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369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聚物排水系统包括污水管、排水主管、排水支管、检查井、水稳层、地聚物拌合土垫层以及埋设在路面层两侧的多个集水井,污水管、排水主管、排水支管、检查井和集水井均采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成,路基内开设安装管槽,污水管和排水主管在安装管槽内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检查井依次连通污水管和排水主管,安装管槽内填充地聚物拌合土垫层;排水支管埋设于路面层下,各集水井通过排水支管与检查井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改善排水系统内的管道结构,检查井对污水管和排水主管进行分流,排水主管和污水管能够同时施工,并且安装管槽顶部为绿化带,方便后期维护,且降低后期维护时对路面造成的损坏,避免影响交通,降低维修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往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管道材料强度不足、管道漏水、管道炸裂、管道裂缝等的缺陷愈发突出。而且,由于排水管道长期缺乏维护,排水管道中淤泥逐渐堆积堵塞导致排泄水能力下降。因此,如何对市政道路用的排水系统进行提质升级,成为了目前城市建设中急需攻破的难关之一。另一方面,在市政工程道路中,雨污分离作为实现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排水结构被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实现雨污分离,雨水管与污水管采用两套不同的排水系统实现,这也使得必须对雨水管、污水管分别施工,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且后期维护时,对路面损坏较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维修成本高。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抗渗防腐蚀耐腐蚀性能强、施工方便并且具有疏通防堵功能市政道路用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所述地聚物排水系统包括污水管、排水主管、排水支管、检查井、水稳层、地聚物拌合土垫层以及埋设在路面层两侧的多个集水井,所述污水管、所述排水主管、所述排水支管、所述检查井和所述集水井均采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成,路基内开设安装管槽,所述污水管和所述排水主管在所述安装管槽内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检查井依次连通所述污水管和所述排水主管,所述安装管槽内填充地聚物拌合土垫层;所述排水支管埋设于所述路面层下,各所述集水井通过所述排水支管与所述检查井连通。
[0006]可选地,所述排水主管包括排水管体和清淤组件,所述清淤组件包括涡轮、护罩、清洁毛刷轴和固定底座,所述护罩和所述固定底座安装于所述排水管体的内壁两端,所述涡轮安装于所述护罩内,所述清洁毛刷轴的一端与所述涡轮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排水管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波纹管段、入渗段和承插段,所述入渗段的顶部开设有入渗孔,所述排水主管由多段排水管体拼接形成,相邻两个排水管体中一所述排水管体的波纹管段插入另一所述排水管体的承插段中,且所述波纹管段与所述承插段的插接处设置密封圈。
[0008]可选地,所述入渗孔中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阀管、阀板、挡块、合页和滤
塞,所述滤塞设置于所述阀管的管口处,所述挡块与所述阀管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挡块中部开设通孔,所述阀板与所述挡块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阀板用于排水主管中的水流冲入阀管内时与所述挡块抵接以闭合所述通孔。
[0009]可选地,所述排水支管包括支管体和连接于所述支管体一端的安装部,所述支管体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开设凹槽,所述安装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支管体的直径,所述安装部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
[0010]可选地,所述集水井包括井身、雨水篦子、滤网和沉淀盒,所述雨水篦子设置于所述井身的顶部,所述滤网附着于所述雨水篦子的底部,所述井身靠近道路的一侧开设有接入口,所述接入口与所述井身的底部间隔3cm至5cm,所述沉淀盒设置于所述井身的底部,所述沉淀盒内填充有粒径为0.5cm至1cm的碎石,沉淀盒的顶部与接入口底部齐平。
[0011]可选地,所述检查井包括预制多通井室、井盖和多个沿高度方向依次对接的预制多通井筒,预制多通井室的顶板开设有对接槽,所述预制多通井筒顶部设有凸块,预制多通井筒底部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卡槽,所述预制多通井筒的内壁设有检查爬梯,所述井盖盖设于顶部预制多通井筒,所述井盖与路面层齐平,所述预制多通井室包括内腔和贯通所述内腔的隔离井圈,所述排水主管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污水管与所述隔离井圈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成分包括钢渣、矿渣、细骨料、粗骨料、水和碱激发剂;和/或,
[0013]所述地聚物拌合土垫层的成分包括钢渣、矿渣、原状干土粉末、碱激发剂。
[0014]可选地,所述污水管的管径r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0015][0016]其中,其中r1为污水管内径;n1为粗糙系数,取0.009~0.010;K为综合生活污水变化系数;Q
d
为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根据当地用水定额的90%计算,m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废水量定额;M为产品的平均日用量;K2为总变数系数,取1.0~1.2;和/或,
[0017]所述排水支管的管径r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0018][0019]其中r2为排水支管内径;n1为粗糙系数,取0.009~0.010;q为设计暴雨强度;φ为综合径流系数,取0.85~0.95;F为汇水面积,其值等于路面宽度与两集水井之间的净距乘积;ρ为最大设计充满度,取0.55;R为水力半径;I为水力坡度。
[0020]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1]根据预定排水主管走向挖设安装管槽;
[0022]在安装管槽的槽底插入短钢筋并向安装管槽内铺设预配置好的地聚物拌合土;
[0023]逐节拼接污水管;
[0024]填埋地聚物拌合土形成地聚物拌合土垫层,直至污水管顶部覆盖有20~25cm厚的地聚物拌合土垫层;
[0025]吊装排水主管;
[0026]安装检查井;
[0027]回填安装管槽并碾压压实;
[0028]铺摊水稳层并挖设排水支管沟槽;
[0029]安装排水支管;
[0030]安装集水井;
[0031]采用地聚物混凝土回填排水支管沟槽。
[003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地聚物拌合土垫层、污水管和排水主管依次放入安装管槽内,地聚物拌合土垫层分次施工,在安装污水管前铺设一层地聚物拌合土垫层,待污水管铺设完成后再次铺设地聚物拌合土垫层,地聚物拌合土垫层二次施工时包裹且覆盖污水管,污水管通过三通接口接入检查井,排水主管直接接入检查井,所述集水井埋设在路面层两侧,排水支管将集水井与检查井连通,安装管槽开设于路基内,安装管槽顶部为绿化带,排水支管埋设于水稳层中,路基上依次覆盖水稳层和路面层,集水井井口与路面层齐平。本专利技术中改善排水系统内的管道结构,通过检查井对污水管和排水主管进行分流,使得排水主管和污水管能够同时施工,并且安装管槽顶部为绿化带,方便后期维护,且降低后期维护时对路面造成的损坏,避免影响交通,降低维修成本。地聚物是一种具有快硬早强、抗压强度高、耐酸碱腐蚀、低渗透性、耐久性良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胶凝材料,其生产原料主要以高炉矿渣等工业固体废料制成,相较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仅抗渗抗腐蚀性能更优越、而且具有更强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污水管、排水主管、排水支管、检查井和集水井均采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成,能够提高排水系统的结构强度、抗渗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聚物排水系统包括污水管、排水主管、排水支管、检查井、水稳层、地聚物拌合土垫层以及埋设在路面层两侧的多个集水井,所述污水管、所述排水主管、所述排水支管、所述检查井和所述集水井均采用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制成,路基内开设安装管槽,所述污水管和所述排水主管在所述安装管槽内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检查井依次连通所述污水管和所述排水主管,所述安装管槽内填充地聚物拌合土垫层;所述排水支管埋设于路面层下,各所述集水井通过所述排水支管与所述检查井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主管包括排水管体和清淤组件,所述清淤组件包括涡轮、护罩、清洁毛刷轴和固定底座,所述护罩和所述固定底座安装于所述排水管体的内壁两端,所述涡轮安装于所述护罩内,所述清洁毛刷轴的一端与所述涡轮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波纹管段、入渗段和承插段,所述入渗段的顶部开设有入渗孔,所述排水主管由多段排水管体拼接形成,相邻两个排水管体中一所述排水管体的波纹管段插入另一所述排水管体的承插段中,且所述波纹管段与所述承插段的插接处设置密封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渗孔中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阀管、阀板、挡块、合页和滤塞,所述滤塞设置于所述阀管的管口处,所述挡块与所述阀管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挡块中部开设通孔,所述阀板与所述挡块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阀板用于排水主管中的水流冲入阀管内时与所述挡块抵接以闭合所述通孔。5.如权利要求1至4中所述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支管包括支管体和连接于所述支管体一端的安装部,所述支管体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开设凹槽,所述安装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支管体的直径,所述安装部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聚物雨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包括井身、雨水篦子、滤网和沉淀盒,所述雨水篦子设置于所述井身的顶部,所述滤网附着于所述雨水篦子的底部,所述井身靠近道路的一侧开设有接入口,所述接入口与所述井身的底部间隔3cm至5cm,所述沉淀盒设置于所述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观次郭跃飞李检保黄河尹鸿达胡勇罗奇志袁朝阳彭哲钟威麟罗正东许福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