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36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中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中且在人行道所在竖直平面对称的支撑柱,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四个边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内形成停车位;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底板一端固定在侧板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上;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停放横向水平移动车,横向水平移动车上表面与人行道平齐,底板上停放纵向水平移动车,纵向水平移动车上固定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板。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与控制
,具体为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保有量增加的同时,由于城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停车场的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导致城市中出现大量乱停乱放的现象,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具体可以表现为停车位紧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等问题。
[0003]立体停车场,由于其具有安全、节能、节约用地等优点,逐渐普及。由于当前立体停车场只是单纯提高单位面积的停车位数,还是需要一大片专用的土地,立体停车场的建造价格也很难降下来。
[0004]当下建设大型集中的立体停车场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电梯式、多层自走式、多层升降横移式、简易循环式、多层圆盘循环式等等,但依然有以下问题。1,立体停车场集中大规模分布。旅客下车往往需要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浪费时间。分布集中的停车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车流吸引点,容易造成停车场周边区域的拥堵;2,土地占用量较大。相比传统停车场,当前立体停车场只是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停车位数,立体停车场虽然空间利用率已经大大提升,但是还是需要很大一块土地专门用于建造停车场,对于地价高昂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市中心区,建造成本依然极其高昂;3,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多层升降横移式停车场,所有车位都需要移动,不能分专门的升降区域,耗能高。工作稳定性差,需要专人看管,劳动力成本没有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解决了当前城市的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将传统的停车场切分成小块,再分布到人行道的正上方,节省了专门用于建造停车场的土地。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包括设置在人行道正上方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架和竖直通道;
[0008]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中且在人行道所在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柱,支撑组件沿人行道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所有的第一支撑板在支撑架中形成若干个停车位;竖直通道包括底板和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侧板的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底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底板的一端固定在侧板的下端,底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上;
[0009]所述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停放有横向水平移动车,横向水平
移动车的上表面与人行道平齐设置,底板上停放有纵向水平移动车,纵向水平移动车上固定有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的停车位在支撑架中布置若干层,每层中停车位对应的第一支撑板距离人行道的高度相同,每层中的停车位有若干个。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层停车位中间位置对应的支撑柱中未布置第一支撑板,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柱在人行道所在水平面形成的区域中设置有横向水平移动车。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距离人行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8m。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竖直通道的宽度相等,最高层停车位的顶部处设置有连接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的密封板,竖直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平行的顶板,支撑架中与竖直通道相邻的每个支撑柱向上延伸设置,支撑柱延伸部分的上端与侧板的上端连接有钢铰线,支撑柱延伸部分的上端与外侧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
[0014]优选的,所述的横向水平移动车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下方的两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滚轮,每个滚轮的一侧间隔地通过第四支撑板固定有一个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输出端的齿轮通过链条带动滚轮运动,第一电动机、齿轮和链条均高于滚轮。
[0015]优选的,所述的纵向水平移动车包括支撑梁,支撑梁中固定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制动器,制动器的输出端转动设置有主动轮,传动轴贯穿于支撑梁,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轮,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低于支撑梁设置。
[0016]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平行于侧板的限位板,限位板垂直于底板,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贴合在两个限位板的内侧。
[001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自动升降装置和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为升降机。
[0018]优选的,每个停车位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沿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
[0019]所述底板的下端与内侧支撑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肋。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将支撑框架设置在人行道的正上方,可节省专门用于建造停车场的土地,而不影响行人通过,将支撑架分割成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这样可将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搭建用于停车的停车位;而在支撑架的一侧搭建包括底板和侧板的竖直通道,这样可以在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步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可以固定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停放横向水平移动车,横向水平移动车的上表面与人行道平齐,这样汽车便可很自然地先停在横向水平移动车上,之后通过第一自动升降装置来提升汽车的高度;在底板上停放纵向水平移动车,纵向水平移动车上固定第二自动升降装置,再在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第三支撑板,只有第三支撑板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时,才能保证第一自动升降装置提升后的汽车下的横向水平移动车能带动汽车移向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进而带动汽车在纵向水平移动车和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达到预定停车位的侧面,最终汽车又在横向水平移动车的带动下进入预定停车位而停下。之后若要取车,按照相反的流程进行即可。本技术在人行道
正上方建造立体停车场,实现把路面的汽车安放到人行道正上方的立体停车场存放的目的。本技术在不额外耗费土地资源的同时大幅度增加车位数,位于人行道上方的街边立体停车场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人行道正上空的闲置空间,通过多层立体仓储式结构设计,单位面积内的停车位数预计可以增加到原来的数倍。本技术可切分传统的集中分布的停车场,减少步行距离。由于立体停车场建设在街边人行道正上空,停车场不再是一个集中分布的点,而是一个分布相对均匀的带,实现路边就近停车,可以大大地减少停车后的步行距离,节省出行时间。本技术增大了道路通行能力,减小了交通流。把原本停在路边的车移动到人行道人正上方,相当于拓宽了车道、增加了车道数,增大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于停车场就在街边的人行道正上方,司机不再需要寻找集中的停车场的空车位而产生因为去停车而产生的交通流,减少道路的运营压力,减少拥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人行道(21)正上方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架和竖直通道(18);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4),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21)中且在人行道(21)所在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柱(1),支撑组件沿人行道(21)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每个第一支撑板(14)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所有的第一支撑板(14)在支撑架中形成若干个停车位(15);竖直通道(18)包括底板(7)和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2),侧板(2)的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14),底板(7)沿水平方向设置,底板(7)的一端固定在侧板(2)的下端,底板(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1)上;所述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3),第二支撑板(23)上停放有横向水平移动车(5),横向水平移动车(5)的上表面与人行道(21)平齐设置,底板(7)上停放有纵向水平移动车(3),纵向水平移动车(3)上固定有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有第三支撑板(24),第三支撑板(24)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14)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位(15)在支撑架中布置若干层,每层中停车位(15)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4)距离人行道(21)的高度相同,每层中的停车位(15)有若干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停车位中间位置对应的支撑柱(1)中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的支撑柱(1)在人行道(21)所在水平面形成的区域中设置有横向水平移动车(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距离人行道(2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8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和竖直通道(18)的宽度相等,最高层停车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交张皓搏侯逸然任涛严崇昱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