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10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列管式冷凝器,包括管体,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和下壳体,管体与上壳体的相对面开设有一级安装槽,一级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板,L型板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L型板将管体的内壁分隔为预冷却腔室和反应腔室,预冷却腔室内设置有螺旋管,螺旋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与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螺旋管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分流盘,分流盘的顶端与L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反应腔室内设置有多组分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该装置作为分体式,便于对内部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洗,使用方便,可以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清理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管式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列管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酯类物质的生产过程中,对酯类物质冷却是十分重要的工序,此工序需要用到冷凝器,列管式冷凝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利用含有热能的待冷却物料在换热管内运行时加热换热管,换热管再将能量传递给包裹在其外部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降温,因此换热管为换热器的核心部件;由于换热管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附着有一层介质使得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降低,往往需要隔一端时间对换热管表面进行清理,但是,目前换热管为一根光管加工制成,结构简单,通常将换热管的两端直接焊接在管板上,从而提高了清理难度,增加了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列管式冷凝器,主要解决了换热管使用一端时间后就需要清理一次,但由于换热管的两端直接焊接在管板上,从而提高了清理难度,增加了维护时间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列管式冷凝器,包括管体、螺旋管、分流盘、分流管、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管体与上壳体的相对面开设有一级安装槽,所述一级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L型板将管体的内壁分隔为预冷却腔室和反应腔室,所述预冷却腔室内设置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与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分流盘,所述分流盘的顶端与L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腔室内设置有多组分流管,多组所述分流管的一端贯穿分流盘的底端并与分流盘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的上表面与上壳体的内壁相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管体与下壳体的相对面开设有二级安装槽,所述二级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内壁套设有分流管。
[0007]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上壳体的内壁分隔为进料腔室和出料腔室,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进料腔室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出料腔室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L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预冷却腔室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且位于反应腔室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折流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垫。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材质采用耐热性材料。
[0012]优选的,所述折流板和安装板与分流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一级密封圈,所述一级密封圈的横截面呈扁平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L型板与螺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二级密封圈,所述二级密封圈的横截面呈扁平状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一级密封圈和二级密封圈的材质均采用耐热性材料。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中,能够通过螺旋管减缓介质的流速,延长冷却液与介质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可以起到一定的预冷作用;然后通过分流盘将介质分流到多组分流管内,可以减小介质的流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并且,通过将该装置作为分体式,便于对内部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洗,使用方便,可以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列管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管体1、进水口101、出水口102、L型板2、限位块21、排水孔22、预冷却腔室3、反应腔室4、螺旋管5、分流盘6、分流管7、上壳体8、进料口81、出料口82、隔热板83、进料腔室84、出料腔室85、下壳体9、一级安装槽10、安装板11、限位槽111、二级安装槽12、折流板13、密封垫14、一级密封圈15、二级密封圈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列管式冷凝器,包括管体1、螺旋管5、分流盘6、分流管7、上壳体8和下壳体9,管体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8和下壳体9,管体1与上壳体8的相对面开设有一级安装槽10,一级安装槽10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管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板2,L型,2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22,L型板2将管体1的内壁分隔为预冷却腔室3和反应腔室4,预冷却腔室3内设置有螺旋管5,螺旋管5的一端贯穿安装板11的上表面并与安装板11的内壁固定连接,螺旋管5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2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分流盘6,分流盘6的顶端与L型板2的底
端固定连接,反应腔室4内设置有多组分流管7,多组分流管7的一端贯穿分流盘6的底端并与分流盘6的内壁滑动连接,分流管7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与上壳体8的内壁相连通。
[0026]当介质从上壳体8进入到螺旋管5内时,介质能够与预冷却腔室3内的冷却液进行初步冷却,并且,能够通过螺旋管5减缓介质的流速,延长冷却液与介质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然后介质从螺旋管5流入到分流盘6内,再从分流盘6依次分流到多组分流管7内,然后介质与反应腔室4内的冷却液进行二次冷却,可以通过分流管7减小介质的流径,能够对螺旋管5内的介质进行分流冷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并且,通过将该装置作为分体式,便于对内部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洗,使用方便,可以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清理效果。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管体1与下壳体9的相对面开设有二级安装槽12,二级安装槽12内固定连接有折流板13,折流板13的内壁套设有分流管7;能够对分流管7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上壳体8内设置有隔热板83,隔热板83将上壳体8的内壁分隔为进料腔室84和出料腔室85,上壳体8的外表面且位于进料腔室84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81,上壳体8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列管式冷凝器,包括管体(1)、螺旋管(5)、分流盘(6)、分流管(7)、上壳体(8)和下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8)和下壳体(9),所述管体(1)与上壳体(8)的相对面开设有一级安装槽(10),所述一级安装槽(10)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管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板(2),所述L型板(2)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孔(22),所述L型板(2)将管体(1)的内壁分隔为预冷却腔室(3)和反应腔室(4),所述预冷却腔室(3)内设置有螺旋管(5),所述螺旋管(5)的一端贯穿安装板(11)的上表面并与安装板(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5)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2)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分流盘(6),所述分流盘(6)的顶端与L型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腔室(4)内设置有多组分流管(7),多组所述分流管(7)的一端贯穿分流盘(6)的底端并与分流盘(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分流管(7)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与上壳体(8)的内壁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与下壳体(9)的相对面开设有二级安装槽(12),所述二级安装槽(12)内固定连接有折流板(13),所述折流板(13)的内壁套设有分流管(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8)内设置有隔热板(83),所述隔热板(83)将上壳体(8)的内壁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