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管用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80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绕管用脱模装置,包括滑轨、固定组件、滑车、支撑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其中,固定组件设置在两个滑轨的一端,用于供模具一端的套环套接。滑车拖动缠绕管朝向远离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以使缠绕管与模具脱离。支撑组件用于在滑车远离固定组件滑动后,相对滑车朝向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且在此过程中向上升起,并与模具的外壁面滚动抵接,以托起模具;支撑组件托起模具后,随着滑车同步朝向远离固定组件的方向移动。驱动组件驱动滑车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缠绕管用脱模装置有效的防止以往的模具另一端下坠且与支撑结构的冲击情况发生,脱模效果较好,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绕管用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缠绕管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用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缠绕管是目前市政工程中较常用的管材,一般用作排水管和排污管,与传统的混凝土管道和金属管道相比具有低成本抗腐蚀等优点。缠绕管的制作通常采用模具,挤出机挤出的型材单体通过模具,随着模具的转动进行螺旋缠绕,以形成缠绕管。当缠绕管冷却成型后,通常要通过脱模装置将缠绕管中的模具抽出。对于脱模装置,通常是在模具被固定后,即模具一端的拉环套设在脱膜装置的限位柱上后,随着脱模车带动缠绕管向后滑动,以完成脱模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滑车带动缠绕管一同滑动,当缠绕管与模具脱离后,为了防止模具的另一端受重力作用下坠,会在滑车的下方设置支撑件,以对模具的另一端进行支撑。但是,因为支撑件通常设置在滑车的下方,为防止其与滑车发生干涉,仅会在滑车带着缠绕管脱离模具的一瞬间开始上升,以支撑模具,而在此同时模具的端部已经开始下坠,所以在二者接触时,会有一定的冲击作用,长时间使用后,无论是脱模装置还是模具均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缠绕管用脱模装置,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脱模装置因支撑件无法实时适应模具的脱离而导致的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缠绕管用脱模装置,包括:
[0006]滑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平行且间隔设置;
[0007]固定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滑轨的一端,用于供模具一端的套环套接;
[0008]滑车,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车顶部设有用于供缠绕管及模具搭设的承载平台,所述滑车拖动缠绕管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以使缠绕管与模具脱离;
[0009]支撑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滑车靠近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在所述滑车远离所述固定组件滑动后,相对所述滑车朝向所述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且向上升起,并与模具的外壁面滚动抵接,以托起模具;所述支撑组件托起模具后,随着所述滑车同步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及
[0010]驱动组件,固设在所述滑车上,且与两个所述滑轨动力连接,以驱动所述滑车滑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0012]滑座,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滑轨上;
[0013]第一伸缩结构,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结构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沿
着两个所述滑轨的间隔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固定端固设在所述滑座上;
[0014]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0015]托辊,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所述托辊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用于托起模具,并与模具滚动抵接;
[0016]第二伸缩结构,沿着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端固设在所述滑车上,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端与所述滑座相连接,用于在所述滑车远离所述固定组件滑动后,驱动所述滑座向着所述固定组件方向滑动。
[0017]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均为液压缸。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缠绕管用脱模装置还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至少设有两组,各组所述下料组件沿着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滑车上;每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
[0019]翻转杆,沿着两个所述滑轨的间隔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下方,一端与所述滑车相铰接;以及
[0020]第三伸缩结构,所述第三伸缩结构的固定端与所述滑车相铰接,所述第三伸缩结构的伸缩端与所述翻转杆的另一端相铰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杆向上翻转,以在缠绕管脱离模具后,在所述滑车沿着两个所述滑轨间隔方向的一侧导出;
[0021]其中,所述滑车上设有供所述翻转杆放置的豁口,并设有供所述翻转杆及所述第三伸缩结构铰接的铰接座。
[0022]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第三伸缩结构为液压缸。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销轴;所述底座竖直设置;所述固定销轴固设在所述底座的顶端,且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平台上设有若干个弹性垫片,各所述弹性垫片均布在所述承载平台上。
[0025]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在滑车的一端设置了支撑组件,能够在滑车带动缠绕管远离固定组件滑动后,先相对滑车向着固定组件方向移动,并且直接托起模具。当支撑组件相对滑车移动一段距离后,随着滑车一同远离固定组件移动,在此过程中,与模具滚动抵接,保持持续与模具抵接。该种结构可改变现有的支撑结构,能够在脱模过程中持续保持对模具的托起工作,并且能够适应各种长短不一的模具。另外,该种结构可有效的防止以往的模具另一端下坠且与支撑结构的冲击情况发生,脱模效果较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缠绕管用脱模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初始状态);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缠绕管用脱模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工作状态);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缠绕管用脱模装置的支撑组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滑轨;20、固定组件;21、底座;22、固定销轴;30、滑车;31、承载平台;32、弹性垫片;40、支撑组件;41、滑座;42、第一伸缩结构;43、固定座;44、托辊;45、第二伸缩结构;50、驱动组件;60、下料组件;61、翻转杆;62、第三伸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缠绕管用脱模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缠绕管用脱模装置,包括滑轨10、固定组件20、滑车30、支撑组件40以及驱动组件50。其中,滑轨10设有两个,两个滑轨10平行且间隔设置。固定组件20设置在两个滑轨10的一端,用于供模具一端的套环套接。滑车30滑动设置在滑轨10上,滑车30顶部设有用于供缠绕管及模具搭设的承载平台31,滑车30拖动缠绕管朝向远离固定组件20方向移动,以使缠绕管与模具脱离。支撑组件40滑动设置在滑轨10上,支撑组件40位于滑车30靠近固定组件20的一端,且位于承载平台31的下方,支撑组件40用于在滑车30远离固定组件20滑动后,相对滑车30朝向固定组件20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且在此过程中向上升起,并与模具的外壁面滚动抵接,以托起模具;支撑组件40托起模具后,随着滑车30同步朝向远离固定组件20的方向移动。驱动组件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缠绕管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平行且间隔设置;固定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滑轨的一端,用于供模具一端的套环套接;滑车,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车顶部设有用于供缠绕管及模具搭设的承载平台,所述滑车拖动缠绕管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以使缠绕管与模具脱离;支撑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滑车靠近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在所述滑车远离所述固定组件滑动后,相对所述滑车朝向所述固定组件方向移动,且向上升起,并与模具的外壁面滚动抵接,以托起模具;所述支撑组件托起模具后,随着所述滑车同步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及驱动组件,固设在所述滑车上,且与两个所述滑轨动力连接,以驱动所述滑车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管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座,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滑轨上;第一伸缩结构,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结构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沿着两个所述滑轨的间隔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固定端固设在所述滑座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托辊,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托辊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用于托起模具,并与模具滚动抵接;第二伸缩结构,沿着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端固设在所述滑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涛宋华
申请(专利权)人:雄县顺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