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302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0
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纵向公路与横向公路为平面十字交叉横向下穿公路,横向下穿公路位于纵向公路下方横穿设置,下穿公路两端设置为下穿公路斜坡;下穿公路中部的地面横向设置为下穿公路中心水沟,下穿公路斜坡下部的地面分别横向设置为一对斜坡水沟、两端外侧分别设置为两对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潜水泵;下穿公路中心水沟、斜坡水沟、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的底部之间串联设置两组下穿公路雨水管道;路面雨水收集池的进水口分别与对应的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中潜水泵之间设置雨水提升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端阴井拦截中部阴井收集,确保车辆正常通行,能够防止集水淹没车辆,确保车辆乘车人员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排水系统,尤其是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汽车与公路的快速发展,市区的路面修建较宽,但市区的交叉口较多,每个交叉口的红绿灯用时较长,上下班高峰期通过交叉路口的车辆较多,容易造成等候红绿灯的车辆排长队,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了交叉口的车辆拥堵;为了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的通行,设计了下穿公路,由于下穿公路两端为敞开口的斜坡,下穿公路的底部为低于路面,下雨时的雨水通过斜坡流向下穿公路的中部,一般的下穿公路排水为中部阴井收集雨水通过排水口管道进行排水,雨水的收集排和水量有限,在连续下大雨、大量的雨水通过两端口部的斜坡进入下穿公路、聚集较多时,造成下穿公路的路面聚集大量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甚至淹没通过的小型车辆,导致车辆进水、发动机熄火不能运行,严重时造成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事故;鉴于上述的诸多原因,现提出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下穿公路两端为敞开口的斜坡,下穿公路的底部为低于路面,下雨时的雨水通过斜坡流向下穿公路的中部,一般的下穿公路排水为中部阴井收集雨水通过排水口管道进行排水,雨水的收集排和水量有限,在连续下大雨、大量的雨水通过两端口部的斜坡进入下穿公路、聚集较多时不能及时排出,甚至淹没通过的小型车辆,严重时造成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事故;现通过合理的设计,提供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本技术的下穿公路中部、两端的阴井通过管道与雨水收集池串联;由潜水泵收取提升至路面雨水收集池中,路面雨水收集池通过路边雨水管道联通河道或沟渠进行排水;在连续下大雨时分别通过下穿公路中心水阴井、斜坡阴井收集雨水,斜坡阴井能够及时收集公路斜坡进入的雨水,拦截和收集雨水,能够防止雨水进入下穿公路的路面;雨水特大进入下穿公路的路面时,下穿公路中心的水阴井能够收集路面的雨水,能够收集下穿公路的路面雨水及时进行收集,确保下穿公路的路面不集水;本技术通过两端阴井拦截中部阴井收集,下穿公路的路面雨水及时得到收集、排出,确保车辆正常通行,能够防止集水淹没车辆,确保车辆乘车人员的安全。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横向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是由:纵向公路、横向公路、第一单向公路、第二单向公路、横向下穿公路、横向下穿公路斜坡、横向下穿公路口、横向下穿公路中心水沟、斜坡水沟、横向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路面雨水收集池、雨水提升管道、横向下穿公路雨水管道、路边雨水管道、潜水泵构成;纵向公路中部横向设置横向公路,纵向公路与横向公路为平面十字交叉设置,横向公路并列分别设置为第一单向公路、横向下穿公路、第二单向公路;第一单向
公路、第二单向公路位于横向公路的两侧设置,第一单向公路、第二单向公路的上面分别与纵向公路的路面设置为同一平面,横向公路中部设置为横向下穿公路,横向下穿公路位于纵向公路下方横穿设置,横向下穿公路两端设置为横向下穿公路斜坡,横向下穿公路两端的上方与纵向公路的两侧之间预留为横向下穿公路口;
[0005]横向下穿公路中部的地面横向设置为横向下穿公路中心水沟,横向下穿公路两端横向下穿公路斜坡下部的地面分别横向设置为一对斜坡水沟,一对斜坡水沟的两端外侧分别设置为两对横向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横向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底部设置为凹形底,凹形底中分别设置潜水泵;
[0006]纵向公路、横向公路的两侧分别设置路边雨水管道,路边雨水管道之间分别设置路面雨水收集池,路面雨水收集池上方的路面均布路面阴井,路面阴井底部分别与路边雨水管道之间分别设置管道;横向下穿公路中心水沟、斜坡水沟的两端底部分别与两对横向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的底部之间串联设置两组横向下穿公路雨水管道;横向公路分别对应横向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两侧的位置分别对应设置路面雨水收集池,路面雨水收集池上部一侧分别预留提升管道的进水口,进水口分别与对应的横向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中潜水泵之间设置雨水提升管道。
[0007]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横向下穿公路中部、两端的阴井通过管道与雨水收集池串联;由潜水泵收取提升至路面雨水收集池中,路面雨水收集池通过路边雨水管道联通河道或沟渠进行排水;在连续下大雨时分别通过横向下穿公路中心水阴井、斜坡阴井收集雨水,斜坡阴井能够及时收集公路斜坡进入的雨水,拦截和收集雨水,能够防止雨水进入横向下穿公路的路面;雨水特大进入横向下穿公路的路面时,横向下穿公路中心的水阴井能够收集路面的雨水,能够收集横向下穿公路的路面雨水及时进行收集,确保横向下穿公路的路面不集水;本技术通过两端阴井拦截中部阴井收集,横向下穿公路的路面雨水及时得到收集、排出,确保车辆正常通行,能够防止集水淹没车辆,确保车辆乘车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1、2中:纵向公路1、横向公路2、第一单向公路3、第二单向公路4、横向下穿公路 5、下穿公路斜坡5

1、下穿公路口6、下穿公路中心水沟7、斜坡水沟8、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9、路面雨水收集池10、雨水提升管道11、下穿公路雨水管道12、路边雨水管道13、潜水泵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纵向公路1中部横向设置横向公路2,纵向公路1与横向公路2为平面十字交叉设置,横向公路2并列分别设置为第一单向公路3、横向下穿公路5、第二单向公路4;第一单向公路3、第二单向公路4位于横向公路2的两侧设置,第一单向公路3、第二单向公路4的上面分别与纵向公路1的路面设置为同一平面,横向公路2中部设置为横向下穿公路5,横向下穿公路5位于纵向公路1下方横穿设置,横向下穿公路5两端设置为下穿公路斜坡5

1,横向下
穿公路5两端的上方与纵向公路1的两侧之间预留为下穿公路口6;
[0014]横向下穿公路5中部的地面横向设置为下穿公路中心水沟7,横向下穿公路5两端下穿公路斜坡5

1下部的地面分别横向设置为一对斜坡水沟8,一对斜坡水沟8的两端外侧分别设置为两对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9,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9底部设置为凹形底,凹形底中分别设置潜水泵14;
[0015]纵向公路1、横向公路2的两侧分别设置路边雨水管道13,路边雨水管道13之间分别设置路面雨水收集池10,路面雨水收集池10上方的路面均布路面阴井,路面阴井底部分别与路边雨水管道13之间分别设置管道;下穿公路中心水沟7、斜坡水沟8的两端底部分别与两对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9的底部之间串联设置两组下穿公路雨水管道12;横向公路2分别对应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9两侧的位置分别对应设置路面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区公路交叉口的下穿公路口雨水收集排水系统,是由:纵向公路(1)、横向公路(2)、第一单向公路(3)、第二单向公路(4)、横向下穿公路(5)、下穿公路斜坡(5

1)、下穿公路口(6)、下穿公路中心水沟(7)、斜坡水沟(8)、下穿公路雨水收集池(9)、路面雨水收集池(10)、雨水提升管道(11)、下穿公路雨水管道(12)、路边雨水管道(13)、潜水泵(14)构成;其特征在于:纵向公路(1)中部横向设置横向公路(2),纵向公路(1)与横向公路(2)为平面十字交叉设置,横向公路(2)并列分别设置为第一单向公路(3)、横向下穿公路(5)、第二单向公路(4);第一单向公路(3)、第二单向公路(4)位于横向公路(2)的两侧设置,第一单向公路(3)、第二单向公路(4)的上面分别与纵向公路(1)的路面设置为同一平面,横向公路(2)中部设置为横向下穿公路(5),横向下穿公路(5)位于纵向公路(1)下方横穿设置,横向下穿公路(5)两端设置为下穿公路斜坡(5

1),横向下穿公路(5)两端的上方与纵向公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茵茵李世勋张伊凡杨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