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及其吊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978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由下置吊装单元、上置吊装单元、传力单元以及施拉单元构成。下置吊装单元由施焊于船舶超高立柱下部大径段上的左置吊耳、右置吊耳构成。上置吊装单元由吊框以及施焊于吊框上的左置起吊耳板和右置起吊耳板构成。正式吊装状态下,吊框套设于船舶超高立柱上部小径段的外围。传力单元由连接于左置吊耳和左置起吊耳板之间的左置传力钢丝绳以及连接于右置吊耳和右置起吊耳板之间的右置传力钢丝绳构成。吊钩借由施拉单元辅助以实现对上置吊装单元的牵拉。如此一来,巧妙地实现了将高空解钩作业转化为低空解钩的设计构思,解决了船舶超高立柱高空解钩困难的问题。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方法。高立柱吊装方法。高立柱吊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及其吊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尤其是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及其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远海运集团所承建的欧洲船东公司的3200T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是专为海上风电机组、连接件以及底座的运输、吊运和安装一体化而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需在3200T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甲板上安装有多根立柱,部分立柱高度超过15m,且其直径在超过1m,重量可达十吨以上。
[0003]按照常规设计,在预制车间预先在立柱的顶部施焊吊耳。实际执行吊装操作时,借由顶部的吊耳对立柱执行翻身以及吊装操作。根据现有吊装工艺,当立柱被吊装完成、执行解钩操作时,由于吊耳在高空中,特别是适用于舱室模块第三、第四层甚至更高层的立柱,其吊点(钩头)的离地高度甚至超过30m,此时执行解钩操作极为困难,需要借助于登高车以将拆钩人工送到指定高度,整个执行过程费力费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立柱的吊装风险以及成本。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的出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用来将船舶超高立柱吊运至船舶甲板,且进行初步定位。船舶超高立柱的总高度超15m,其依序由下部大径段、中间变径段和上部小径段连接而成。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由下置吊装单元、上置吊装单元、传力单元以及施拉单元构成。下置吊装单元由对称地施焊于下部大径段左、右侧壁上的左置吊耳、右置吊耳构成。上置吊装单元由吊框、左置起吊耳板以及右置起吊耳板构成。正式吊装状态下,吊框套设于上部小径段的外围。左置起吊耳板、右置起吊耳板与吊框相施焊,且正式吊装状态下对称地布置于上部小径段的左、右侧。传力单元由连接于左置吊耳和左置起吊耳板之间的左置传力钢丝绳以及连接于右置吊耳和右置起吊耳板之间的右置传力钢丝绳构成。施拉单元由左置施拉钢丝绳和右置施拉钢丝绳构成。左置施拉钢丝绳、右置施拉钢丝绳的上端头均钩挂于吊钩上,而其下端头分别一一对应地钩挂于左置起吊耳板、右置起吊耳板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吊框上同时开设有供左置起吊耳板自由穿过的左置施焊缺口以及供右置起吊耳板自由穿过的右置施焊缺口。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左置吊耳上开设有与左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一左置耳孔。在左置起吊耳板同时开设有与左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二左置耳孔以及与左置施拉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三左置耳孔。在右置吊耳上开设有与右置传力钢丝绳
相适配的第一右置耳孔。在右置起吊耳板同时开设有与右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二右置耳孔以及与右置施拉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三右置耳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设上部小径段的外径值为d,吊框的内径值为D,则D

d≤5cm。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船舶超高立柱相对于船舶甲板竖放到位后,设左置吊耳的高度值为h1,右置起吊耳板的高度值为h2,则h1=h2<2m。
[0010]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方法,用来适配上述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其包括以下步骤:S1、起吊准备阶段,其包括以下子步骤:S11、船舶超高立柱保持于平躺状态,且借由支撑工装使其与地面保持于脱离状态;S12、工人手持上置吊装单元套装于上部小径段;S13、将左置传力钢丝绳连接于左置吊耳和左置起吊耳板之间;将右置传力钢丝绳连接于右置吊耳和右置起吊耳板之间;将左置施拉钢丝绳、右置施拉钢丝绳分别一一对应地钩挂于左置起吊耳板、右置起吊耳板上;S14、将左置施拉钢丝绳和右置施拉钢丝绳同时钩挂于吊钩上;S2、起吊阶段,其包括以下子步骤:S21、随着吊钩的升高,左置传力钢丝绳、右置传力钢丝绳、左置施拉钢丝绳、右置施拉钢丝绳均逐渐由松弛状态转化为张紧状态;S22、吊钩继续升高,船舶超高立柱由水平状态逐渐转化为竖立状态;S23、吊钩继续升高,将船舶超高立柱吊离地面;S24、吊钩执行平移动作,直至船舶超高立柱被吊运至船舶甲板预安装位置的正上方;S25、吊钩执行下移动作,直至船舶超高立柱相对于船舶甲板预安装位置对位完成;S3、卸钩阶段,其包括以下子步骤:S31、当船舶超高立柱相对于船舶甲板的初步烧焊操作完成后,吊钩放松对所述左置施拉钢丝绳和右置施拉钢丝绳的牵拉,在此进程中,左置传力钢丝绳和右置传力钢丝绳亦由张紧状态转化为松弛状态;S32、工人将左置传力钢丝绳、右置传力钢丝绳的下端头分别由左置吊耳、右置吊耳拆下;S33、吊钩再次施拉,上置吊装单元、传力单元以及施拉单元跟随着吊钩执行同步上移运动,直至吊框完全脱出所述上部小径段。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1中,设吊框相对于上部小径段自由端的间距值为L,则L>20c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2中,位于下部大径段的正下方,在地面上提前布置有保护件。在船舶超高立柱由水平状态逐渐转化为竖立状态的进程中,保护件受到来自于下部大径段自由端下压力的作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保护件优选为枕木或弹性橡胶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1中,支撑工装由至少1件作用于所述下部大径段的第一支撑块、至少1件作用于中间变径段的第二支撑块以及至少1件作用于上部小径段的第三支撑块构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由第一支撑块的顶壁向下延伸出有与下部大径段外径相适配的第一容置缺口。由第二支撑块的顶壁向下延伸出有与中间变径段外径相适配的第二容置缺口。由第三支撑块的顶壁向下延伸出有与上部小径段外径相适配的第三容置缺口。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容置缺口、第二容置缺口、第三容置缺口内均衬垫、固定有第一弹性橡胶垫、第二弹性橡胶板、第三弹性橡胶垫。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当船舶超高立柱相对于船体甲板吊装到位后,工人仅需将左置传力钢丝绳、右置传力钢丝绳的下端头分别一一对应地由左置吊耳、右置吊耳上拆下,以解除吊框沿高度方向上的位移自由度限制,随后,吊钩继续继续升高一段距离(与卷扬钢丝绳的收卷进程保持同步),直至吊框完全脱出船舶超高立柱,易于实现针对于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的后续收纳作业的顺利实施。如此一来,巧妙地实现了将高空解钩作业转化为低空解钩的设计构思,解决了船舶超高立柱高空解钩困难的问题,达到了高空低做的效果,不但有效地提升了拆钩作业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吊装风险及费用支出。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用来将船舶超高立柱吊运至船舶甲板,且进行初步定位;所述船舶超高立柱的总高度超15m,其依序由下部大径段、中间变径段和上部小径段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由下置吊装单元、上置吊装单元、传力单元以及施拉单元构成;所述下置吊装单元由对称地施焊于所述下部大径段左、右侧壁上的左置吊耳、右置吊耳构成;所述上置吊装单元由吊框、左置起吊耳板以及右置起吊耳板构成;正式吊装状态下,所述吊框套设于所述上部小径段的外围;所述左置起吊耳板、所述右置起吊耳板与所述吊框相施焊,且正式吊装状态下对称地布置于所述上部小径段的左、右侧;所述传力单元由连接于所述左置吊耳和所述左置起吊耳板之间的左置传力钢丝绳以及连接于所述右置吊耳和所述右置起吊耳板之间的右置传力钢丝绳构成;所述施拉单元由左置施拉钢丝绳和右置施拉钢丝绳构成;所述左置施拉钢丝绳、所述右置施拉钢丝绳的上端头均钩挂于吊钩上,而其下端头分别一一对应地钩挂于所述左置起吊耳板、所述右置起吊耳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框上同时开设有供所述左置起吊耳板自由穿过的左置施焊缺口以及供所述右置起吊耳板自由穿过的右置施焊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置吊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左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一左置耳孔;在所述左置起吊耳板同时开设有与所述左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二左置耳孔以及与所述左置施拉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三左置耳孔;在所述右置吊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右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一右置耳孔;在所述右置起吊耳板同时开设有与所述右置传力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二右置耳孔以及与所述右置施拉钢丝绳相适配的第三右置耳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设所述上部小径段的外径值为d,所述吊框的内径值为D,则D

d≤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船舶超高立柱相对于船舶甲板竖放到位后,设所述左置吊耳的高度值为h1,所述右置起吊耳板的高度值为h2,则h1=h2<2m。6.一种船舶超高立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用来适配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超高立柱吊装工装,包括以下步骤:S1、起吊准备阶段,其包括以下子步骤:S11、所述船舶超高立柱保持于平躺状态,且借由支撑工装使其与地面保持于脱离状态;S12、工人手持所述上置吊装单元套装于所述上部小径段;S13、将所述左置传力钢丝绳连接于所述左置吊耳和所述左置起吊耳板之间;将所述右置传力钢丝绳连接于所述右置吊耳和所述右置起吊耳板之间;将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秀龙易飞陆建东何滨朱波波陈忠平杭昊李振权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