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元件、及眼镜用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88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电极层与基板的界面的反射、且不损害佩戴感等的电致变色元件、及使用了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眼镜用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元件(10)具有:基板(1、2)、和与上述基板相叠合地配置的电致变色膜(3),上述电致变色膜具有电极层(4、5)和电致变色层(6),上述电极层与上述基板侧的界面(11、12)的光反射比为1.0%以下。优选上述电极层是由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层,且ITO与上述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为1.0%以下。反射比为1.0%以下。反射比为1.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元件、及眼镜用镜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通过电来可逆地控制显色消色的电致变色元件、及使用了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眼镜用镜片。

技术介绍

[0002]利用了通过电压的施加而可逆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颜色可逆地变化的电致变色现象的电致变色元件例如可用作眼镜用镜片。电致变色元件是在基板的表面配置有具有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膜的构成。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11389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1013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电极层一般使用由ITO等形成的透明电极层,但透明电极层的折射率在电致变色膜中比其它材料层的折射率高,在电极层与基板的界面发生了强的反射。因此,例如如果使用反射强的电致变色元件作为眼镜用镜片,则会成为佩戴感变差的原因。
[0009]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以上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电极层与基板的界面的反射、且不损害佩戴感等的电致变色元件、及使用了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眼镜用镜片。
[0010]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中的电致变色元件具有:基板、和与上述基板相叠合地配置的电致变色膜,上述电致变色膜具有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上述电极层与上述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为1.0%以下。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电极层为由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层,且ITO与上述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为1.0%以下。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该电致变色元件具有第二基板/第二电极层/氧化层/电解质层/还原层/第一电极层/第一基板的层结构,并且上述第一电极层与上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界面、及上述第二电极层与上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界面的光反射比分别为1.0%以下。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第一基板是聚碳酸酯基板、且上述第一电极层是膜厚为123.5nm以上且136.5nm以下的透明电极,和/或上述第二基板是聚碳酸酯基板、且上述第二电极层是膜厚为120.5nm以上且138nm以下的透明电极。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第一基板是折射率为1.5的塑料基板、且上述第一电极层是膜厚为125nm以上且135nm以下的透明电极,和/或上述第二基板是折射率为1.5的塑料基板、且上述第二电极层是膜厚为124.5nm以上且134nm以下的透明电极。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第一基板是折射率为1.7的塑料基板、且上述第一电极层是膜厚为125.5nm以上且134.5nm以下的透明电极,和/或上述第二基板是折射率为1.7的塑料基板、且上述第二电极层是膜厚为118nm以上且140nm以下的透明电极。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在上述基板与上述电致变色膜之间设置有防反射层。
[0018]本专利技术中的眼镜用镜片是上述记载的电致变色元件,上述基板是镜片基板。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元件、及使用了该电致变色元件的眼镜用镜片,能够将电极层与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控制为1.0%以下,从而能够得到优异的佩戴感、使用感、或视觉辨认性等。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4是示出利用使用了PC基板的图1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一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一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25]图5是示出利用使用了PC基板的图1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二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二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26]图6是示出利用使用了1.5基板的图2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一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一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27]图7是示出利用使用了1.5基板的图2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二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二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28]图8是示出利用使用了1.7基板的图2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一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一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29]图9是示出利用使用了1.7基板的图2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二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二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30]图10是使用具有防反射层的图3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实施例)、和不具有防反射层的电致变色元件(比较例)将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固定为100nm时的第一界面及第二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31]图11是示出使用具有防反射层的图3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一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一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0032]图12是示出使用具有防反射层的图3所示的电致变色元件使第二电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第二界面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4]<关于电致变色元件中的现有问题、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0035]电致变色元件是利用通过对两极施加电压而可逆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颜色可逆地变化的电致变色现象的元件。例如,电致变色元件可以用作眼镜用镜片,在明亮的场
所,能够作为太阳镜发挥功能,在黑暗的场所,能够作为透明镜片发挥功能。能够通过开关操作、自动调整为最佳的亮度。
[0036]电致变色元件具有:基板、和与基板相叠合地配置的电致变色膜。虽然不限定电致变色膜的层构成,但其至少具备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电极层与基板相接,或者隔着防反射层等功能层配置于基板表面。
[0037]作为对电极层要求的特性,可列举透明、透射率高、及传导性优异。为了满足这样的特性,电极层为透明电极层,特别优选使用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0038]然而,已知在电致变色膜中,透明电极层的折射率比其它材料层的折射率高,因此,在透明电极层与基板侧的界面发生强的反射。对于反射而言,可以将光反射比作为指标,该光反射比以往为高达3%~5%左右的数值。
[0039]如果具有如此高的光反射比,则例如在将电致变色元件用作眼镜用镜片的情况下,反射强,因此成为佩戴感变差的原因。
[0040]因此,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例如通过调整电极层的膜厚,能够使光反射比与以往相比足够低。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元件中,能够将电极层与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控制为1.0%以下。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元件的层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0041]<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元件10>
[004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元件10的剖面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其具有:基板、和与所述基板相叠合地配置的电致变色膜,所述电致变色膜具有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所述电极层与所述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为1.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元件,其中,所述电极层是由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层,ITO与所述基板侧的界面的光反射比为1.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元件,其具有第二基板/第二电极层/氧化层/电解质层/还原层/第一电极层/第一基板的层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界面、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界面的光反射比分别为1.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是聚碳酸酯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是膜厚为123.5nm以上且136.5nm以下的透明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基板是聚碳酸酯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层是膜厚为120.5nm以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聪
申请(专利权)人: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