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朋烨专利>正文

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74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两轮车停放器,第二施力部件采用第二反拉气弹簧,第二活塞杆在自然状态下收缩在第二气缸中且第二活塞杆向内收缩时发挥牵引力,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气缸中的一端为固定端而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经由包括第二线材、第二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第二绕挂传动机构而与第二可动体连接,第二绕挂传动机构的第二定滑轮中至少有一个为第二前置定滑轮,第二前置定滑轮位于活动端运动轨迹的前方,第二线材的一端绕挂在第二前置定滑轮和活动端安装的第二动滑轮上,使活动端运动轨迹处于第二前置定滑轮和固定端之间,第二线材的另一端绕过在支柱顶部的第二定滑轮与第二可动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耗材降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车停放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两轮车停放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方便停放自行车,人们开发设计了专门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放装置,相关的专利也有不少。比如,中国专利CN107575061B就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停放器。
[0003]配合图1至图7所示,该专利自行车停放器具备:第一升降部10',其具有停车架11'以及第一可动体12',该停车架11'能够供自行车搭载,该第一可动体12'能够使所述停车架11'沿着在上下方向上以筒状形态立起设置的支柱3'而升降,利用具有对未搭载自行车的空车状态的停车架11'和第一可动体12'的合计载荷进行牵引的功能的第一施力部件81',以始终朝上方拉动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升降部10'施力;第二升降部20',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10'的下方,具有能够沿所述支柱3'而与所述第一升降部10'一体地升降的第二可动体21',利用具有对以实车状态搭载于所述停车架11'的自行车和所述第二可动体21'的合计载荷进行牵引的功能的第二施力部件80',以始终朝上方拉动的方式对所述第二升降部20'施力;以及卡合部30U'和30L',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10'与第二升降部20'之间,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柱3'而将所述第一升降部10'和第二升降部20'分别锁定,并且,在所述空车状态下,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升降部10'的单独状态下的升降,在所述实车状态下,通过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10'以及第二升降部20'的抵接部压接而能够使二者在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升降。
[0004]上述结构为自行车停放器的常规结构设计,该专利自行车停放器的设计要点如下:
[0005]第一,所述第二施力部件80'由配置于所述支柱3'的内部的气体弹簧构成,该气体弹簧的气缸80S'直接或者经由安装部件而间接地安装于所述支柱3',朝下突出而发挥牵引力的活塞杆80R'的前端部经由包括动滑轮8M'的绕挂传动机构8'而与所述第二可动体21'连接;
[0006]第二,所述第一施力部件81'由作为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80'的气体弹簧分体地配置于所述支柱3'的内部的辅助气体弹簧构成,该辅助气体弹簧的辅助气缸81S'直接或者经由安装部件而间接地安装于所述支柱3',朝下突出而发挥牵引力的辅助活塞杆81R'的前端部经由辅助绕挂传动机构800'而与所述第一可动体12'连接,所述辅助绕挂传动机构800'包括作为与所述动滑轮8M'分体地设置的辅助动滑轮8N',是与所述绕挂传动机构8'分体地设置的其他绕挂传动机构;
[0007]第三,所述绕挂传动机构8'构成为: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柱3'的连结部件(线材8w')绕挂于在所述活塞杆80R'的前端部安装的所述动滑轮8M'以及在所述支柱3'安装的定滑轮8F',所述连结部件(线材8w')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动体21';
[0008]第四,所述辅助绕挂传动机构800'构成为:作为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柱3'、且与所述连结部件(线材8w')分体地设置的其他连结部件的辅助连结部件(线材8x')绕挂于所述辅
助动滑轮8N'以及辅助定滑轮8E',所述辅助动滑轮8N'安装于所述辅助活塞杆81R'的前端部,所述辅助定滑轮8E'是安装于所述支柱3'、且与所述定滑轮8F'分体地设置的其他定滑轮,所述辅助连结部件(线材8x')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可动体12';
[0009]第五,所述绕挂传动机构8'和所述辅助绕挂传动机构800'相对于沿着所述停车架11'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中心线11y'而左右分开、且在所述支柱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并列配置;
[0010]第六,在俯视时,所述定滑轮8F'以及所述辅助定滑轮8E'的绕挂中心线8f'、8e'以在长度方向上以规定距离而分离的位置处与所述宽度中心线11y'分别交叉的方式倾斜配置,并且,绕挂于所述定滑轮8F'的所述连结部件(线材8w')从与所述宽度中心线11y'的交点下垂并到达所述第二可动体21',绕挂于所述辅助定滑轮8E'的所述辅助连结部件(线材8x')从与所述宽度中心线11y'的交点下垂并到达所述第一可动体12'。
[0011]分析CN107575061B专利自行车停放器,不难发现其存在不足之处:
[0012]一是第一施力部件81'(辅助气体弹簧)的辅助活塞杆81R'和第二施力部件80'(气体弹簧)的活塞杆80R'都是朝下突出而发挥牵引力,在自然状态下,辅助活塞杆81R'从辅助气缸81S'中伸出,活塞杆80R'从气缸80S'中伸出,即辅助气体弹簧和气体弹簧采用的都是拉伸气弹簧。安装时,辅助气缸81S'和气缸80S'固定在支柱3'的上方,而辅助定滑轮8E'和定滑轮8F'位于支柱3'的顶部。
[0013]这样,辅助活塞杆81R'的前端是处于辅助定滑轮8E'的固定点和辅助气缸81S'的固定点之外,即辅助活塞杆81R'的前端始终是在两个固定点之外运动,不论辅助活塞杆81R'是从辅助气缸81S'伸出还是被拉回辅助气缸81S'中,都会因为线材8x'的拉力或者自身的伸出推力,而容易产生扭力,导致发生偏转,为了防止辅助活塞杆81R'偏转,需要保证辅助活塞杆81R'前端的运动轨迹,必须使用直线状引导机构(包括导辊822'与轨道等)。
[0014]同样,活塞杆80R'的前端是处于定滑轮8F'的固定点和气缸80S'的固定点之外,即活塞杆80R'的前端始终是在两个固定点之外运动,不论活塞杆80R'是从气缸80S'伸出还是被拉回气缸80S'中,都会因为线材8w'的拉力或者自身的伸出推力,而容易产生扭力,导致发生偏转,为了防止活塞杆80R'偏转,需要保证活塞杆80R'前端的运动轨迹,必须使用直线状引导机构(包括导辊821'与轨道等)。因此,CN107575061B的构件多,结构复杂,安装麻烦。
[0015]二是绕挂的线材8x'、线材8w'都必须经过对应的辅助气缸81S'和辅助活塞杆81R'、气缸80S'和活塞杆80R'。因此,CN107575061B的线材8x'和线材8w'所需长度长,耗材大。
[0016]三是辅助活塞杆81R'和活塞杆80R'的前端都使用了直线状引导机构,来保证动滑轮8M'和辅助动滑轮8N'的运动轨迹位置固定,动滑轮8M'和辅助动滑轮8N'的轮轴线都垂直于宽度中心线11y',这样,为了保证线材8w'和线材8x'对第二可动体21'和第一可动体12'的准确牵引,同时避免线材8w'和线材8x'缠绕,定滑轮8F'以及辅助定滑轮8E'的绕挂中心线8f'、8e'必须与宽度中心线11y'分别交叉,定滑轮8F'以及辅助定滑轮8E'倾斜配置,安装位置受限。
[001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专利自行车停放器的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车停放器,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耗材降低。
[0019]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
[0020]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具备第一升降部、第二升降部、卡合部和支柱;第一升降部具有停车架、第一可动体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具备第一升降部、第二升降部、卡合部和支柱;第一升降部具有停车架、第一可动体和第一施力部件;第二升降部,其配置于第一升降部的下方,具有第二可动体和第二施力部件;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与第二升降部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二施力部件由配置于支柱内部的第二反拉气弹簧构成,第二反拉气弹簧的第二活塞杆在自然状态下收缩在第二气缸中且第二活塞杆向内收缩时发挥牵引力,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气缸中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固定端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支柱中,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气缸中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活动端经由包括第二线材、第二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第二绕挂传动机构而与第二可动体连接,第二绕挂传动机构的第二定滑轮中至少有一个为第二前置定滑轮,第二前置定滑轮位于活动端运动轨迹的前方,第二线材的一端绕挂在第二前置定滑轮和活动端安装的第二动滑轮上,使活动端运动轨迹处于第二前置定滑轮和固定端之间,第二线材的另一端绕过在支柱顶部的第二定滑轮与第二可动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拉气弹簧的第二气缸在下且第二气缸的开口向上,使第二活塞杆可向上伸出,第二气缸的底部为固定端,第二活塞杆的前端为活动端;或者,所述第二反拉气弹簧的第二气缸在上且第二气缸的开口向下,使第二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第二气缸的顶部为固定端,第二活塞杆的前端为活动端;或者,所述第二反拉气弹簧的第二气缸在下且第二气缸的开口向上,使第二活塞杆可向上伸出,第二气缸的底部为活动端,第二活塞杆的前端为固定端;或者,所述第二反拉气弹簧的第二气缸在上且第二气缸的开口向下,使第二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第二气缸的顶部为活动端,第二活塞杆的前端为固定端。3.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具备第一升降部、第二升降部、卡合部和支柱;第一升降部具有停车架、第一可动体和第一施力部件;第二升降部,其配置于第一升降部的下方,具有第二可动体和第二施力部件;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与第二升降部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施力部件由配置于支柱内部的第一反拉气弹簧构成,第一反拉气弹簧的第一活塞杆在自然状态下收缩在第一气缸中且第一活塞杆向内收缩时发挥牵引力,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气缸中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固定端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支柱中,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气缸中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活动端经由包括第一线材、第一动滑轮和第一定滑轮的第一绕挂传动机构而与第一可动体连接,第一绕挂传动机构的第一定滑轮中至少有一个为第一前置定滑轮,第一前置定滑轮位于活动端运动轨迹的前方,第一线材的一端绕挂在第一前置定滑轮和活动端安装的第一动滑轮上,使活动端运动轨迹处于第一前置定滑轮和固定端之间,第一线材的另一端绕过在支柱顶部的第一定滑轮与第一可动体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拉气弹簧的第一气缸在下且第一气缸的开口向上,使第一活塞杆可向上伸出,第一气缸的底部为固定端,第一活塞杆的前端为活动端;或者,所述第一反拉气弹簧的第一气缸在上且第一气缸的开口向下,使第一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第一气缸的顶部为固定端,第一活塞杆的前端为活动端;或者,所述第一反拉气弹簧的第一气缸在下且第一气缸的开口向上,使第一活塞杆可向上伸出,第一气缸的底部为活动端,第一活塞杆的前端为固定端;或者,所述第一反拉气弹簧的第一气缸在上且第一气缸的开口向下,使第一活塞杆可
向下伸出,第一气缸的顶部为活动端,第一活塞杆的前端为固定端。5.一种两轮车停放器,具备第一升降部、第二升降部、卡合部和支柱;第一升降部具有停车架、第一可动体和第一施力部件;第二升降部,其配置于第一升降部的下方,具有第二可动体和第二施力部件;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与第二升降部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施力部件由配置于支柱内部的第一反拉气弹簧构成,第一反拉气弹簧的第一活塞杆在自然状态下收缩在第一气缸中且第一活塞杆向内收缩时发挥牵引力,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气缸中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固定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朋烨
申请(专利权)人:杨朋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