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高架道路、轨道交通及综合管廊等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中稀缺的土地资源和不断增长的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的高架线路,不可避免的占用地面土地资源造成城市土地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包括:桥墩、公路桥梁、轨道梁、市政主道和管廊,所述桥墩包括多个,且沿道路方向依次铺设在地面上;所述公路桥梁包括多个,且每个所述公路桥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桥墩的顶部;所述轨道梁包括多个,且每个所述轨道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桥墩的中部;所述市政主道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正下方;以及所述管廊设置在所述市政主道的下方,且位于地面的下方。
[0005]优选地,所述桥墩包括两个基础桩、两个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2),所述桥墩(2)包括多个,且沿道路方向依次铺设在地面上;公路桥梁(4),所述公路桥梁(4)包括多个,且每个所述公路桥梁(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桥墩(2)的顶部;轨道梁(7),所述轨道梁(7)包括多个,且每个所述轨道梁(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桥墩(2)的中部;市政主道(3),所述市政主道(3)设置在所述轨道梁(7)的正下方;以及管廊(1),所述管廊(1)设置在所述市政主道(3)的下方,且位于地面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2)包括两个基础桩(21)、两个承重柱(22)、中横梁(23)和上横梁(24),两个所述基础桩(2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承重柱(22),两个所述承重柱(22)之间设置有中横梁(23),所述中横梁(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柱(22)的中部连接,所述两个承重柱(22)的顶部设置有上横梁(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桥梁(4)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上横梁(24)的上表面,所述轨道梁(7)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中横梁(23)的上表面,所述市政主道(3)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柱(22)之间,所述管廊(1)设置在两个所述基础桩(2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层共构立体交通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强,张付宾,李辉,徐升桥,杨喜文,简方梁,杨方迪,杨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