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49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属于道路桥梁技术领域,设置在十字路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场地整理;步骤B、吊装下拱预制件至指定位置,然后连接各下拱预制件形成第二拱桥;步骤C、吊装支撑柱至指定位置并与下拱预制件连接;步骤D、吊装上拱预制件至指定位置,然后将上拱预制件与支撑柱相连形成第一拱桥,第一拱桥和第二拱桥两端的预制件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拱的形式,在十字路口不会影响各方向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可以省去现有的红绿灯系统,实现车辆和行人的快速通行;第二拱桥采用下沉式的结构,可以避免第一拱桥过高,桥面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方式,可以实现快速施工。可以实现快速施工。可以实现快速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数量也在迅猛增加,这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满足自行车行人可以正常通过街道,而且车辆可以有序行驶,现代城市交通多半依靠红绿灯实现管理,一般而言,红绿灯对车辆的有序行驶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传统的红绿灯在遇到车流量较大的时候,若红绿灯交替的时间把握不好,对车辆的行驶帮助不大,依然会造成拥堵。
[0003]申请号为201520037027.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过街桥及十字路口双拱桥,自行车和行人使用人行桥洞快速平行通过街道,车辆可以通过行车道过桥行驶,且可以通过提头桥洞词头,行人与车辆不存在交叉点,但是在应用于易发生拥堵的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时,会导致立交桥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通过对称设置的双拱结构,在现有十字路口的基础上经过简单改造即可实现,不会影响现有的道路结构,行人和车辆可以快速通行,可以省去现有路口的红绿灯,易于施工,造价低。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设置在十字路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场地整理;步骤B、吊装下拱预制件至指定位置,然后连接各下拱预制件形成第二拱桥;步骤C、吊装支撑柱至指定位置并与下拱预制件连接;步骤D、吊装上拱预制件至指定位置,然后将上拱预制件与支撑柱相连形成第一拱桥,第一拱桥和第二拱桥两端的预制件通过榫卯结构相连。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双拱的形式,在十字路口不会影响各方向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可以省去现有的红绿灯系统,实现车辆和行人的快速通行;2、双拱的形式实现了自平衡,可以免去两端桥台的施工,节省成本及施工周期;3、第二拱桥采用下沉式的结构,可以避免第一拱桥过高,桥面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方式,可以实现快速施工及安装。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立交桥受力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模型中壳单元绕局部坐标系中2轴的壳面单位宽度弯矩图;图5是图3模型中壳单元绕局部坐标系中1轴的壳面单位宽度弯矩图。
[0009]附图中,1、第一拱桥,1

1、凹槽,1

2、上拱预制件,2、第二拱桥,2

1、凸台,2

2、下拱预制件,3、支撑柱,4、护栏,5、机动车道,6、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附图1和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设置在十字路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拱桥1和第二拱桥2以及设置在第一拱桥1和第二拱桥2间的支撑柱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拱桥1和第二拱桥2采用对称设置的方式。
[0011]在第一拱桥1的桥面上设有与其桥面两侧道路相接的道路。在第二拱桥2内侧桥面铺设有与其两侧道路相通的道路。上述拱桥上的道路可以根据与其相接的地面道路情况设计机动车道5和/或人行道6,单向或双向均可。
[0012]第二拱桥2的底部或整体位于地面下方,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十字路口的地面下挖配套的凹坑,然后经处理后即可安装第二拱桥2,以避免第一拱桥1距离地面的高度过高、坡度过大,影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0013]两个拱桥相对设置的设计可以实现自平衡,在第一拱桥1的端部设有凹槽1

1,在第二拱桥2的端部设有与凹槽1

1相配合的凸台2

1,或者是在第二拱桥2的端部设有凹槽,在第二拱桥2的端部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桥的两侧与地面的对接处不再需要设计桥台,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提升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
[0014]为实现快速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第一拱桥1包括多个上拱预制件1

2,相邻上拱预制件1

2与支撑柱3的顶部相连,具体地相邻上拱预制件1

2借助榫卯结构与支撑柱3的顶部相连。第二拱桥2包括多个下拱预制件2

2,相邻下拱预制件2

2与支撑柱3的底部相连,具体地相邻下拱预制件2

2也借助榫卯结构与支撑柱3的底部相连。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还可以应急使用,快速的搭建。
[0015]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整体长度在50米左右,宽度在20米左右,高度在9米左右,在第一拱桥1的两侧设有护栏4,以保护桥上行人的安全。
[0016]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受力计算:构建如图3

5所示的模型,立交桥整体长度为50米,宽度为20米,高度为9米。
[0017]基本信息:C30混凝土,桥面厚800,柱截面尺寸600x600,下桥面采用土弹簧,弹簧刚度20000kN/m3。
[0018]荷载:恒荷:上桥面:5kN/m2(面层做法5kN/m2),下桥面:25kN/m2(覆土20kN/m2,面层做法5kN/m2)。
[0019]活荷:20kN/m2。
[0020]模型的受力分析如图4和5所示,经计算绕壳单元局部坐标系中1轴的弯矩为558.48kN

m,2轴的弯矩为456.71kN

m,完全满足使用需求,据此可进行配筋计算。
[0021]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的施工方法如下。
[0022]步骤A、首先对十字路口处的状况进行考察,进行设计,完成各预制件和支撑柱的
工厂预制。设计完成后,进行场地整理,通过对地面进行开挖,形成与第二拱桥2外形相一致的弧形凹槽,以使得第二拱桥2的底部处于槽内。开挖凹槽后,对槽内的土地进行压实处理,以利于后面安装预制件。
[0023]步骤B、吊装下拱预制件2

2至槽内的指定位置,然后连接各下拱预制件2

2形成第二拱桥2。下拱预制件2

2间通过榫卯结构(如凹槽和凸起的方式)进行连接。
[0024]步骤C、吊装支撑柱3至指定位置并与下拱预制件2

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选择榫卯结构的连接,还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连接。
[0025]步骤D、吊装上拱预制件1

2至指定位置,然后将上拱预制件1

2与支撑柱3相连形成第一拱桥1。第一拱桥1和第二拱桥2两端的预制件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榫卯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拱桥1端部的上拱预制件1

2底面的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设置在十字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场地整理;步骤B、吊装下拱预制件(2

2)至指定位置,然后连接各下拱预制件(2

2)形成第二拱桥(2);步骤C、吊装支撑柱(3)至指定位置并与下拱预制件(2

2)连接;步骤D、吊装上拱预制件(1

2)至指定位置,然后将上拱预制件(1

2)与支撑柱(3)相连形成第一拱桥(1),第一拱桥(1)和第二拱桥(2)两端的预制件通过榫卯结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拱桥(1)的桥面上设有与第一拱桥(1)两侧道路相接的道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下沉式自平衡梭形双拱装配式立交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拱桥(2)的桥面铺设有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勤卜建清张学辉张永园张营杨董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