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58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包括刚性电路板,所述刚性电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柔性电路板,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的内侧面均活动套接有补强板,两个所述补强板上端中部均穿插活动连接有夹持组件,两个所述补强板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上端前中部和上端后中部均开有上下穿通的固定孔,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上端四角处均开有一号螺纹孔,两个所述补强板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螺纹连接与一号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将补强板本体套在对应的刚性电路板上并通过夹持板夹紧固定,从而提高了支撑强度,且不会产生松动。且不会产生松动。且不会产生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软硬结合板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

技术介绍

[0002]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电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因为软硬结合板是FPC与PCB的组合,软硬结合板的生产应同时具备FPC生产设备与PCB生产设备。首先,由电子工程师根据需求画出软性结合板的线路与外形,然后,下发到可以生产软硬结合板的工厂,经过CAM工程师对相关文件进行处理、规划,然后安排FPC产线生产所需FPC、PCB产线生产PCB,这两款软板与硬板出来后,按照电子工程师的规划要求,将FPC与PCB经过压合机无缝压合,再经过一系列细节环节,最终就制成了软硬结合板。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软硬结合板难度大,细节问题多,在出货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全检,因其价值比较高,以免让供需双方造成相关利益损失,但目前的软硬结合板还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软硬结合板生产工序繁多,生产难度大,良品率较低,所投物料、人力较多,因此,其价格比较贵,生产周期比较长,从而在软板与硬板之间的连接性没有做到足够的保护,导致软板受压后易造成脱离的现象;2、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补强结构结构较为复杂,操作较为复杂繁琐,从而容易降低工作效率。故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包括刚性电路板,所述刚性电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柔性电路板,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的内侧面均活动套接有补强板,两个所述补强板上端中部均穿插活动连接有夹持组件,两个所述补强板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上端前中部和上端后中部均开有上下穿通的固定孔,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上端四角处均开有一号螺纹孔,两个所述补强板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螺纹连接与一号螺栓,四个所述一号螺栓的外表面下部分别与对应的一号螺纹孔的内壁面螺纹连接,四个所述一号螺栓上端中部均开有内六角孔,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上端中部均设置有集成电路引脚。
[0006]优选的,所述补强板包括补强板本体,左侧所述补强板本体左端中部开有卡槽,左侧所述补强板本体右端后下部开有内外穿通的穿插槽,所述补强板本体上端中部开有上下穿通的二号螺纹孔,所述补强板本体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上下穿通的三号螺纹孔,左侧所述补强板本体右端前部和右端后部均开有内外穿通的四号螺纹孔。
[0007]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螺杆和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所述夹持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三个海绵垫。
[0008]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与二号螺纹孔的内壁面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一号弹簧的上端均与卡槽的上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上端中部开有与螺杆大小相适配的圆孔,所述螺杆的下部活动套接在圆孔内。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轴承的外侧面均活动安装有二号螺栓,两个所述轴承的内侧面均活动安装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二号螺栓的外表面分别与对应的四号螺纹孔的内壁面螺纹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将补强板本体套在对应的刚性电路板上,并且柔性电路板卡在卡槽内,然后螺杆向下旋转,同时一号弹簧向下进行收缩,带动夹持板向下运动,直至海绵垫的下端面与刚性电路板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夹紧,然后将一号螺栓与对应的三号螺纹孔螺纹连接并延伸至对应的一号螺纹孔内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增强夹持板的夹持固定效果,提高了支撑强度,不会产生松动;
[0013]2、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二号弹簧可在柔性电路板弯折时,同时保持弯折状态,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受力时将压力分散给压力二号弹簧,减小柔性电路板两端连接处所承受的压力,进一步保护了连接强度,通过设置的二号螺栓配合对应的轴承的使用,可以方便整个连接组件与刚性电路板的拆装,提高了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补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夹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刚性电路板;2、柔性电路板;3、补强板;4、夹持组件;5、连接组件;6、固定孔;7、一号螺纹孔;8、一号螺栓;9、内六角孔;10、集成电路引脚;31、补强板本体;32、卡槽;33、穿插槽;34、二号螺纹孔;35、三号螺纹孔;36、四号螺纹孔;41、螺杆;42、夹持板;43、一号弹簧;44、海绵垫;51、轴承;52、二号螺栓;53、连接杆;54、二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包括刚性电路板1,刚性电路板1设置有两个,两个刚性电路板1之间设置有柔性电路板2,两个刚性电路板1的内侧面均活动套接有补强板3,两个补强板3上端中部均穿插活动连接有夹持组件4,两个补强板3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组件5,两个刚性电路板1上端前中部和上端后中部均开有上下穿通的固定孔6,两个刚性电路板1上端四角处均开有一号螺纹孔7,两个补强板3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螺纹连接与一号螺栓8,四个一号螺栓8的外表面下部分别与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包括刚性电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电路板(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1)之间设置有柔性电路板(2),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1)的内侧面均活动套接有补强板(3),两个所述补强板(3)上端中部均穿插活动连接有夹持组件(4),两个所述补强板(3)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组件(5),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1)上端前中部和上端后中部均开有上下穿通的固定孔(6),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1)上端四角处均开有一号螺纹孔(7),两个所述补强板(3)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螺纹连接与一号螺栓(8),四个所述一号螺栓(8)的外表面下部分别与对应的一号螺纹孔(7)的内壁面螺纹连接,四个所述一号螺栓(8)上端中部均开有内六角孔(9),两个所述刚性电路板(1)上端中部均设置有集成电路引脚(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3)包括补强板本体(31),左侧所述补强板本体(31)左端中部开有卡槽(32),左侧所述补强板本体(31)右端后下部开有内外穿通的穿插槽(33),所述补强板本体(31)上端中部开有上下穿通的二号螺纹孔(34),所述补强板本体(31)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上下穿通的三号螺纹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余田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世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