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81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涉及地下管道检漏技术领域,包括检查井、观察器井筒、检漏管沟、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和集水坑;检漏管沟位于相邻的检查井之间,或者在防护距离内延伸至防护区外;检漏管沟内用于敷设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在检漏管沟的末端且位于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的一侧设置检漏观察器井筒,观察器井筒的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与观察器井筒的底部连通;观察器井筒的上端设有检漏观察器井盖及锁具,检测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漏水情况时,观察器井筒的内部用于放置测水部件或者眼睛观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需要设置混凝土检漏井进行管道管沟检漏,减少地面检查井盖,施工方便,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管道检漏
,尤其涉及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面积存在,其特点是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在一定压力下遇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强度显著降低,并产生显著附加速下沉,其产生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大大降低了建筑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中(GB50025—2018)要求,湿陷等级高的自重场地,未设置地下室的建筑单体,其室内给排水及采暖管道均需设置在检漏管沟内,进出户管道和室外检查井或阀门井在连接前的检漏管沟均需增设检漏井;另一方面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室外埋地管道、排水沟、雨水明沟和水池等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当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防护距离时,应采取与建筑物类别相应的防水措施,在防护距离以内的给排水管道均应设置在检漏管沟内,检查井或阀门井之间的检漏管沟均需增设检漏井。在传统的设计中,室外总体通常都采用检查井和检漏井联建的方式布置,也就是通常说的两联井或三联井。
[0003]但是,常规的设置检漏井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会出现大量的检查井盖,直接影响小区的整体景观,并且增加施工成本、施工周期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混凝土检漏井会使得小区地面出现大量的检查井盖的状况发生,直接影响小区的整体景观效果,并且增加施工成本、施工周期和维护成本的问题,实现了不需要设置检漏井同样可以进行管道管沟检漏的目的,可以有效减少检漏井、双联井、三联井出现,同时相应的减少地面的检查井盖,施工方便,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包括包括检查井、观察器井筒、检漏管沟、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和集水坑;
[0006]所述检漏管沟位于建筑物防护区内相邻的所述检查井之间,或者在建筑单体进出户检漏管沟至室外防护区外检查井或阀门井前;在所述检漏管沟的下游端或位于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的一侧设置观察器井筒,所述观察器井筒的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与所述观察器井筒的底部连通;
[0007]所述观察器井筒的上端设有检漏观察器井盖及锁具,检测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漏水情况时,通过检漏观察器观察或通过测水部件探测是否有漏水发生。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漏管沟从远离所述集水坑的一端到靠近所述集水坑的一端呈下坡设置,且所述集水坑的底面与所述观察器井筒所在位置的上表面平行。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观察器井筒的底端位于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排水管道的侧上方。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漏管沟和所述集水坑的内围均采用砌体或混凝土材料。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水坑的深度为250

300mm。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水部件采用延伸至所述集水坑底部的竹竿。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观察器井筒采用DN200的给水球墨铸铁管或给水用塑料管。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水坑的长度与所述检漏管沟的宽度一致,所述宽度为300mm。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包括给排水管道或压力管道,所述给排水管道或压力管道贯穿相邻的检查井之间直至延伸至防护区外。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查井内底部还设有室外给排水管道,所述室外给排水管道连接室外给排水系统管道。
[001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8]本技术实施检漏管沟的末端且位于建筑单体出户排水管道的一侧设置观察器井筒,观察器井筒的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集水坑,且集水坑与观察器井筒的底部连通,观察器井筒的上端设有观察器井盖及锁具,在不需要检漏时,观察器井盖长期封闭,检漏视口检测建筑单体出户排水管道漏水情况时,观察器井筒的内部用于放置测水部件,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一体化成品检漏观察器井筒,避免设置大量的检漏井、双联井、三联井,可以使地面的井盖减少,减少施工周期,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检漏观察器结构平面图一;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检漏观察器结构的剖面图一;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检漏观察器结构平面图二;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检漏观察器结构剖面图二。
[0024]图标:1

检查井;2

观察器井筒;3

检漏管沟;4

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5

集水坑;6

观察器井盖及锁具;7

室外给排水管道;8

防护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

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参照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包括检查井1、观察器井筒2、检漏管沟3、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4和集水坑5;
[0028]检漏管沟3位于建筑物防护区8内相邻的检查井1之间,或者在防护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漏观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井(1)、观察器井筒(2)、检漏管沟(3)、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4)和集水坑(5);所述检漏管沟(3)位于建筑物防护区(8)内相邻的所述检查井(1)之间,或者在防护距离内延伸至防护区(8)外;所述检漏管沟(3)内用于敷设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4),在所述检漏管沟(3)的末端且位于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4)的一侧设置观察器井筒(2),所述观察器井筒(2)的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集水坑(5),所述集水坑(5)与所述观察器井筒(2)的底部连通;所述观察器井筒(2)的上端设有检漏观察器井盖及锁具(6),检测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4)漏水情况时,所述观察器井筒(2)的内部用于放置测水部件或者在检测时用眼睛观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观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管沟(3)从远离所述集水坑(5)的一端到靠近所述集水坑(5)的一端呈下坡设置,且所述集水坑(5)的底面与所述观察器井筒(2)所在位置的上表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观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器井筒(2)的底端位于所述建筑单体进出户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周旭辉石敏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