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多采用蒸馏法,通过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对水蒸气冷凝得到淡水资源。
[0003]相关技术中,为提高水蒸气冷凝效果,会延长水蒸气通道,以延长水蒸气的停留时间,增加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0004]但是,为延长水蒸气通道,常常通过在冷凝器中设置塔盘或填料装置,内部结构复杂且易造成设备超高,不方便制造及运输,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受风载荷及地震载荷影响较大,并且维修保养过程中需要登高,增大了后期使用维修的工作难度及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冷凝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冷凝不方便制造及运输,受风载荷及地震载荷影响较大,并且后期使用维修的工作难度及风险增大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冷凝器,其包括:水平布置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入口及冷凝水出口,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水入口;所述主体的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分别与所述蒸汽入口、所述冷却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布置的主体(1),所述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蒸汽入口(2)及冷凝水出口(3),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水入口(4);所述主体(1)的内部具有腔体(5),所述腔体(5)分别与所述蒸汽入口(2)、所述冷却水入口(4)及所述冷凝水出口(3)相通,所述腔体(5)用于使冷却水与蒸汽混合;所述主体(1)固定有互相间隔设置的折流板(6),所述折流板(6)位于所述腔体(5)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循环水入口(7),所述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循环水出口(8),所述循环水入口(7)及所述循环水出口(8)均与所述腔体(5)相通,且所述循环水入口(7)与所述循环水出口(8)于所述主体(1)的外部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出口(8)的底部连通有阀门,当所述腔体(5)中的液位高度达到阈值时,所述循环水出口(8)底部的阀门打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水平布置的液体均布板(9),所述液体均布板(9)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4)的下方,所述液体均布板(9)上开设有若干通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设置有循环水入口(7)及液体均布板(9),所述循环水入口(7)与所述冷却水入口(4)位于所述液体均布板(9)的同一侧;所述液体均布板(9)的上方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所述液体均布板(9)分割为循环水分布区(11)及新进水分布区(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蛟,章先涛,刘翔,黄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润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