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04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包括传输机构,搬运机器人、底板组件和氦检箱,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传送装载物料的底板组件至氦检箱,所述底板组件设于传输机构上,所述搬运机器人设于传输机构一侧,所述搬运机器人用于抓取并堆叠或拆分底板组件堆垛,所述底板组件用于装载并保护物料,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氦检箱连接,所述氦检箱用于检验物料并分析物料的品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全自动氦检装置,利用底板组件放置物料,结合机器人实现物料稳定堆垛,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化,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动化水平。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检测
,特别是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许多工业生产中,都需要进行氦检,氦检是对被检产品抽空后充入一定压强的氦气,被检产品外面是具有一定真空度要求的真空空间,真空空间与氦检机漏口相接,若被检工件有漏,则漏入真空空间的氦气可通过氦检机测出。
[0003]尤其是在空调行业中,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搬运、转身、走动等动作浪费,人工搬运蒸发器进、出氦检箱,在氦检箱与蒸发器输送线来回走动,还需手动启动氦检箱检漏,人工搬运上线和下线,生产模式落后,员工劳动强度大,属于生产四高岗位,员工搬运及摆放过程中易造成翅片倒片及集气管变形等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底板组件放置物料,结合机器人实现物料稳定堆垛,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化,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包括传输机构,搬运机器人、底板组件和氦检箱,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传送装载物料的底板组件至氦检箱,所述底板组件设于传输机构上,所述搬运机器人设于传输机构一侧,所述搬运机器人用于抓取并堆叠或拆分底板组件堆垛,所述底板组件用于装载并保护物料,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氦检箱连接,所述氦检箱用于检验物料并分析物料的品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氦检箱设有舱体和舱门,所述舱门正对氦检箱与传输机构的连接处,所述舱门下方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与传输机构等高设置,所述滚筒连接舱门的两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组件设有底板、侧板和支撑杆,所述底板两端设有凹槽,所述侧板底部两侧通过凹槽与底板卡接,所述侧板两侧设有调节槽,所述支撑杆两端通过调节槽与侧板卡接,所述调节槽用于支撑杆上下调节保护物料,所述侧板顶部两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侧板一体式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机构设有横向滚筒链、纵向滚筒链和顶升平移机,若干个所述横向滚筒链并行设置,所述横向滚筒链一侧连接所述纵向滚筒链的一端,所述纵向滚筒链另一端正对舱门与所述氦检箱连接,所述顶升平移机设于横向滚筒链下方,所述顶升平移机运动方向与所述纵向滚筒链同向设置,所述顶升平移机与横向滚筒链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滚筒链和纵向滚筒链均设有积放滚筒、变速电机和支架,所述积放滚筒均匀分布在支架上是,所述积放滚筒两端装配有齿轮,所述
变速电机装配在支架的两端,所述齿轮通过套接在齿轮上的链与所述变速电机连接,所述变速电机用于驱动链并带动积放滚筒运动工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平移机设有顶升气缸、平移电机、平板链条、支架和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安装有顶升机构,所述两侧顶升机构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两侧顶升机构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顶升气缸装配在所述底座一侧,所述顶升气缸还与顶升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气缸用于驱动顶升机构运动并带动支架上升。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设于底座上方,所述支架的两侧装配在顶升机构上,所述平移电机安装在支架中部,所述支架设有若干个链轮,所述平板链条与链轮套接,所述平移电机用于驱动链轮并带动平板链条运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搬运机器人包括拆垛机器人和码垛机器人,所述拆垛机器人和码垛机器人均设有码垛夹具,所述码垛夹具设有顶架、夹动机构和夹爪,所述夹动机构安装在顶架的两侧,所述夹动机构一侧连接有夹动气缸,所述夹动气缸与顶架连接,所述夹爪固定连接在夹动机构下侧,所述夹爪下端内侧通过螺丝配合连接有卡块。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自动氦检装置还设有流水线、PLC控制器、光电传感器、氦检箱平移机和变频器,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输机构上,所述变频器与变速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传输机构还设有阻挡气缸和阻挡器,所述阻挡气缸固定连接在传输机构下方,所述阻挡器设于传输机构中,所述氦检箱平移机设于纵向滚筒链与氦检箱的连接处。
[0015]一种全自动氦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底板组件内放置物料,底板组件随流水线运输到搬运机器人处;
[0017]S2、搬运机器人对流水线上的底板组件夹取堆垛,堆垛完成后,传输机构将底板组件运输至氦检箱前,氦检箱检测当前状态;
[0018]S3、传输机构运输底板组件到氦检箱内,氦检箱对物料进行氦检;
[0019]S4、氦检完成后,等待传输机构运输;
[0020]S5、传输机构将底板组件运输到搬运机器人处,搬运机器人对底板组件垛堆进行拆垛,拆垛完成后运输出料。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包括底板组件随流水线运输到码垛机器人处。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码垛机器人将底板组件依次搬运到横向滚筒链并进行底板组件三层堆垛,横向滚筒链将底板组件物料运输到氦检箱门前。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氦检箱检测舱体内是否有物料,若是,等待氦检箱出料,进入步骤S5,若否,进入步骤S3。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顶升平移机将底板组件物料传送到纵向滚筒链,纵向滚筒链将底板组件物料运输进入氦检箱对物料氦检。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中,纵向滚筒链将底板组件物料运输到顶升平移机,顶升平移机将底板组件物料移到横向滚筒链,横向滚筒链将底板组件物料运输到拆垛机器人处进行拆垛,拆垛完成,出料处理。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技术利用底板组件放置物料,结合机器人实现物料稳定堆垛,可堆垛三
层,利用滚筒链将三层放置物料的底板平稳运输,利用顶升平移机改变物料运输方向,利用氦检箱内的平移机完成物料的进出,工作时,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化,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0028]2.本技术通过设计蒸发器底板组件,能够很好的保护物料不受损伤,而且能够装载多种物料,适应性强,且物料倾斜角度和高度可调并相应设计机器人夹具,能够将底板进行堆垛和拆垛,可稳定堆垛三层。
[0029]3.本技术通过设计横纵两种滚筒链,可实现运输三层底板自动进出料,同时在横纵交接转向处设计了三组链条顶升平移机,两头中间各一组链条,可和底板组件稳定接触,并移动底板组件,实现转向。
[0030]4.本技术通过设计氦检箱平移机,该装置在氦检真空箱不会引起报警,而且可以实现底板在氦检箱中稳定的进出,整体氦检线体可实现无人化操作,全自动化检测,效率提高2到3倍,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机构,搬运机器人、底板组件和氦检箱,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传送装载物料的底板组件至氦检箱,所述底板组件设于传输机构上,所述搬运机器人设于传输机构一侧,所述搬运机器人用于抓取并堆叠或拆分底板组件堆垛,所述底板组件用于装载并保护物料,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氦检箱连接,所述氦检箱用于检验物料并分析物料的品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检箱设有舱体和舱门,所述舱门正对氦检箱与传输机构的连接处,所述舱门下方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与传输机构等高设置,所述滚筒连接舱门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设有底板、侧板和支撑杆,所述底板两端设有凹槽,所述侧板底部两侧通过凹槽与底板卡接,所述侧板两侧设有调节槽,所述支撑杆两端通过调节槽与侧板卡接,所述调节槽用于支撑杆上下调节保护物料,所述侧板顶部两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侧板一体式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设有横向滚筒链、纵向滚筒链和顶升平移机,若干个所述横向滚筒链并行设置,所述横向滚筒链一侧连接所述纵向滚筒链的一端,所述纵向滚筒链另一端正对舱门与所述氦检箱连接,所述顶升平移机设于横向滚筒链下方,所述顶升平移机运动方向与所述纵向滚筒链同向设置,所述顶升平移机与横向滚筒链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朋胡家泉贾玉龙刘爽王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