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04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由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垫层组成,垫层用于路面的打底,基层为路面的基础层,找平层为路面铺平的基础层,保证上方的面层的平整,面层用于行人的行走,整个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设置有一定的坡度该坡度路面不易积水,通常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坡度最低点设置在靠近与机动车路面之间的路缘石一侧,便于积水的排出,同时渗入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水通过路面下设置集水装置进行收集排出,进一步的加快了路面的透水率。进一步的加快了路面的透水率。进一步的加快了路面的透水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道路在海绵城市体系中的应用主要利用透水路面结构收集雨水,逐渐渗透到地层中或汇集到盲管中排入地下管网系统,使得路面表层不会产生积水。然而在遭遇持续强降雨时,常用透水路面渗水量有限,盲管收集雨量有限,容易造成道路结构收水饱和,渗水不及时出现路面积水。雨水中的杂质长时间沉淀在盲管中易造成管子堵塞,不及时清理易造成排水不便。
[0003]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尤其是可有效提升强降雨时路面结构收水能力并且减少杂志堵塞的一种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包括具有透水功能的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垫层,所述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设置有一定的坡度,位于该坡度的最低点的一侧设置有路缘石,所述在找平层以下还设置有用于收集水的集水装置,集水装置沿着人行道纵向设置,且集水装置设置在坡度最低点一侧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装置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上部还设置有水槽盖,所述集水槽的竖直两侧壁上均开有若干个进水孔,且位于竖直两侧壁的外侧设还置有过滤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层包括透水土工布和透水网,所述透水土工布与集水槽的竖直侧壁贴合,透水网位于透水土工布的外侧,透水网采用防腐蚀的聚乙烯网格。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槽的底部为斜坡结构,斜坡最低点的一侧安装有清洗装置,所述斜坡结构的坡度范围:0.3%

3%。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清洗装置包括压力水管和水泵,压力水管一端与水泵连接,压力水管另一端用于与市政的雨水检查井连通,所述水泵用于与市政地下集水井连通供水,所述压力水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口为椎台状的出水孔,位于压力水管内的开口大,位于压力水管外的开口小。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面层透水砖、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找平层为中粗砂或水泥砂浆,基层为透水水稳碎石或透水水泥混凝土,垫层为级配碎石。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级配碎石由不同粒径的砾石粒组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路缘石的一侧还设置有挡块。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由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垫层组成,垫层用于路面的打底,基层为路面的基础层,找平层为路面铺平的基础层,保证上方的面层的平整,面层用于行人的行走,整个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设置有一定的坡度该坡度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坡度为1%

3%,实际采用坡度为2%效果最佳,透水效率最好,路面不易积水,通常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坡度最低点设置在靠近与机动车路面之间的路缘石一侧,便于积水的排出,同时渗入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水通过路面下设置集水装置进行收集排出,进一步的加快了路面的透水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面层、2

找平层、3

基层、4

垫层、5

路缘石、6

挡块、7

集水槽、8

水槽盖、9

进水孔、10

透水土工布、11

压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0021]参照图1,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包括具有透水功能的面层1、找平层2、基层3和垫层4,所述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设置有一定的坡度,位于该坡度的最低点的一侧设置有路缘石5,所述在找平层2以下还设置有用于收集水的集水装置,集水装置沿着人行道纵向设置,且集水装置设置在坡度最低点一侧内。
[0022]上述实施例中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由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面层1、找平层2、基层3和垫层4组成,垫层4用于路面的打底,基层3为路面的基础层,找平层2为路面铺平的基础层,保证上方的面层1的平整,面层1用于行人的行走,整个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设置有一定的坡度该坡度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坡度为1%

3%,实际采用坡度为2%效果最佳,透水效率最好,路面不易积水,通常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坡度最低点设置在靠近与机动车路面之间的路缘石5一侧,便于积水的排出,同时渗入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的水通过路面下设置集水装置进行收集排出,进一步的加快了路面的透水率。
[0023]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装置为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的上部还设置有水槽盖8,所述集水槽7的竖直两侧壁上均开有若干个进水孔9,且位于竖直两侧壁的外侧设还置有过滤层。
[0024]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层包括透水土工布10和透水网,所述透水土工布10与集水槽7的竖直侧壁贴合,透水网位于透水土工布10的外侧,透水网采用防腐蚀的聚乙烯网格。
[0025]上述实施例中集水装置为集水槽7,集水槽7可为“U”型的凹槽,在凹槽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水槽盖8,用于当集水槽7堵塞时打开进行清理集水槽7,保证集水槽7的排水畅通,沿着集水槽7长度方向的竖直两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进水孔9,用于渗入的水的收集,然后统一通过集水槽7排入市政的排污渠、集水池或者雨水管,为了避免该进水孔9的堵塞,在进水孔9的外侧还固定设置有过滤层,用于避免砂石进入集水槽7内;实际使用中过滤层可采用
透水土工布10和透水网组成,透水土工布10贴合在进水孔9的外侧,透水网压实在透水土工布10上,保证透水土工布10的平整,避免透水土工布10遇水褶皱封堵进水孔9,透水网的透水孔应大于透水土工布10的透水孔,其中过滤层还可采用透水网+透水土工布10+透水网的形式组成,或者透水土工布10+透水网+透水土工布10+透水网的形式组成,从而达到进入集水槽7内的杂质减少,减少集水槽7内的清理周期,透水网采用防腐蚀的聚乙烯网格具有防腐蚀的效果,使用寿命长,节省了该集水槽7的维护成本。
[0026]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槽7的底部为斜坡结构,斜坡最低点的一侧安装有清洗装置,所述斜坡结构的坡度范围:0.3%

3%。
[0027]进一步的,所述斜坡结构的坡度为1.35%。
[0028]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装置包括压力水管11和水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包括具有透水功能的面层(1)、找平层(2)、基层(3)和垫层(4),所述该透水型人行道结构设置有一定的坡度,位于该坡度的最低点的一侧设置有路缘石(5),所述在找平层(2)以下还设置有用于收集水的集水装置,集水装置沿着人行道纵向设置,且集水装置设置在坡度最低点一侧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水装置为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的上部还设置有水槽盖(8),所述集水槽(7)的竖直两侧壁上均开有若干个进水孔(9),且位于竖直两侧壁的外侧设还置有过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层包括透水土工布(10)和透水网,所述透水土工布(10)与集水槽(7)的竖直侧壁贴合,透水网位于透水土工布(10)的外侧,透水网采用防腐蚀的聚乙烯网格。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水槽(7)的底部为斜坡结构,斜坡最低点的一侧安装有清洗装置,所述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智杨茜张晓宇刘秦昆李继坤何子龙崔恒宾王亮刘强贾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