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吉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05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包括横向道和纵向道,横向道包括第一横道单元以及第二横道单元,第一横道单元以及第二横道单元均包括横向直行道和横向左转道,纵向道包括纵向直行道以及分别设置于纵向直行道两侧的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横道单元上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横道单元上的第二过渡段交叉设置,横向左转道和第一纵向左转道形成由横向道至纵向道的左转通路,第二纵向左转道和横向左转道形成由纵向道至横向道的左转通路,避免转向车辆和直行车辆之间的干涉,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利于节省空间的占用,且行驶过程中不存在大角度的方向变化,避免司机出现方向感错乱的现象。避免司机出现方向感错乱的现象。避免司机出现方向感错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交桥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交通拥挤状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交叉路口的车辆调度更为重要,其中车辆左转更容易出现车辆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所以各个城市开始越来越多的建设立交桥,立交桥通过设置多层纵横交错的车道,实现各个方向上的车辆能够不受信号灯的限制即可快速通过的目的,现阶段立交桥在解决车辆左转的方式通常是:在路口附近当前道路先右转驶出主路,然后经过环形的匝道绕至左转道路上,为了避免出现较急的转弯,环形匝道的转弯半径通常设置的较大,因此该种结构的立交桥的空间占据面积较大,需要较大的城市规划占地面积,而且由于较大转弯半径的匝道,司机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要经历连续的方向变化,尤其是对于不熟悉路况的外地司机,容易出现方向感错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包括交叉设置的横向道和纵向道,横向道与纵向道之间设置有右转道,所述横向道包括车流方向相反的第一横道单元以及第二横道单元,第一横道单元包括第一架空段,第一架空段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过渡段连接有第一平直段,第二横道单元包括第二架空段,第二架空段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过渡段连接有第二平直段,第一架空段两端的第一过渡段分别和对应端的第二过渡段交叉设置,以使两第一平直段和第二架空段位于同一侧,两第二平直段和第一架空段位于另同一侧,第一架空段和第二架空段并排设置以形成横向道的架空部,第一横道单元以及第二横道单元均包括横向直行道和横向左转道,纵向道包括纵向直行道以及分别设置于纵向直行道两侧的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纵向直行道穿设于架空部的下方,横向左转道和第一纵向左转道连通以形成由横向道至纵向道的左转通路,第二纵向左转道和横向左转道连通以形成由纵向道至横向道的左转通路,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连通以形成纵向道上的掉头通路。
[0005]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左转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的衔接道。
[0006]进一步的,所述右转道的一端和第二纵向左转道连接,右转道的另一端和横向道连接,以形成由纵向道至横向道的右转通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右转道的一端和第一纵向左转道连接,右转道的另一端和横向道连接,以形成由横向道至纵向道的右转通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直行道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机动车道以及至少一个横向非机动
车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非机动车道位于横向机动车道的与横向左转道相对的一侧,且第一架空段的横向非机动车道和第二架空段的横向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平台区,平台区和两侧的横向非机动车道分别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右转道包括至少一个右转机动车道以及至少一个右转非机动车道,横向道两侧的右转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连廊通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廊通道穿设于横向道的下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非机动车道包括架空区段以及与连廊通道连通的平直区段,所述平直区段分别设置于架空区段的两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平直区段和平台区之间设置有辅助通道。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横道单元上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横道单元上的第二过渡段交叉设置,使得第一架空段和第二架空段相互越位错开,横向左转道和第一纵向左转道形成由横向道至纵向道的左转通路,第二纵向左转道和横向左转道形成由纵向道至横向道的左转通路,避免转向车辆和直行车辆之间的干涉,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利于节省空间的占用,且行驶过程中不存在大角度的方向变化,避免司机出现方向感错乱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

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包括横向道1和纵向道2,横向道1和纵向道2交叉设置,具体的,横向道1和纵向道2可以垂直交叉,也可以呈非90度角度交叉,更为具体的,横向道1和纵向道2可以均为直线型道路,也可以二者其中之一或者全部为非直线型道路。
[0025]本实施例中,以纵向道2和横向道1为垂直交叉,且二者均为直线型道路进行说明,具体的,纵向道2和横向道1之间设置有右转道3,右转道3设置有四个,分别连接于横向道1和纵向道2交叉口处的相邻两个侧面,右转道3可以经过横向道1和纵向道2的交叉口处,优选的,右转道3不经过横向道1和纵向道2的交叉口,于靠近交叉口处斜向连接横向道1和纵向道2的相邻两侧面,有效的避免右转车辆和其它车辆产生干涉。
[0026]更为具体的,如图1所示,横向道1包括第一横道单元4和第二横道单元5,第一横道单元4上的车流方向和第二横道单元5上的车流方向相反,第一横道单元4和第二横道单元5整体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横道单元4包括第一架空段6,第一架空段6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过渡段7连接有第一平直段8,也即,第一架空段6位于两个第一平直段8之间,且第一架空段6朝着第二横道单元5的方向偏移,且第一架空段6越过第二横道单元5,第一架空段6整体架起地面,第一平直段8设置于地面上,或者第一平直段8部分设置在地面上部分架起地面,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平直段8设置在地面上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过渡段7用于过渡连接第一平直段8和第一架空段6,车辆于第一过渡段7上爬升,第二横道单元5包括第二架空段9,第二架空段9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过渡段10连接有第二平直段11,第二架空段9位于两第二平直段11之间,第二过渡段10用于过渡连接第二平直段11和第二架空段9,且第二架空段9朝着第一横道单元4的方向偏移,且第二架空段9越过第二横道单元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设置的横向道和纵向道,横向道与纵向道之间设置有右转道,所述横向道包括车流方向相反的第一横道单元以及第二横道单元,第一横道单元包括第一架空段,第一架空段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过渡段连接有第一平直段,第二横道单元包括第二架空段,第二架空段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过渡段连接有第二平直段,第一架空段两端的第一过渡段分别和对应端的第二过渡段交叉设置,以使两第一平直段和第二架空段位于同一侧,两第二平直段和第一架空段位于另同一侧,第一架空段和第二架空段并排设置以形成横向道的架空部,第一横道单元以及第二横道单元均包括横向直行道和横向左转道,纵向道包括纵向直行道以及分别设置于纵向直行道两侧的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纵向直行道穿设于架空部的下方,横向左转道和第一纵向左转道连通以形成由横向道至纵向道的左转通路,第二纵向左转道和横向左转道连通以形成由纵向道至横向道的左转通路,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连通以形成纵向道上的掉头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左转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纵向左转道和第二纵向左转道的衔接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路路口立交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转道的一端和第二纵向左转道连接,右转道的另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吉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