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17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涉及到轨道道岔领域,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多个轨道枕和岔枕,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基本轨和第一尖轨,第二轨道包括第二基本轨和第二尖轨,第一基本轨、第一尖轨、第二基本轨及第二尖轨均铺设在多个轨道枕上,且第二尖轨从第一尖轨的中部穿过并靠近第一基本轨设置,第一尖轨靠近第二基本轨设置,岔枕设置在其中两个轨道枕之间,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铺设在岔枕的上方,岔枕上设置有轨道移动机构并通过轨道移动机构与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在移动调整后稳定设置在轨道枕上,避免火车行驶通过时引起松动晃动现象,便于人们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道岔
,具体为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

技术介绍

[0002]轨道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随着铁路运量的增加,以及机车车辆轴重和行驶速度的提高,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型轨道,如无缝线路、宽轨枕线路、整体道床线路和板式轨道等。
[0003]目前,火车或电车在行驶过程中,有时需要变换轨道,调整行驶路线,因此,需要设置可移动的轨道道岔,当需要变换轨道时,通过移动装置是道岔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不同的轨道相互连通,继而便于火车进行转换轨道行驶,但是,现有技术中,轨道道岔在使用时,由于道岔需要进行移动转换,因此无法进行固定,而移动装置只是将道岔进行简单移动,缺乏对移动轨道的限位固定,从而轨道道岔部分在火车行驶经过时容易发生松动晃动,影响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有效的解决了目前轨道道岔在使用时,由于道岔需要进行移动转换,因此无法进行固定,而移动装置只是将道岔进行简单移动,缺乏对移动轨道的限位固定,从而轨道道岔部分在火车行驶经过时容易发生松动晃动,影响人们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多个轨道枕和岔枕,所述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基本轨和第一尖轨,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第二基本轨和第二尖轨,所述第一基本轨、第一尖轨、第二基本轨及第二尖轨均铺设在多个轨道枕上,且第二尖轨从第一尖轨的中部穿过并靠近第一基本轨设置,所述第一尖轨靠近第二基本轨设置,所述岔枕设置在其中两个轨道枕之间,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铺设在岔枕的上方,所述岔枕上设置有轨道移动机构并通过轨道移动机构与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轨道移动机构包括螺纹杆、两个第一T形滑块、两个第二T形滑块及伺服电机,所述岔枕的上端开设有两个第一T形滑槽,两个第一T形滑槽分别位于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T形滑块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所述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的下侧均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两个所述第二T形滑块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二T形滑槽中,且两个第二T形滑块分别与两个第一T形滑块上下对应,两个所述第一T形滑块的上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二T形滑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横向设置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且螺纹杆的杆壁通过多个第一轴承与两个第一T形滑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岔枕的上端右侧开设有驱动槽,所述螺纹杆的右端延伸至驱动槽中,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岔枕的上方,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副与螺纹杆相互传动。
[0007]优选的,所述齿轮副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竖直设置在驱动槽中,且螺纹杆与蜗轮固定插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竖直设置在驱动槽中并与蜗轮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岔枕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箱体中,所述蜗杆的杆壁上端通过第二轴承与箱体的下侧壁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T形滑槽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漏水孔。
[0010]优选的,其中两个轨道枕的上侧均开设有一组弧形槽,两个所述轨道枕均靠近岔枕设置,每组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内部均滚动设置有滚轮,两个所述滚轮的上端均通过轴承座分别与第一尖轨及第二尖轨的下侧转动连接。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通过设有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岔枕及轨道移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当火车需要沿第一轨道方向继续行驶时,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能够带动两个第一T形滑块向右移动,两个第一T形滑块分别带动两个第二T形滑块向右移动,两个第二T形滑块带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的尖端向右侧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一尖轨与第二基本轨相互贴合,同时第二尖轨与第一基本轨分离,继而能够使火车继续沿第一轨道的方向进行行驶,当火车需要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进行换道行驶时,反向驱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反向转动,螺纹杆反向转动能够使两个第一T形滑块分别带动两个第二T形滑块向左侧移动,继而能够使第一尖轨与第二基本轨分离,而第二尖轨与第一基本轨接触闭合,便于使火车进行换道行驶,且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移动换向时,两个第一T形滑块分别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进行滑动,两个第二T形滑块分别在两个第二T形滑槽中进行滑动,且两个第一T形滑块分别对两个第二T形滑块施加拉力,继而能够使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稳定设置在轨道枕的上方,避免火车行驶通过时发生松动晃动。
附图说明
[0013]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岔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尖轨和轨道枕的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轨道枕;2、岔枕;3、第一基本轨;4、第一尖轨;5、第二基本轨;6、第二尖轨;7、螺纹杆;8、第一T形滑块;9、第二T形滑块;10、伺服电机;11、蜗轮;12、蜗杆;13、箱体;14、漏水孔;15、滚轮;16、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多个轨道枕1和岔枕2,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基本轨3和第一尖轨4,第二轨道包括第二基本轨5和第二尖轨6,第一基本轨3、第一尖轨4、第二基本轨5及第二尖轨6均铺设在多个轨道枕1上,且第二尖轨6从第一尖轨4的中部穿过并靠近第一基本轨3设置,第一尖轨4靠近第二基本轨5设置,岔枕2设置在其中两个轨道枕1之间,且第一轨道和
第二轨道均铺设在岔枕2的上方,岔枕2上设置有轨道移动机构并通过轨道移动机构与第一尖轨4和第二尖轨6连接。
[0019]如图1和图2示,轨道移动机构包括螺纹杆7、两个第一T形滑块8、两个第二T形滑块9及伺服电机10,岔枕2的上端开设有两个第一T形滑槽,两个第一T形滑槽分别位于第一尖轨4和第二尖轨6的下方,两个第一T形滑块8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第一尖轨4和第二尖轨6的下侧均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两个第二T形滑块9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二T形滑槽中,且两个第二T形滑块9分别与两个第一T形滑块8上下对应,两个第一T形滑块8的上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二T形滑块9的下端转动连接,螺纹杆7横向设置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且螺纹杆7的杆壁通过多个第一轴承与两个第一T形滑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岔枕2的上端右侧开设有驱动槽,螺纹杆7的右端延伸至驱动槽中,伺服电机10固定设置在岔枕2的上方,且伺服电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多个轨道枕(1)和岔枕(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基本轨(3)和第一尖轨(4),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第二基本轨(5)和第二尖轨(6),所述第一基本轨(3)、第一尖轨(4)、第二基本轨(5)及第二尖轨(6)均铺设在多个轨道枕(1)上,且第二尖轨(6)从第一尖轨(4)的中部穿过并靠近第一基本轨(3)设置,所述第一尖轨(4)靠近第二基本轨(5)设置,所述岔枕(2)设置在其中两个轨道枕(1)之间,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铺设在岔枕(2)的上方,所述岔枕(2)上设置有轨道移动机构并通过轨道移动机构与第一尖轨(4)和第二尖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固定难度的可动翼轨式辙叉单开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移动机构包括螺纹杆(7)、两个第一T形滑块(8)、两个第二T形滑块(9)及伺服电机(10),所述岔枕(2)的上端开设有两个第一T形滑槽,两个第一T形滑槽分别位于第一尖轨(4)和第二尖轨(6)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T形滑块(8)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所述第一尖轨(4)和第二尖轨(6)的下侧均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两个所述第二T形滑块(9)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二T形滑槽中,且两个第二T形滑块(9)分别与两个第一T形滑块(8)上下对应,两个所述第一T形滑块(8)的上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二T形滑块(9)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7)横向设置在两个第一T形滑槽中,且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兴佳乔怀峰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铁物轨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