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612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6
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该装置特别适合于缠绕工艺中对纤维类、纤维束类、带类、复杂截面类等多种缠绕材料的浸胶加工,利用可开合的模具与缠绕材料形成间隙细小、均匀的通道,从模具上的注胶孔向通道内注胶,胶在压力作用下充满通道,将通道内的缠绕材料浸在胶里面,根据缠绕材料线速度,控制注胶压力及流速,同时合理设计模具上注胶孔在通道内壁分布情况,达到控制缠绕材料表面浸胶量及浸胶均匀性的目的,剩余的胶可通过模具上的卸荷槽回收利用,该装置运动机构采用气缸驱动,带动同步运动机构,可实现模具的自动同步开合,方便缠绕材料随时停止浸胶,可将该装置安装在各类缠绕机上,实现缠绕工艺中型浸胶加工的涂胶均应性精准控制。型浸胶加工的涂胶均应性精准控制。型浸胶加工的涂胶均应性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特别适合于缠绕成型工艺中对纤维类、纤维束类、带类、复杂截面类等多种缠绕材料的浸胶加工。

技术介绍

[0002]浸胶加工是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决定了缠绕成型产品的浸透程度、纤维强度和含胶量, 其中含胶量对缠绕制品性能的影响很大,含胶量不仅影响缠绕制品的质量和厚度,当含胶量过高时, 还会降低缠绕制品的强度,成型和固化时流胶严重,而当含胶量过低时 ,缠绕制品孔隙率增加 ,密实性、防老化性、剪切强度等性能均下降,因此浸胶加工的重点是控制浸胶过程,确保含胶量的准确可控。
[0003]目前,国内外缠绕成型产品中的浸胶工艺大部采用“直浸式浸胶法”,即将缠绕材料直接浸入胶槽,通过多把刮刀刮去多余胶液的方法,采用“直浸式浸胶法”存在以下工艺缺点:1、刮刀会损伤缠绕材料,刮刀多数是金属材质的,当缠绕材料通过刮刀时,很容易使缠绕材料起毛,影响产品强度。
[0004]2、影响缠绕过程的张力控制,每把刮刀都对张力有影响,甚至改变刮刀的角度和位置也会改变缠绕张力的大小。
[0005]3、浸胶过程含胶量控制困难,含胶量过多,在缠绕材料表面形成厚厚一层多余的胶,造成材料浪费,含胶量不够,又达不到缠绕要求,影响产品性能。
[0006]4、浸胶装置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各部件都粘上胶液,清洗安装极为麻烦,浸胶装置调整更为复杂困难。
[0007]5、胶液受热挥发出大量有毒气体,污染场地和环境。
[0008]目前查阅的文献表明:缠绕成型工艺中多数采用接触式浸胶加工,而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浸胶加工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利用可开合的模具与缠绕材料形成间隙通道,通过控制通道内的供胶压力及流速,控制浸胶过程含胶量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浸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缠绕材料损伤、影响缠绕过程张力控制、含胶量控制困难、浸胶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污染环境等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该装置特别适合于缠绕工艺中对纤维类、纤维束类、带类、复杂截面类等多种缠绕材料的浸胶加工,利用可开合的模具与缠绕材料形成间隙细小、均匀的通道,从模具上的注胶孔向通道内注胶,胶在压力作用下充满通道,将通道内的缠绕材料浸在胶里面,根据缠绕材料线速度,控制注胶压力及流速,同时合理设计模具上注胶孔在通道内壁分布情况,达到控制缠绕材料表面浸胶量及浸胶均匀性的目的,剩余的胶可通过模具上的卸荷槽回收利用,该装置运动机构采用气缸驱动,带动同步运动
机构,可实现模具的自动同步开合,方便缠绕材料随时停止浸胶,可将该装置安装在各类缠绕机上,实现缠绕工艺中型浸胶加工的涂胶均应性精准控制。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浸胶机构1、同步开合驱动机构2;浸胶机构1包括:压块6、芯模7、芯模8、压块9、进胶管20、刮胶板21、缠绕材料22、刮胶板23、刮胶板24、刮胶板25、出胶管26、进胶管27、出胶管28;同步开合驱动机构2包括:支架3、光轴4、滑块5、滑块10、支架11、底座12、气缸支架13、连杆14、滑套15、导柱16、螺母17、气缸18、连杆19、光轴29。
[0011]压胶型浸胶原理为液体在压力作用下可在管道内流动,通过管道间隙变小对液体的溢流作用,使液体充满管道,达到浸胶的目的,通过匹配供胶压力、流速与缠绕材料线速度,实现控制浸胶过程,确保浸胶的均匀性及浸胶量的准确性。
[0012]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利用可开合的模具与缠绕材料形成间隙细小、均匀的通道,从模具上的注胶孔向通道内注胶,胶在压力作用下充满通道,将通道内的缠绕材料浸在胶里面,根据缠绕材料线速度,控制注胶压力及流速,同时合理设计模具上注胶孔在通道内壁分布情况,达到控制缠绕材料表面浸胶量及浸胶均匀性的目的,剩余的胶可通过模具上的卸荷槽回收利用,该装置运动机构采用气缸驱动,带动同步运动机构,可实现模具的自动同步开合,方便缠绕材料随时停止浸胶,可将该装置安装在各类缠绕机上,实现缠绕工艺中型浸胶加工的涂胶均应性精准控制。
[0013]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确保芯模与缠绕材料形成间隙通道,通过向通道内注入一定压力及流速的胶,利用胶在压力作用下充满芯模与缠绕材料形成间隙通道,缠绕材料与芯模不接触,缠绕材料与胶充分接触,随着缠绕材料的移动,胶与缠绕材料动态接触,实现该装置与缠绕材料非接触式浸胶加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浸胶过程缠绕材料与该装置始终保持非接触,避免了浸胶装置对缠绕材料产生的损伤;浸胶过程胶对缠绕材料附加的力非常小,对缠绕过程张力控制影响微弱,适合缠绕过程张力的精准控制;该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胶在通道中的压力与流速,达到与缠绕材料线速度间的配比,可实现对浸胶量的准确控制,可使浸胶过程参与缠绕工艺中的数控编程,特别适合缠绕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及清洗,可实现缠绕过程中浸胶的通断控制;该装置形成细小空间,胶的挥发面积大幅减小,减少对环境污染及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闭合时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仰视图。
[0019]图4是图1的左视图。
[0020]图5是图1的右视图。
[0021]图6是图1的后视图。
[0022]图7是图2的沿B-B的剖视图。
[0023]图8是图1的沿A-A的剖视图。
[0024]图9是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张开时的主视图。
[0025]图10是用于带状缠绕材料浸胶的浸胶机构结构剖视图。
[0026]图11是用于多根纤维状缠绕材料同时浸胶的浸胶机构结构剖视图。
[0027]图12是用于纤维束状缠绕材料浸胶的浸胶机构结构剖视图。
[0028]图13是用于带状或纤维束状缠绕材料浸胶时的刮胶板结构图。
[0029]图中1.浸胶机构,2.同步开合驱动机构,3.支架,4.光柱,5.滑块,6.压块,7.芯模,8.芯模,9.压块,10.滑块,11.支架,12.底座,13.气缸支架,14.连杆,15.滑套,16.导柱,17.螺母,18.气缸,19.连杆,20.进胶管,21.刮胶板,22.缠绕材料,23.刮胶板,24.刮胶板,25.刮胶板,26.出胶管,27.进胶管,28.出胶管,29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图1中,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浸胶机构1、同步开合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缠绕成型工艺中的非接触式压胶型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浸胶机构1、同步开合驱动机构2;浸胶机构1包括:压块6、芯模7、芯模8、压块9、进胶管20、刮胶板21、缠绕材料22、刮胶板23、刮胶板24、刮胶板25、出胶管26、进胶管27、出胶管28;同步开合驱动机构2包括:支架3、光轴4、滑块5、滑块10、支架11、底座12、气缸支架13、连杆14、滑套15、导柱16、螺母17、气缸18、连杆19。压块6与芯模7采用O型圈密封,利用压块6上的沟槽定位,通过螺钉固定;压块9与芯模8采用O型圈密封,利用压块9上的沟槽定位,通过螺钉固定;芯模7与芯模8形成的通道可根据缠绕材料截面形状进行设计,通道截面形状包括单圆形、多圆形、矩形、梯形、多边形、椭圆形、闭合曲线;进胶管20与压块6通过螺纹连接,与芯模7形成上进胶通道,进胶管27与压块9通过螺纹连接,与芯模8形成下进胶通道,通过合理布置芯模7和芯模8上进胶孔的分布情况,避免不同进胶方向对缠绕材料22运动的影响;出胶管26、出胶管28与压块9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压块9两侧的卸荷槽组成出胶回路,对多余的胶进行回收利用;刮胶板21、刮胶板23与芯模7通过螺钉压紧,刮胶板24、刮胶板25与芯模8通过螺钉压紧,刮胶板根据浸胶需要进行布置,可以不安装,刮胶板可以采用刷毛结构,也可以采用柔软的硅胶材料,减少刮胶板与缠绕材料22接触产生对缠绕材料22的损伤,刮胶板上的刷毛结构形式为圆周分布或直线分布;支架3与底座12通过螺钉固定,与光轴4和光轴29间隙配合,分别通过顶丝固定;支架11与底座12通过螺钉固定,与光轴4和光轴间隙配合连接,分别通过顶丝固定;光轴4和光轴29与滑块5、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震吴庆堂修冬王凯吴焕侯楠赵国法康战魏巍段学俊郭波李珊李旭应宇翔赵亮于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