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78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及分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安装座、撑柱及底模板;底模板上设置有溢胶槽,溢胶槽包括内环部、外环部及连通部;外环部环绕设置在内环部的外侧,连通部分别连通内环部与外环部;上模组件包括顶座、顶模板及锁销;顶模板上设置有闭合槽,闭合槽包括内圈部、外圈部及衔接部;内圈部与内环部相闭合,外圈部与外环部相闭合,衔接部分别连通内圈部与外圈部。上述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溢胶槽与闭合槽,外圈部与外环部相闭合,内圈部与内环部相闭合,实现对渗漏的液态塑胶进行容置,防止渗漏塑胶与工件粘黏,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治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制品在机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方面能达到使用需求,加工更方便,可以替代金属材料,因此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与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办公设备、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
[0003]塑胶加工通常采用注塑成型的加工方式,注塑模具需要采用两个相互抵接的上下模板,在向上下模板之间输入液态塑胶进而加工成型,但是现有的注塑加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上下模板之间渗漏的情况,导致液态塑胶与工件粘黏,进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塑胶渗漏与工件粘黏,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
[0005]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0006]底座;
[0007]下模组件,与底座连接;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撑柱、及嵌设在所述安装座内的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上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包括内环部、外环部及连通部;所述外环部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环部的外侧,所述连通部分别连通所述内环部与所述外环部;
[0008]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所述上模组件包括顶座、嵌设在所述顶座内的顶模板、及穿过所述顶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锁销;所述顶模板与所述底模板相抵接;所述顶模板上设置有闭合槽,所述闭合槽包括内圈部、外圈部、及衔接部;所述内圈部与所述内环部相闭合,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外环部相闭合,所述衔接部分别连通所述内圈部与所述外圈部;及
[0009]分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所述分模组件包括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固定板、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座的弹性件、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分模柱;所述分模柱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顶座相抵接。
[0010]上述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溢胶槽与闭合槽,外圈部与外环部相闭合,内圈部与内环部相闭合,实现对渗漏的液态塑胶进行容置,防止渗漏塑胶与工件粘黏,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环部呈矩形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外环部沿所述底模板的周缘延伸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环部呈矩形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连通部呈长条
形凹槽状结构设置,所述连通部设置在所述内环部与所述外环部之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部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通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内环部的两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部呈矩形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外圈部沿所述顶模板的周缘延伸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圈部呈矩形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衔接部呈长条形凹槽状结构设置,所述衔接部设置在所述内圈部与所述外圈部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部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衔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内圈部的两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柱呈圆柱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滑设在所述撑柱上。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呈螺旋状结构设置,所述弹性件环绕设置在所述分模柱的外侧,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固定。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模柱呈柱状结构设置,所述分模柱的一端夹持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述的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所述的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0025]100、注塑模具;
[0026]10、底座;
[0027]20、下模组件;21、安装座;22、撑柱;23、底模板;25、溢胶槽;26、内环部;27、外环部;28、连通部;
[0028]30、上模组件;31、顶座;32、顶模板;33、锁销;35、闭合槽;36、内圈部;37、外圈部;38、衔接部;
[0029]40、分模组件;41、支撑板;42、固定板;43、弹性件;44、分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模组件,与底座连接;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撑柱、及嵌设在所述安装座内的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上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包括内环部、外环部及连通部;所述外环部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环部的外侧,所述连通部分别连通所述内环部与所述外环部;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所述上模组件包括顶座、嵌设在所述顶座内的顶模板、及穿过所述顶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锁销;所述顶模板与所述底模板相抵接;所述顶模板上设置有闭合槽,所述闭合槽包括内圈部、外圈部、及衔接部;所述内圈部与所述内环部相闭合,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外环部相闭合,所述衔接部分别连通所述内圈部与所述外圈部;及分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连接;所述分模组件包括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固定板、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座的弹性件、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分模柱;所述分模柱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顶座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部呈矩形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外环部沿所述底模板的周缘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部呈矩形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连通部呈长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龚冬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能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