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57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包括主体,主体内填埋有垃圾堆体,垃圾堆体的上方为修复覆盖土层,垃圾堆体的下部设置有回灌花管管沟,回灌花管管沟内设置有回灌花管,回灌花管管沟的填料为生物炭,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30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少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灌花管管沟的填料为污泥生物炭,污泥生物炭原料丰富、获取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相对商用活性炭而言,具有相近甚至更优的TOC去除效率和氨氮去除效率。除效率和氨氮去除效率。除效率和氨氮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

技术介绍

[0002]老旧垃圾填埋场目前成为了高风险大范围的二次污染源。基于气体和液体抽提回灌的好氧修复技术是新兴的老旧垃圾填埋场修复技术。老旧垃圾填埋场在初始状态下往往渗滤液水位较高,需要进行渗滤液抽提。在好氧运行过程中,由于气流的作用和好氧反应升温效应,堆体的含水率进一步下降,此时则需要将部分渗滤液回灌进入堆体。
[0003]渗滤液作为该技术主要二次污染源,一直受到环保从业人员和学者的关注,其主要污染指标为有机物和氨氮。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择膜技术截留污染物的方式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最终处置,该方式产生的大量浓缩液无法得到妥善处置,仍然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另外,基于羟基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法作为另外一条思路,虽能一定程度上降解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但对于渗沥液中氨氮的去除效率很低。
[0004]低价高效的吸附剂对污染物,尤其是氨氮的吸附作用可能有效地助力补足现有处理手段对于浓缩液或者氨氮的处理;而目前使用最多的吸附剂活性炭成本相对较高,实用价值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灌花管管沟的填料为污泥生物炭,污泥生物炭原料丰富、获取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相对商用活性炭而言,具有相近甚至更优的TOC去除效率和氨氮去除效率。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包括主体,主体内填埋有垃圾堆体,垃圾堆体的上方为修复覆盖土层,垃圾堆体的下部设置有回灌花管管沟,回灌花管管沟内设置有回灌花管,回灌花管管沟的填料为生物炭。
[0007]优选的,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30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少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
[0008]优选的,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60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少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
[0009]优选的,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600℃的温度下热处理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
[0010]优选的,回灌花管的轴心位于回灌花管管沟的中心线处。
[0011]优选的,垃圾堆体的上部设置有回灌支管管沟,回灌支管管沟内设置有第一回灌支管,第一回灌支管与回灌花管之间通过第二回灌支管连通。
[0012]优选的,回灌支管管沟的填料为压实粘土。
[0013]优选的,回灌花管管沟与回灌支管管沟相邻设置,且朝向相互垂直。
[0014]优选的,第一回灌支管的轴心位于回灌支管管沟中心线下移至回灌支管管沟下侧2/5 处。
[0015]优选的,回灌支管管沟和回灌花管管沟的高度比例为1:2。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
[0017]本技术的回灌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回灌花管管沟的填料为污泥生物炭,污泥生物炭原料丰富、获取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相对商用活性炭而言,具有相近甚至更优的TOC去除效率和氨氮去除效率。
[0018]本技术的回灌井内自上而下分别为修复覆盖土层、垃圾堆体、压实粘土层、污泥生物炭层、垃圾堆体,压实粘土层中设置有第一回灌支管,污泥生物炭层中设置有回灌花管,这样的结构不但有利于渗滤液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化环境,更有利于提高污泥生物炭对渗滤液中TOC和氨氮的去除效率,有利于土层的修复。而且回灌支管管沟与回灌花管管沟相邻且朝向垂直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上述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回灌井的横断面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回灌井的纵断面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回灌井使用不同热处理温度的污泥生物炭与商用活性炭的TOC去除率的对比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回灌井使用不同热处理温度的污泥生物炭与商用活性炭的氨氮去除率的对比示意图。
[0023]本技术的附图标记说明:主体1、垃圾堆体2、修复覆盖土层3、回灌花管管沟4、回灌花管5、回灌支管管沟6、第一回灌支管7、第二回灌支管8、热处理温度为300摄氏度的污泥生物炭SDBC

300、热处理温度为400摄氏度的污泥生物炭SDBC

400、热处理温度为500摄氏度的污泥生物炭SDBC

500、热处理温度为600摄氏度的污泥生物炭SDBC

600、商用活性炭GAC。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6]参照图1

2,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包括主体1,主体1内填埋有垃圾堆体2,垃圾堆体2的上方为修复覆盖土层3,垃圾堆体2的下部设置有回灌花管管沟4,回灌花管管沟4内设置有回灌花管5,回灌花管管沟4的填料为污泥生物炭,污泥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30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少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产物,本技术优先选用将烘干后的污泥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 600℃的温度下热解处理至少2小时后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作为优选实施例,本技术选用将烘干后的污泥在氮气环境中于600℃的温度下热解处理2小时后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作为优选方案,氮气环境为流动的氮气环境,氮气的流速为1L/min。
[0027]作为优选方案,垃圾堆体2的上部设置有回灌支管管沟6,回灌支管管沟6和回灌花管管沟4的高度比例为1:2,回灌支管管沟6内设置有第一回灌支管7,回灌支管管沟6的填料为压实粘土,第一回灌支管7与回灌花管5之间通过第二回灌支管8连通,回灌花管管沟4与回灌支管管沟6相邻设置,且朝向相互垂直,回灌花管5的轴心位于回灌花管管沟4的中心线处,第一回灌支管7的轴心位于回灌支管管沟6中心线下移至回灌支管管沟6 下侧2/5处,第二回灌支管8与第一回灌支管7的中点处连通,第二回灌支管8与回灌花管5的中点处连通。
[0028]作为具体实施例,回灌花管管沟4的长宽高为5000x2000x1000mm,回灌支管管沟6的长度为1000mm、高度为500mm,回灌花管5、第一回灌支管7以及第二回灌支管8采用DN100HDPE管。
[0029]为进一步展示本技术回灌井达到的技术效果,申请人采取了如下试验方案进行认证:将5cm厚的污泥生物炭填料(不研磨过筛)内填在直径10cm、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填埋有垃圾堆体,所述垃圾堆体的上方为修复覆盖土层,所述垃圾堆体的下部设置有回灌花管管沟,所述回灌花管管沟内设置有回灌花管,所述回灌花管管沟的填料为生物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30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少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不低于60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少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生物炭吸附剂作为填料的渗滤液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为污泥在105℃下烘干24h,接着在氮气环境中于600℃的温度下热处理2小时冷却后得到的污泥生物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朱琦汪佳蔡伽怡周新全丁鑫涛王思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