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1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秸秆板材的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包括:输送机、龙门架、电滚筒、移动支架、挡板、落料仓;所述龙门架横跨并固定在输送机的上方;所述落料仓通过两个支撑臂固定在输送机的上方;所述电滚筒安装在移动支架上;所述挡板为两个,分别固定在龙门架的支撑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秸秆经干燥后会有堆积成团,不方便铺装的问题。铺装的问题。铺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秸秆板材的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板材生产每年消耗大量木材,为减轻森林资源的压力,利用秸秆生产板材代替木质板材,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技术,秸秆板材生产时,需要先将秸秆进行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秸秆原料与环保胶黏剂混合,经混合好的秸秆原料进入专用秸秆铺平装置铺装,经板坯预压机预压初步成型,铺平装置是秸秆板材生产线上重要的生产设备,板坯成型结构和表面质量,横向密度误差大小是衡量纤维板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0003]现有的铺平装置结构简单,通常是在皮带机上方设置落料仓,粉料经落料仓下落至皮带上进行铺平,但粉碎后的秸秆经干燥后会有堆积成团现象,如直接铺装,在板坯上会出现高密度点,造成板坯的密度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到加工出的秸秆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筛笼和输送破碎轴结构的设置,解决现有秸秆经干燥后会有堆积成团,不方便铺装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包括:输送机、龙门架、电滚筒、移动支架、挡板、落料仓;
[0006]所述输送机的运行方向为从左向右运行,龙门架横跨并固定在输送机的上方,龙门架的横梁上开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丝孔,在丝孔的两侧还分别开有一个贯穿龙门架横梁的限位孔,龙门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支撑臂,沿输送机运行的方向,支撑臂向输送机运行方向的上游延伸;
[0007]所述落料仓通过两个支撑臂固定在输送机的上方,沿输送机运行的方向,龙门架位于落料仓的下游,落料仓包括:仓体、输料管、筛笼、输送破碎轴、电机,仓体为中空结构,沿输送机运行的方向,仓体的下部向输送机的下游倾斜,底部开有矩形的落料口,仓体的顶面两端均开有一个安装孔;
[0008]所述输料管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仓体的安装孔内,两个输料管均延伸至仓体内部并与筛笼两端的上部连接;
[0009]所述筛笼为圆柱形,筛笼的内部安装有输送破碎轴,输送破碎轴与筛笼同轴并转动连接;
[0010]所述输送破碎轴一端贯穿出仓体与电机机械连接,另一端转动的连接在仓体的内壁上,输送破碎轴包括:旋转轴、以及与旋转轴匹配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及第二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的叶片外缘均与筛笼的内壁贴合,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之间连接有截面为“C”字形研磨板,研
磨板的上部为分叉结构,分别与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相互靠近的端部连接,研磨板的上半部的外周面与筛笼的内壁面贴合,研磨板的下半部的外周面与筛笼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研磨板的内壁面为中间高、两侧底结构;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撑臂上;
[0011]所述移动支架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螺杆,移动支架转动连接于螺杆的底端,移动支架通过螺杆与龙门架的丝孔啮合安装在龙门架上,螺杆的顶端安装有转盘,通过转盘的转动,移动支架的顶部还设置有两个与龙门架的限位孔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匹配的导杆,两个导杆分别穿过龙门架的两个限位孔;
[0012]所述电滚筒安装在移动支架上,电滚筒转动方向与输送机的转动方向相反,电滚筒的滚筒的表面上设有刷毛;
[0013]所述挡板为两个,分别固定在龙门架的支撑腿上,挡板的底部与输送机上输送带的上带面相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利用输送破碎轴的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研磨板以及筛笼的配合,使细小的物料从筛笼中落入仓体,成团的物料被移送至筛笼的中部被碾压磨碎后再落入仓体,避免了成团的物料直接被铺装,而导致在板坯上会出现高密度点,造成板坯的密度分布不均匀,提高了秸秆板的质量。
[0016]2、通过利用电滚筒上的刷毛,可以有效的将物料上表面多余的物料清扫并填补在凹陷处,提高了摊铺效果,在电滚筒对物料摊铺的过程中,通过输送机两侧的挡板,可以有效避免物料散落,节约原料,最终铺装在输送机上的板坯的上、下表面更加平整且密度分布更均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落料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研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研磨板的外周弧面结构示意图。
[0020]输送机

10、龙门架

20、丝孔

21、限位孔

22、支撑臂23、电滚筒
ꢀ‑
30、移动支架

40、螺杆

41、导杆

42、转盘

43、挡板

50、落料仓

60、仓体
ꢀ‑
61、安装孔

611、输料管

62、筛笼

63、输送破碎轴

64、旋转轴641、第一螺旋叶片

642、第二螺旋叶片

643、研磨板

644、电机

6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包括:输送机 10、龙门架20、电滚筒30、移动支架40、挡板50、落料仓60,其中输送机10 的运行方向为从左向右运行,
龙门架20横跨并固定在输送机10的上方,龙门架 20的横梁上开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丝孔21,在丝孔21的两侧还分别开有一个贯穿龙门架20横梁的限位孔22,龙门架20上还设置有两个支撑臂23,沿输送机10运行的方向,支撑臂23向输送机10运行方向的上游延伸,用于固定落料仓 60;
[0023]所述落料仓60通过两个支撑臂23固定在输送机10的上方,沿输送机 10运行的方向,龙门架20位于落料仓60的下游,落料仓60包括:仓体61、输料管62、筛笼63、输送破碎轴64、电机65,仓体61为中空结构,沿输送机10 运行的方向,仓体61的下部向输送机10的下游倾斜,底部开有矩形的落料口,仓体61的顶面两端均开有一个安装孔611;
[0024]上述输料管62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仓体61的安装孔611内,两个输料管62均延伸至仓体61内部并与筛笼63两端的上部连接,可使物料经两个输料管62落入筛笼63内部;
[0025]上述筛笼63为圆柱形,筛笼6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秸秆板材生产的供料铺平装置,包括:输送机(10)、龙门架(20)、电滚筒(30)、移动支架(40)、挡板(50)、落料仓(60);所述输送机(10)的运行方向为从左向右运行,龙门架(20)横跨并固定在输送机(10)的上方,龙门架(20)的横梁上开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丝孔(21),在丝孔(21)的两侧还分别开有一个贯穿龙门架(20)横梁的限位孔(22),龙门架(20)上还设置有两个支撑臂(23),沿输送机(10)运行的方向,支撑臂(23)向输送机(10)运行方向的上游延伸;所述落料仓(60)通过两个支撑臂(23)固定在输送机(10)的上方,沿输送机(10)运行的方向,龙门架(20)位于落料仓(60)的下游,落料仓(60)包括:仓体(61)、输料管(62)、筛笼(63)、输送破碎轴(64)、电机(65),仓体(61)为中空结构,沿输送机(10)运行的方向,仓体(61)的下部向输送机(10)的下游倾斜,底部开有矩形的落料口,仓体(61)的顶面两端均开有一个安装孔(611);所述输料管(62)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仓体(61)的安装孔(611)内,两个输料管(62)均延伸至仓体(61)内部并与筛笼(63)两端的上部连接;电机(65)固定在支撑臂(23)上;所述移动支架(40)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螺杆(41),移动支架(40)转动连接于螺杆(41)的底端,移动支架(40)通过螺杆(41)与龙门架(20)的丝孔(21)啮合安装在龙门架(20)上,螺杆(41)的顶端安装有转盘(43),移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士勇耿为干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冠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