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3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包括下料杆,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相连,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相连,第一半圆卡箍与轴相连,轴套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夹持在轴上下料杆两端,支座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固定在机架上,支座上部通孔穿入轴,轴穿在两个支座中,两个轴套分别夹紧固定在轴两端,两个半圆卡箍夹紧固定在轴上,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第一内六角螺母配合使用,将第一半圆卡箍与下料杆相连,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母在下料杆底部槽中,第二半圆卡箍用于固定扶杆,共同构成井字形结构。其优点是:通过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达到人员可站立进出传输线指定工位;消除不规范和不安全行为。规范和不安全行为。规范和不安全行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

技术介绍

[0002]燃料棒在传输线进行流转过程中,某些工位需要人工在燃料棒一端录入棒号,由于燃料棒进入某一工艺设备后,距离传输线端头较远,操作人员需要钻进传输线下方,起身后录入数据,除了有操作人员与燃料棒接触,影响燃料棒表面清洁度的风险外,还有将燃料棒碰撞弯曲的质量隐患,甚至还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碰头或刮伤等危险情况。为了便于燃料棒连续传输,原有设计未单独考虑人员通道,因此考虑将传输线在部分工位设计成两段,并设计专用翻转料架将两段连成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它能够解决人员自由进出,录入燃料棒号数据的问题;解决无法实现人员通道和燃料棒传输兼顾使用的问题;消除人员钻入传输线下方不规范操作。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包括下料杆,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相连,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相连,第一半圆卡箍与轴相连,轴套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夹持在轴上下料杆两端,支座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固定在机架上,支座上部通孔穿入轴,轴穿在两个支座中,两个轴套分别夹紧固定在轴两端,两个半圆卡箍夹紧固定在轴上,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第一内六角螺母配合使用,将第一半圆卡箍与下料杆相连,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母在下料杆底部槽中,第二半圆卡箍用于固定扶杆,共同构成井字形结构。
[0005]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相连。
[0006]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相连。
[0007]所述的第一半圆卡箍通过公差配合与轴相连。
[0008]所述的轴套上部连接处为通孔,下部分为螺纹孔,通过内六角螺钉将两部分固定紧,支座用于翻转料架的主体支撑。
[0009]所述的第二半圆卡箍通过压紧力固定扶杆,其中,扶杆不可转动或移动,第二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与下料杆相连。
[0010]所述的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通过螺纹结构将支座固定。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应用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1)人员可站立进出传输线指定工位;(2)人员通道和燃料棒传输可兼顾使用;(3)消除不规范和不安全行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主视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俯视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右视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闭合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打开示意图。
[0017]图中:1下料杆,2第一半圆卡箍,3轴套,4内六角螺钉,5支座,6轴,7第一内六角螺栓,8第一内六角螺母,9第二半圆卡箍,10扶杆,11第二内六角螺栓,12第二内六角螺母,13第三内六角螺栓,14第三内六角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形状为一个可绕着轴转动的“井字型支架”。
[0020]如图1-3所示,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包括下料杆1,第一半圆卡箍2,轴套3,内六角螺钉4,支座5,轴6,第一内六角螺栓7,第一内六角螺母8,第二半圆卡箍9,扶杆10,第二内六角螺栓11,第二内六角螺母12,第三内六角螺栓13,第三内六角螺母14;
[0021]所述的下料杆1与燃料棒直接接触,为燃料棒提供支撑,其表面由许用材料制成的软塑料。下料杆1与第一半圆卡箍2通过螺纹结构相连,下料杆1与第二半圆卡箍9通过螺纹结构相连。第一半圆卡箍2与下料杆1形成一个整体后,用于实现下料杆1绕着轴6转动。第一半圆卡箍2通过螺纹结构与下料杆1相连,第一半圆卡箍2通过公差配合与轴6相连。轴套3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夹持在轴6上,下料杆1两端,主要用于止退,防止下料杆1从两边滑出,起到类似挡圈的作用。轴套3上部连接处为通孔,下部分为螺纹孔,通过内六角螺钉4将两部分固定紧,支座5用于翻转料架的主体支撑。支座5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13和第三内六角螺母14固定在机架上,支座5上部通孔穿入轴6,采用公差配合实现连接,其中轴6可绕着支座5自由转动。轴6用于下料杆1打开/闭合的转动动作。轴6穿在两个支座5中,两个轴套分别夹紧固定在轴两端,两个第一半圆卡箍2夹紧固定在轴6上。第一内六角螺栓7和第一内六角螺母8配合使用,将第一半圆卡箍2与下料杆1相连,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母8在下料杆1底部槽中。第二半圆卡箍9用于固定扶杆10,共同构成井字形结构。第二半圆卡箍9通过压紧力固定扶杆10,其中,扶杆10不可转动或移动,第二半圆卡箍9通过螺纹结构与下料杆1相连。
[0022]如图4-5所示,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手动操作扶杆10,实现翻转料架的开/合。扶杆10穿入在两个第二半圆卡箍9中,通过压紧力固定。第二内六角螺栓11和第三内六角螺母12配合使用,将第二半圆卡箍9与下料杆1相连,其中第二内六角螺母12在下料杆1底部槽中。第三内六角螺栓13和第三内六角螺母14配合使用,用于将支座5与机架相连。第三内六角螺栓13和第三内六角螺母14通过螺纹结构将支座5固定。
[0023]燃料棒传输时,翻转料架处于闭合状态;当人工进/出时,手动将翻转料架抬起/放下即可。
[0024](1)分段设计
[0025]将传输线设计成两部分,中间采用翻转料架实现连接,连接时,可供燃料棒自动向下一工序流转;断开时,作为人工通道,可进入到指定工位进行操作。
[0026](2)分体式设计
[0027]翻转料架设计成多个部分,各个部分通过摩擦力或螺栓结构等实现连接固定,可
快速拆装,相互独立,用于支撑燃料棒的下料杆2长期与燃料棒接触,易损伤,可快速单独更换。
[0028](3)井字形结构设计
[0029]考虑到要实现传输线连接,同时又要经常转动,为此将翻转料架设计成井字形,以增强抗变形能力,同时井字形结构的扶杆1可作为把手,供操作人员握住,从而实现料架翻转。
[0030]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翻转料架放下,即可实现燃料棒向下传输;将翻转料架抬起,操作人员可直立进入指定工位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杆,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相连,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相连,第一半圆卡箍与轴相连,轴套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夹持在轴上下料杆两端,支座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固定在机架上,支座上部通孔穿入轴,轴穿在两个支座中,两个轴套分别夹紧固定在轴两端,两个半圆卡箍夹紧固定在轴上,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第一内六角螺母配合使用,将第一半圆卡箍与下料杆相连,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母在下料杆底部槽中,第二半圆卡箍用于固定扶杆,共同构成井字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杆1与第一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棒下料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帆尤勇曹晖皮翔天于文昕蒙笑缘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