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及电致变色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09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及对应的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一透明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透明导电层(4)、第二基板以(5)及所述电极(6),所述电极(6)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电连接。该结构使得电致变色部件结构小型化,且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及电致变色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及对应的电致变色部件。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部件因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可使电致变色物质的透光率发生改变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后视镜等产品上,但在手机等的摄像头上运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此类摄像头体积尺寸小,对电致变色部件的设计具有较高要求。
[0003]电致变色部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方可发生变色反应,这涉及到电致变色部件上的电极的设计,目前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大多需要外露并借助其他导电部件,比如包含导电线路的基座,才能与电源接通,导致不光电极尺寸过大,电致变色部件体积尺寸也很大,且电极结构与电致变色部件整体结构不够适配,生产工艺及结构复杂,成本高,适用性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及对应的电致变色部件,通过为电致变色部件配置结构简单且适配的电极,简化了电致变色部件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体积尺寸小,适用范围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所述电极,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电极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具有两个且位于电致变色部件的同侧并与同一透明导电层的两端分别对应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同一透明导电层上设有蚀刻线,所述蚀刻线位于两电极之间以防短路。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导电胶,两电极通过所述导电胶在两透明导电层之间进行电传导。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具有两个,各自位于对应的透明导电层侧并与对应的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呈C字型、“工”字型、半环状、条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的一端位于透明导电层和与该透明导电层对应的基板之间,而电极的另一端位于该基板的远离电致变色层的表面一侧,所述电极的连接电极两端的连接部包裹该基板的侧面或者穿过对应的基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的一端位于透明导电层和电致变色层之间,而电极的另一端位于与该透明导电层对应的基板的远离电致变色层的表面一侧,所述电极的连接电极两端
的连接部包裹该基板的侧面或者依次穿过该透明导电层及对应的基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由导电材料涂覆形成,或者,所述电极由导电材质制成并通过胶粘、卡接、过盈配合、超声波焊接、热熔焊接、膜内注塑方式与对应的基板连接固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通过改进电极与层膜之间的位置配合关系及电极的形状结构,使得电极与电致变色部件整体结构相适配,在保证良好导电效果的同时,实现了电致变色部件体积及尺寸的小型化,同时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优选实施例一结构图。
[0018]图2为本申请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优选实施例二结构图。
[0019]图3为本申请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的优选实施例三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2]图1

3示出了本申请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优选的实施例结构图。结合图示可知,本申请涉及的电致变色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一透明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透明导电层4、第二基板5以及电极6。
[0023]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电致变色部件之所以无法适用于手机等摄像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配置的电极结构不合理,导致电致变色部件整体尺寸大,与手机摄像头等微小型部件不兼容适配。为了克服该问题,使得电致变色部件适用范围更广,更加普及,本申请对电极与电致变色部件间的位置配合关系做了优化,即电极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0024]具体而言,该电极6具有两个,其中一种位置配合关系如图1和2所示,即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均位于电致变色部件的下端部且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的两端分别对应电连接。显然,也可以是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均位于电致变色部件的上端部且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的两端分别对应电连接。
[0025]不论两电极位于电致变色部件的上端部还是下端部,只要二者与同一透明导电层连接,就会出现一电极

透明导电层

另一电极方向的电流流向,从而造成短路,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同一透明导电层上设有蚀刻线7,该蚀刻线7位于两电极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
晓有关蚀刻线的普通技术知识,故此处对蚀刻线就不再做过多展开。
[0026]在该种位置关系配合下,电致变色部件中的另一透明导电层并未与电极接触,无法实现电致变色部件的电致变色功效,故而,为了克服该问题,本申请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之间设置导电部8,两电极61、62通过该导电部8在两透明导电层2、4之间进行电传导。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部8优选为导电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0027]本申请的电极61、62与电致变色部件的膜层之间还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位置关系,即,第一电极6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电连接而第二电极6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电连接。
[0028]在本申请的结构中,电极可以呈C字型、“工”字型、半环状、条状等形状,也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实现透明导电层之间的导电联通功能即可。
[0029]如图1所示的两个电极61、62呈C型弯折状,其中,电极的一端位于第二基板5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之间而另一端位于第二基板5的远离电致变色层3的表面一侧,连接电极两端的连接部包裹第二基板5的侧面。
[0030]该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基板外侧表面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一透明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透明导电层(4)、第二基板以(5)及所述电极(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6)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6)具有两个且位于电致变色部件的同侧并与同一透明导电层的两端分别对应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透明导电层上设有蚀刻线(7),所述蚀刻线(7)位于两电极之间以防短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之间的导电胶(8),两电极通过所述导电胶(8)在两透明导电层之间进行电传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用于摄像头中的电致变色部件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6)具有两个,各自位于对应的透明导电层侧并与对应的透明导电层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钊李坤杨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