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249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包括装配式检查井以及与装配式检查井相连接的渗排水管路,装配式检查井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凵”字型的底座部,安装在底座部上方的竖井段,以及位于底座部内、可沿检查井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沉砂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其采用工厂预制而在现场进行装配,降低了现场安装成本,克服了传统渗排水系统的诸多问题,具有安装方便快捷、产品质量稳定、环保耐久性强,可以满足路基地下排水设施的相关技术要求,较传统措施简单、快速、经济,可靠度高,不仅可用于铁路路基地下排水,也可用于公路路基或市政绿化、海绵城市和垃圾掩埋场等工程建设地下排水,市场规模巨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渗排水系统
,具体为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高速铁路安全、高效的运营,在高速铁路设计中,需要设计路基基底不可维修的渗排水盲沟。
[0003]传统的路基基底渗排水盲沟由混凝土检查井、现场钻孔大口径PVC(或PE)双壁波纹管、外包土工布、碎石过滤层等部分组成;每节排水管采用承插方式连接,为保证连接可靠性,接头均采用水泥砂浆包裹封闭。因此,传统的路基基底渗排水盲沟存在以下缺点:(1)现场混凝土作业量大;(2)混凝土作业水泥浆极易污染排水管外侧包裹的土工布,导致透水率降低,影响渗排水需要;(3)过滤层施工质量无保障;(4)不可调节角度,因此不能满足小曲率半径直线段需要;(5)工序较多工期长;(6)成本较高;(7)排水效率无法保证。
[0004]为此,本技术特提出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以保障排水效率、提高施工进度、降低综合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包括装配式检查井以及与装配式检查井相连接的渗排水管路,所述装配式检查井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凵”字型的底座部,安装在底座部上方的竖井段,以及位于底座部内、可沿检查井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沉砂池,所述沉砂池为顶部开口的矩形盒状结构,且所述沉砂池的内部四周设有挂钩;所述竖井段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承插连接的连接部和标准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底座部顶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标准部的结构相同;
[0008]所述连接部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在底座部顶部四周、底端连接有插销、顶端开设有插接孔的立柱,以及位于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并与立柱相连接且形成“口”字型的侧板;任一所述立柱上与侧板的连接部位开设有与侧板尺寸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两侧外壁上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卡块,任一所述侧板上与卡槽的连接部位还设有与卡块相卡接适配的手板锁扣;
[0009]所述底座部顶部四周与立柱一一对应位置均开设有插孔,所述立柱的底端通过插销与插孔相适配;
[0010]所述底座部与竖井段之间、连接部与标准部之间、立柱与侧板之间、以及系统各连接部位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标准部的顶部还安装有井盖,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对称设有与渗
排水管路相连接的连接接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部、竖井段和沉砂池均由改性pvc材料制成,且所述底座部一体注塑成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渗排水管路包括若干根装配式渗排水盲管,以及位于任两根相邻的所述装配式渗排水盲管之间、用于对其进行连接的连接扣件。
[0014]进一步地,任一所述装配式渗排水盲管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集水管,设置在集水管外表面且位于底座上部的透水层,包裹在透水层外表面的土工布,以及设置在土工布外表面的网格层;所述网格层两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压条,所述透水层内均布设置有用于支撑的上骨架,所述集水管上部2/3部分密布开设有集水孔,所述集水管两端设置有防止杂物进入集水管内的端盖,所述集水管外表面均布有螺纹槽且螺纹槽内填充有格栅网。
[0015]进一步地,所述组合扣件包括套设在装配式渗排水盲管一端外表面、正视图呈拱形的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包括两个沿装配式渗排水盲管中轴线对称设置的组合扣件,两个所述组合扣件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均设有一端延伸至其内部、用于连接两个组合扣件的对拉螺栓,任一所述组合扣件包括沿装配式渗排水盲管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扣板、第二扣板以及位于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的角度可调节组件。
[0016]进一步地,所述角度可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扣板背部的拱形插槽,设于第二扣板表面、前端延伸至拱形插槽内部的拱形插接板,水平设于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之间、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贯穿至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内、用于连接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的双头调节螺栓。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出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的概念,其由检查井和渗排水管路组成,而由于检查井和渗排水管路均采用模块化部件装配而成,因此其施工安装简单,现场安装仅需要普通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借助普通工具就可安装完成系统全部部件安装工作,安装效率高,克服了传统的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困难,施工成本高,施工质量不可控的缺点,也适应现在对工程模块化集成化的趋势。
[0019](2)本技术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彻底取消了所有现场混凝土作业,因此完全避免了由于混凝土作业导致的水泥浆对渗排水盲管的污染,确保了透水系数,进而确保了排水量不降低。
[0020](3)本技术由于装配式渗排水盲管之间采用连接扣件连接,大大提高了接头处承载力,避免了接头处承载力软弱的缺陷,使得整个系统竖向承载力极大提高,且通过组合扣件的设置,使用者可根据盲沟线路曲率,旋转双头调节螺栓,以对组合扣件进行调节,使靠近盲沟曲凸一侧的组合扣件张开,靠近盲沟曲凹一侧的组合扣件收缩,从而使扣件本体可根据盲沟线路进行一定角度的同步弯曲,以此使组合扣件实用性和使用效高更好,同时较于传统的盲沟接头混凝土浇注包裹施工而言,其施工便捷,安装快速方便,易于调节,且由由高密度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扣件本体对盲沟接头进行包裹支撑,使其具有使用寿命长,承载力高、免维护、成本低、不会增加铁路建设投资成本等优点。
[0021](4)本技术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巧妙地设有装配式检查井,由于该装配式检查井包括底座部和竖井段,而竖井段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和标准部组成,而连接部和标准部结构相同,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制造,且两者之间采用承插连接的方式
进行组装,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深度需要,任意增加标准部的节数,将其进行组装连接,从而改变检查井深度,使其满足不同深度需要,适用范围大,且在现场施工安装方便,大大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了成本。
[0022](5)本技术采用的装配式检查井,巧妙地设有卡槽、卡块和手板锁扣,因此在使用者安装检查井时,通过其配合,可以快速的对检查井各部件进行拼接,不需其他专用工具,且在满足检查井安装组装方便的同时,保证其结构连接强度,同时检查井整体采用改性PVC材料制成,且底部整体注塑成型,大大提升了其侧向刚度及竖向载荷,可以满足大埋深需要。
[0023](6)本技术采用的装配式检查井,巧妙地在底座部与竖井段之间、连接部与标准部之间、立柱与侧板之间、以及系统各连接部位之间(包括但不限于立柱与立柱之间、侧板与侧板之间、插销与插孔之间)均设有密封圈,因此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可确保检查井整体的密封性能,并使整个渗排水系统使用效果更好。
[0024](7)本技术采用的装配式检查井,巧妙地在底座部内设有沉沙池,而沉沙池可沿检查井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包括装配式检查井(1)以及与装配式检查井(1)相连接的渗排水管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检查井(1)包括顶部开口、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凵”字型的底座部(10),安装在底座部(10)上方的竖井段(2),以及位于底座部(10)内、可沿检查井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沉砂池(3),所述沉砂池(3)为顶部开口的矩形盒状结构,且所述沉砂池(3)的内部四周设有挂钩;所述竖井段(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承插连接的连接部(20)和标准部(21),所述连接部(20)的底部与底座部(10)顶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0)与标准部(21)的结构相同;所述连接部(20)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在底座部(10)顶部四周、底端连接有插销(205)、顶端开设有插接孔(206)的立柱(200),以及位于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并与立柱(200)相连接且形成“口”字型的侧板(201);任一所述立柱(200)上与侧板(201)的连接部位开设有与侧板(201)尺寸相适配的卡槽(202),所述卡槽(202)的开口两侧外壁上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卡块(203),任一所述侧板(201)上与卡槽(202)的连接部位还设有与卡块(203)相卡接适配的手板锁扣(204);所述底座部(10)顶部四周与立柱(200)一一对应位置均开设有插孔(100),所述立柱(200)的底端通过插销(205)与插孔(100)相适配;所述底座部(10)与竖井段(2)之间、连接部(20)与标准部(21)之间、立柱(200)与侧板(20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部(21)的顶部还安装有井盖(22),所述连接部(20)的外侧面对称设有与渗排水管路(4)相连接的连接接口(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10)、竖井段(2)和沉砂池(3)均由改性pvc材料制成,且所述底座部(10)一体注塑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地下渗排水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亦文刘博文冯韬曾正林刘亚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蜀禹通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