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环及催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448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环及催化器。所述支撑环包括环形的支撑环本体、止推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可伸缩变形,所述止推部设于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的第一端,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的第二端,所述抵接部包括沿周向延伸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朝向远离所述支撑环本体一侧,通过设置沿轴向可伸缩变形的支撑环结构,可限制被安装物体沿轴向的移动,简化装配工艺要求,提高装配效率。将所述支撑环应用到催化器产品中,可极大地简化催化器的封装工艺,降低催化器的封装成本。降低催化器的封装成本。降低催化器的封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环及催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环及催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催化器封装工艺,通常采用将载体与衬垫塞入筒体内,然后通过整形机对封装的筒体进行整形,或者采用GBD(Gap Bulk Density)进行整体缩径,最后在催化器的入气端焊接进气端锥,以及在出气端焊接出气端锥,完成催化器的安装制造。
[0003]现有技术,对筒体进行整形或者GBD整体缩径后,通过衬垫以保持载体的轴向、径向稳定力。由于排放污染日趋严重,国家也在进一步加严排放法规。催化器载体为适应更严格的法规,载体有加大目数、减小壁厚的趋势,载体承受的强度也会越来越低。这样一来,就会提高对筒体的整形或者缩径的精度要求,也就需要更先进的设备以实现更严格的精度控制。另外,对衬垫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让催化器的封装工艺面临复杂化,高成本化的困境。
[000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环形的支撑环本体、止推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可伸缩变形,所述止推部设于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的第一端,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的第二端,所述抵接部包括沿周向延伸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朝向远离所述支撑环本体一侧。
[0006]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催化器,所述催化器包括筒体,设置于筒体内的催化器的载体,还包括所述支撑环,所述催化器的载体的一端与伸进所述催化器的筒体内的所述抵接面抵接配合。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通过设置沿轴向可伸缩变形的支撑环,可限制被安装物体沿轴向移动,简化装配工艺要求,提高装配效率。将所述支撑环应用到催化器产品中,可极大地简化催化器的封装工艺,降低催化器的封装成本。
[0009]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文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文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催化器的结构剖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环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环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催化器的剖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00

催化器;
[0018]1‑
载体,2

衬垫,3

筒体,31

缩径部,4

进气端锥,5

出气端锥;
[0019]200

支撑环;
[0020]6‑
支撑环本体,61

支撑片,62

弹性片;
[0021]7‑
止推部,71

第三过渡部;
[0022]8‑
抵接部,81

第一过渡部;
[0023]9‑
套接部,91

第二过渡部,92

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文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文,而非对本文的限定。
[0025]如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常用的催化器的封装工艺。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将催化器100的载体1与衬垫2塞入筒体3中。然后,借助整形机对封装后的筒体3进行整形,或者采用GBD方法对筒体3进行整体缩径处理。最后,在催化器100的入气端焊接进气端锥4,在其出气端焊接出气端锥5,完成催化器100的整体的制作流程。
[002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2

图4所示,提供一种支撑环200。支撑环200包括环形的支撑环本体6、止推部7以及抵接部8。止推部7、支撑环本体6以及抵接部8依次相连设置,根据实际制造工艺,上述三个部件可一体成型。支撑环本体6沿轴向可伸缩变形,其中,支撑环本体6的材质可选用弹性材质,例如弹簧钢。止推部7设于支撑环本体6沿轴向的第一端,即图4中的右端,抵接部8设于支撑环本体6沿轴向的第二端,即图4中的左端。抵接部8包括沿周向延伸的抵接面,可将上述抵接面设置成沿周向向外侧延伸的面。当支撑环200与对手件配合时,其中,抵接部8的抵接面与对手件的配合面相贴合,可为对手件提供稳定的轴向支撑力。其中,抵接面定义为朝向远离支撑环本体6的一侧,使其与对手件直接接触。
[0027]由于,支撑环本体6沿轴向可伸缩变形,因此在和对手件配合后,可提供稳定的轴向支撑力,有效地简化了装配工艺的复杂性,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28]当将支撑环200安装到催化器100中后,也可简化催化器100的载体1的封装工艺。目前GBD的工艺很复杂,要求精度很高,设备成本高。采用上述的支撑环200后,可以减掉原有的GBD工位,使用传统的压装(塞入)工艺即可达到安装精度的要求。随着国六排放的实施,传统的压装(塞入)工艺无法达到载体1的封装控制精度,增加此支撑环200后,封装精度可满足要求。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抵接部8还包括设置在支撑环本体6的第二端和抵接面之间的第一过渡部81,所述第一过渡部81的截面可设置为弧形,可设置其为圆弧形,使得支撑环200具有较好的弹性。其中,第一过渡部81具有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一凹槽,如图中虚线框内所述的凹槽特征,当抵接面与支撑环200所支撑物体的端面相抵接时,可较好地限制被支撑物体的沿轴向的移动。
[0029]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环200还包括与抵接面相连接的套接部9,当支撑环200与被支撑物体配合时,套接部9与物体的外壁相接触,使得套接部9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将套接部9设于抵接面远离支撑环本体6的一侧,使得在装配的过程中,物体先与套
接部9慢慢接触,即将物体慢慢的插进支撑环200内,然后使得物体与抵接部8上的抵接面相贴合。
[0030]其中,套接部9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挤紧面,即挤紧面被设置为当支撑环200套设在物体的外侧面时,产生对物体向内的挤紧力,以牢固的将支撑环200安装在被套设的物体上,简化装配难度,方便支撑环200连同被安装物体一起进入下一步工序。套接部9上还设置有在挤紧面和抵接面之间的第二过渡部91,同样地,第二过渡部91的截面设置为弧形,使得套接部9和抵接部8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具有较好的弹性。
[0031]第二过渡部91设有形成开口向内的第二凹槽,如图中虚线框内所述的凹槽特征,第二过渡部91和上述的第一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支撑环本体、止推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可伸缩变形,所述止推部设于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的第一端,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环本体沿轴向的第二端,所述抵接部包括沿周向延伸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朝向远离所述支撑环本体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环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抵接面之间的截面为弧形的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一凹槽;所述抵接面设置为与所述支撑环所支撑物体的端面抵接以限制物体的轴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还包括与所述抵接面连接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位于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支撑环本体的一侧;所述套接部包括沿周向延伸的挤紧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挤紧面和所述抵接面之间的截面为弧形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形成为开口向内的第二凹槽,所述挤紧面设置为套设在所述物体的外侧面并产生向内的挤紧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还包括与所述挤紧面连接的喇叭状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挤紧面远离所述支撑环本体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部包括沿周向延伸的止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平孙旭东王可心杨建牟宗宝王瑞平肖逸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