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政坤专利>正文

瞬态冲击电压抑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61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瞬态冲击电压抑制器由一个熔断器、两个共高频磁芯且反相串联的高频线圈、以及三个压敏电阻连接构成,其中三个压敏电阻的一端共接于一点而形成接地端,第一高频线圈与第二高频线圈的串接点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共接,第一高频线圈的另一端与熔断器的一端和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共接,熔断器的另一端形成电源相线输入端,第二高频线圈的另一端形成抑制器输出端,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形成电源中性线端。使用时将它连接在用户电子电器设备与电源之间,可有效地抑制因雷击等原因产生的瞬态冲击过电压对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害,保护电子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对雷击等瞬时不正常电压起反应的瞬态冲击电压抑制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雷是一种自然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放电的时间虽很短促,但雷电电压可高达10亿伏,瞬态放电冲击电流可高达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巨大的电能迅速转化成热效应,对地面被击物或附近物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对于输电线路和通信线路,不论是直接雷击,还是经过电磁场耦合感应出高达几百千伏电压的感应雷击,都将使电气设备绝缘被击穿,甚至雷电冲击(电压)波引入室内,损坏电视、电信等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等。为了防止电子电器设备在雷击时遭到意外的损害,人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高压侧的高压设备上的防雷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分布很广的低压配电网络,特别是在低压架空线布置很长的广大农村,目前装设的避雷器等防雷击装置则收效甚微。至于广大的低压电子电器设备用户,则基本上都未装设防雷击装置。例如,农村电网低压配电间虽说装设了避雷器,但就在离避雷器很近地方装设的漏电继电器等就经常被雷击坏,因而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除雷击引起的瞬态冲击电压外,电力供电系统经常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瞬态冲击过电压,也致使电子电器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乃是为了解决因雷击等原因产生瞬态冲击过电压而致使电子电器设备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瞬态冲击电压抑制器,从而有效地抑制因雷击等原因产生的瞬态冲击过电压对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害,保护电子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技术的解决方案如下。它由一个熔断器、两个共高频磁芯且反相串联的高频线圈、以及三个压敏电阻连接构成,其中三个压敏电阻的一端共接于一点而形成接地端,第一高频线圈与第二高频线圈的串接点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共接,第一高频线圈的另一端与熔断器的一端和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共接,熔断器的另一端形成电源相线输入端,第二高频线圈的另一端形成抑制器输出端,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形成电源中性线端。具有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在连接到电路中使用时,将其电源相线输入端与电源的相线相接,将其接地端与电源的地线相接,将其抑制器输出端与用户的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相线输入端相接,将其接地端与用户的电子电器设备的接地端相接,将其电源中线线端与用户的电子电器设备的中线性端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它工作在正常电压下时,三个压敏电阻基本不导通,只有极微小的静态电流;工作电流主要从电源相线输入端流经熔断器、第一高频线圈、第二高频线圈、抑制器输出端至用户的电子电器设备,再流回接地端;由于第一、二高频线圈同芯绕制且反向串联,内阻很小,所以在工频状态下压降也很小,故整机工作效率高。当因雷击等原因造成的瞬态冲击电压传导进入时,本技术装置吸收抑制冲击电压的途径有三条,一条途径是冲击电流从电源相线输入端经熔断器和第一压敏电阻进入接地端,第二条途径是冲击电流从电源中性线端经第三压敏电阻进入接地端,第三条途径是冲击电流从电源相线输入端经熔断器、第一高频线圈和第二压敏电阻进入接地端;上述第一、二条途径可称为并联电流抑制途径,第三条途径为电压抑制途径。第一、二条途径可让电压冲击波畅通入地,电流很大,也同时在第一压敏电阻上产生高达3倍标称电压的电压并施压到第三条途径,而第一高频线圈在第二压敏电阻放电时呈现很大的阻抗,第二压敏电阻产生的残压由于电流小而上升不大,同时第二高频线圈的反电动势与第二压敏电阻上的残压相部分抵消,然后加在抑制器输出端,由此端输送给用户电子电器设备的电压就被可靠地抑制在小于 在这里,第三压敏电阻在电路中不仅起着常态隔离作用,而且还使得本技术装置具有其特殊功能,比如将本技术装置用于广大农村用户时,由于农村用户中性线受低压配电侧总漏电开关限制,不能重复接地,而农村配电线路一般有1000m,导线长而阻抗大,当末端短路时,配电侧断路保护器达不到动作电流,往往失去保护。但当用户装上本技术后,第三压敏电阻在末端任一点上,若末端因短路而使电源中性线电位升高被击穿,则使中性线压降上升而击穿入地,就可使配电侧总漏电开关迅速断开,不致使故障扩大范围。显而易见,本技术安装在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可有效地吸收抑制因雷击等原因造成的瞬时过电压.还具备时供电末端短路保护的功能,因而可保证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其结构简单,功能齐全,造价成本不高,特别适用于我国广大的农村乡镇低压配电网供电用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由一个熔断器RL,两个共高频磁芯且反相串联的高频线圈L1与L2,以及三个压敏电阻RV1、RV2和RV3连接构成,其中三个压敏电阻RV1、RV2和RV3的一端共接于一点而形成接地端4,第一高频线圈L1与第二高频线圈L2的串接点和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另一端相共接,第一高频线圈L1的另一端与熔断器RL的一端和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相共接,熔断器RL的另一端形成电源相线输入端1,第二高频线圈L2的另一端形成抑制器输出端2,第三压敏电阻RV3的另一端形成电源中性线端3。图1本技术在连接到电路中使用时,将其1端与电源的相线相接,将其4端与电源的地线相接,将其3端与电源的中性线相接,将其2端与用户的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相线输入端相接,将电子电器设备的接地端和中性线端分别与4端和3端相接。本技术工作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时,RV1、RV2及RV3基本不导通,只有极微小的静态电流;工作电流主要从1端流经RL、L1、L2及2端至用户的电子电器设备,再流回4端;由于L1与L2同芯绕制且反相串联,内阻很小,所以在工频状态下压降也很小,故整机工作效率高。当因雷击等原因造成的瞬态冲击电压传导进入时,吸收抑制冲击电压的途径有三条,条是从1端经RL和RV1进入4端,另一条是从3端经RV3进入4端,再一条是从1端经RL、L1和RV2进入4端。其具体工作原理和效果已如前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瞬态冲击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熔断器、两个共高频磁芯且反相串联的高频线圈、以及三个压敏电阻连接构成,其中三个压敏电阻的一端共接于一点而形成接地端,第一高频线圈与第二高频线圈的串接点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共接,第一高频线圈的另一端与熔断器的一端和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相共接,熔断器的另一端形成电源相线输入端,第二高频线圈的另一端形成抑制器输出端,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形成电源中性线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瞬态冲击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熔断器、两个共高频磁芯且反相串联的高频线圈、以及三个压敏电阻连接构成,其中三个压敏电阻的一端共接于一点而形成接地端,第一高频线圈与第二高频线圈的串接点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政坤朱红飞周元保刘德旺彭建新龚家国刘钰
申请(专利权)人:刘政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