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46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包括:在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的一侧设置炉膛结构;在炉膛结构内纵向设置若干组加热棒;将加热棒设置成若干加温区间;在若干组加热棒中穿入刚玉管;随着加温区间由高到低变化;在刚玉管内沉积石墨烯;在炉膛结构的一侧固定收集箱体;收集箱体通过快速仓门收集的石墨烯;解决了在现阶段,涂覆工艺对于石墨烯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成在现阶段石墨烯制备设备无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制备石墨烯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二维纳米碳材料,拥有众多优异性能,包括高导电导热率、高强度、高透光率等,而这些优异性能使石墨烯在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散热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0003]现有氧化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中,真空抽滤法制备的石墨烯膜,厚度可控,性能高,但其成膜时间较长,无法批量化制备。旋涂法和静电自主装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膜,制备时间长,效率低;涂覆成膜是制备氧化石墨烯膜较为高效的方法,能够进行批量化制备,但是,涂覆成膜需要将石墨烯制成纳米级的石墨烯的类型,再通过涂覆工艺进行涂覆,在现阶段,涂覆工艺对于石墨烯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成在现阶段石墨烯制备设备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时间较短,效率高的制备石墨烯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包括:
[0006]炉膛结构;在所述的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的一侧设置所述炉膛结构;在所述的炉膛结构内纵向设置若干组加热棒;将所述加热棒设置成若干加温区间;
[0007]刚玉管,在若干组所述的加热棒中穿入所述的刚玉管;随着所述的加温区间由高到低变化;在所述刚玉管内沉积石墨烯;
[0008]收集箱体,在所述的炉膛结构的一侧固定所述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通过快速仓门收集所述石墨烯。
[0009]进一步,所述的炉膛结构,还包括:
[0010]炉膛箱体,在所述的炉膛结构中并列设置若干个所述炉膛箱体;所述的炉膛箱体沿着所述炉膛结构的轴线并排设置;
[0011]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的炉膛箱体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设置;
[0012]炉膛箱体顶板;在若干个所述炉膛箱体的上方覆盖整块的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
[0013]炉膛箱体底板,在若干个所述炉膛箱体的下方覆盖整块的所述的炉膛箱体底板。
[0014]进一步,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方设置上盖板,所述的上盖板分成两块设置;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的下方设置加热棒的一端。
[0015]进一步,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以所述加热棒排列的方式,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设置第一圆孔;在所述第一圆孔内插入所述加热棒。
[0016]进一步,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方设置第一保温板;在所述第一保温板上以所述加热棒排列的方式,在所述的第一保温板上设置第二圆孔;在所述第二圆孔内插入所述加热棒;所述的第二圆孔与所述的第一圆孔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0017]进一步,所述的炉膛箱体,还包括:
[0018]保温侧板,在所述的炉膛箱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所述的保温侧板;在所述的保温侧板上纵向开设两个第一刚玉管安装孔;在所述的炉膛箱体的预设轴线上设置所述的两个第一刚玉管安装孔;
[0019]保温底板,在所述的炉膛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的保温底板;
[0020]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的炉膛箱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
[0021]第二保温板,在所述的炉膛箱体的前侧、后侧、下方各设置所述第二保温板。
[0022]进一步,在所述的第二保温板和上盖板的上方分别套入左箱体和右箱体;在所述左箱体和所述右箱体的一侧开设第二刚玉管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刚玉管安装孔同样沿着所述的炉膛箱体的预设轴线上设置;所述的第二刚玉管安装孔与第一刚玉管安装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在所述的第二刚玉管安装孔与第一刚玉管安装孔内穿入刚玉管;在所述的左箱体和所述右箱体上设置若干个散热孔;在所述的第二刚玉管安装孔上固定一盲板,用于密封所述的刚玉管。
[0023]进一步,所述的收集箱体,还包括:
[0024]所述的收集箱体设置成手套箱结构;
[0025]仓门,在所述的收集箱体的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仓门。
[0026]进一步,在所述的仓门上开设视窗,在所述视窗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视窗压圈;在所述视窗压圈的外侧设置视窗片;在所述的视窗片的外侧固定视窗压板;所述的视窗压圈和所述的视窗压板将所述的视窗片固定在所述的仓门上;在所述的仓门上分别设置冷却孔以及抽取真空孔。
[0027]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采用了炉膛结构;在多管式制备石墨烯设置炉膛结构;在炉膛结构内纵向设置若干组加热棒;将加热棒设置成若干加温区间;在若干组加热棒中穿入刚玉管;随着加温区间由高到低变化;在刚玉管上沉积石墨烯;并采用收集箱体通过快速仓门收集石墨烯;解决了在现阶段,涂覆工艺对于石墨烯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成在现阶段石墨烯制备设备无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炉膛结构的爆破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本技术的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的仓门爆炸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
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34]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
[0035]炉膛结构100;在本实施例中的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的一侧设置炉膛结构100在炉膛结构100内纵向设置若干组加热棒5;将加热棒5设置成若干加温区间;
[0036]在若干组加热棒5中穿入刚玉管20;随着加温区间由高到低变化;在刚玉管20上沉积石墨烯;刚玉管20用于沉积纳米级的石墨烯;
[0037]收集箱体200,在炉膛结构100的一侧固定收集箱体200;收集箱体200收集所述石墨烯。
[0038]在本实例中,采用了炉膛结构100;在本实施例的多管式制备石墨烯设置炉膛结构;在炉膛结构100内纵向设置若干组加热棒5;将加热棒5设置成若干加温区间;在若干组加热棒5中穿入刚玉管20;随着加温区间由高到低变化;在刚玉管20上沉积纳米级的石墨烯;并采用收集箱体通过快速仓门收集石墨烯;解决了在现阶段,涂覆工艺对于石墨烯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成在现阶段石墨烯制备设备无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0039]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炉膛结构100,还包括:
[0040]炉膛箱体1,在炉膛结构100中并列设置若干个炉膛箱体1;炉膛箱体1沿着炉膛结构100的轴线并排设置;
[0041]在炉膛箱体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8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结构;在所述的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的一侧设置所述炉膛结构;在所述的炉膛结构内纵向设置若干组加热棒;将所述加热棒设置成若干加温区间;刚玉管,在若干组所述的加热棒中穿入所述的刚玉管;随着所述的加温区间由高到低变化;在所述刚玉管内沉积石墨烯;收集箱体,在所述的炉膛结构的一侧固定所述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收集所述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膛结构,还包括:炉膛箱体,在所述的炉膛结构中并列设置若干个所述炉膛箱体;所述的炉膛箱体沿着所述炉膛结构的轴线并排设置;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的炉膛箱体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设置;炉膛箱体顶板;在若干个所述炉膛箱体的上方覆盖整块的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炉膛箱体底板,在若干个所述炉膛箱体的下方覆盖整块的所述的炉膛箱体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方设置上盖板,所述的上盖板分成两块设置;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的下方设置加热棒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以所述加热棒排列的方式,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设置第一圆孔;在所述第一圆孔内插入所述加热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管式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膛箱体顶板上方设置第一保温板;在所述第一保温板上以所述加热棒排列的方式,在所述的第一保温板上设置第二圆孔;在所述第二圆孔内插入所述加热棒;所述的第二圆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学会程进辉张鹏李迎春高光平倪狄余平锋韩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煜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