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00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包括前端盖、后端盖、缸体、活塞、活塞杆及密封圈,通过将活塞设计成分体结构,活塞与活塞杆之间采通过螺栓穿过活塞上的螺纹通孔及活塞杆上的安装螺纹孔,将活塞与活塞杆进行组装连接,连接稳定,活塞上的螺纹通孔设置在密封圈卡槽内,螺且螺纹通孔的一端为沉头孔,安装螺栓后螺栓的头部不会凸出,不影响密封圈的安装,不会影响活塞的正常使用,活塞杆上设置的弧形凸起及活塞上设置的弧形凹槽,一方面保证活塞及活塞杆安装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弧形凸起卡接在弧形凹槽内,进一步加强了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稳定性。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稳定性。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缸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缸即液压缸,液压缸是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的直线运动式执行元件。它的职能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液压缸的输入量是流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直线运动速度和力。液压缸的活塞能完成直线往复运动,输出的直线位移是有限的。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的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油缸主要用于需长时间支撑重物的地方,它可在除去油压时仍可支持重物,而且安全可靠。
[0003]油缸中一般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后端连接有活塞。油缸在工作过程中,缸体中充满液压油,因此对油缸整体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以防止出现缝隙漏油情况。现有技术中的油缸,其活塞杆与活塞之间容易松动,从而降低油缸工作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缸,其活塞杆与活塞之间容易松动,从而降低油缸工作的稳定性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前端盖、后端盖、缸体、活塞、活塞杆及密封圈,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的上端,所述后端盖固定在缸体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的底部穿过前端盖,并延伸至缸体内,底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圈弧形凸起及第二圈弧形凸起,所述活塞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圈弧形凹槽及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活塞分为左活塞及右活塞,所述左活塞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左第一圈弧形凹槽及左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右活塞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右第一圈弧形凹槽及右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左第一圈弧形凹槽及右第一圈弧形凹槽拼接形成第一圈弧形凹槽,所述左第二圈弧形凹槽及右第二圈弧形凹槽拼接形成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圈弧形凸起与第一圈弧形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圈弧形凸起与第二圈弧形凹槽相匹配,所述活塞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卡槽及第二密封圈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卡槽分为左第一密封圈卡槽及右第一圈密封卡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卡槽分为左第二密封圈卡槽及右第二圈密封卡槽,所述左活塞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左第一密封圈卡槽及左第二密封圈卡槽,所述右活塞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右第一圈密封卡槽及右第二圈密封卡槽,所述左第一密封圈卡槽、左第二密封圈卡槽、右第一圈密封卡槽及右第二圈密封卡槽内均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位于活塞外侧的一端为沉孔结构,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安装螺纹孔,所述螺纹通孔与安装螺纹孔一一相互对应,所述第一密封圈卡槽及第二密封圈卡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深度比第一圈弧形凸起的高度大0.5

1.0mm,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深度比第二圈弧形凸起的高度大0.5

1.0mm。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圈弧形凸起及第二圈弧形凸起的高度为3mm

8mm。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伸出前端盖。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前端盖及后端盖的材质为35 号钢或20号钢,所述缸体、活塞及活塞杆的材质为45号钢或35号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包括:通过将活塞设计成分体结构,活塞与活塞杆之间采通过螺栓穿过活塞上的螺纹通孔及活塞杆上的安装螺纹孔,将活塞与活塞杆进行组装连接,连接稳定,活塞上的螺纹通孔设置在密封圈卡槽内,螺且螺纹通孔的一端为沉头孔,安装螺栓后螺栓的头部不会凸出,不影响密封圈的安装,不会影响活塞的正常使用,活塞杆上设置的弧形凸起及活塞上设置的弧形凹槽,一方面保证活塞及活塞杆安装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弧形凸起卡接在弧形凹槽内,进一步加强了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系列的设置,避免了活塞与活塞杆松动,使活塞与活塞杆一直处于稳定连接状态,提升了油缸工作的稳定性,保证了油缸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的中活塞及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中活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前端盖;2、后端盖;3、缸体;4、活塞;5、活塞杆;6、密封圈;7、第一圈弧形凸起;8、第二圈弧形凸起;9、第一圈弧形凹槽; 10、第二圈弧形凹槽;11、左活塞;12、右活塞;13、左第一圈弧形凹槽; 14、左第二圈弧形凹槽;15、右第一圈弧形凹槽;16、右第二圈弧形凹槽; 17、第一密封圈卡槽;18、第二密封圈卡槽;19、左第一密封圈卡槽;20、右第一圈密封卡槽;21、左第二密封圈卡槽;22、右第二圈密封卡槽;23、螺纹通孔;24、安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的中活塞及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中活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包括前端盖1、后端盖 2、缸体3、活塞4、活塞杆5及密封圈6,所述前端盖1固定在缸体3的上端,所述后端盖2
固定在缸体3的下端,所述活塞杆5的底部穿过前端盖1,并延伸至缸体3内,底端与活塞4连接,所述活塞杆5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圈弧形凸起7及第二圈弧形凸起8,所述活塞4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圈弧形凹槽9及第二圈弧形凹槽10,所述活塞4分为左活塞11及右活塞12,所述左活塞11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左第一圈弧形凹槽13及左第二圈弧形凹槽14,所述右活塞1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右第一圈弧形凹槽15及右第二圈弧形凹槽16,所述左第一圈弧形凹槽13及右第一圈弧形凹槽15拼接形成第一圈弧形凹槽9,所述左第二圈弧形凹槽14及右第二圈弧形凹槽16拼接形成第二圈弧形凹槽10,所述第一圈弧形凸起7与第一圈弧形凹槽9相匹配,所述第二圈弧形凸起 8与第二圈弧形凹槽10相匹配,所述活塞4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卡槽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稳定分体式活塞油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后端盖、缸体、活塞、活塞杆及密封圈,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的上端,所述后端盖固定在缸体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的底部穿过前端盖,并延伸至缸体内,底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圈弧形凸起及第二圈弧形凸起,所述活塞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圈弧形凹槽及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活塞分为左活塞及右活塞,所述左活塞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左第一圈弧形凹槽及左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右活塞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右第一圈弧形凹槽及右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左第一圈弧形凹槽及右第一圈弧形凹槽拼接形成第一圈弧形凹槽,所述左第二圈弧形凹槽及右第二圈弧形凹槽拼接形成第二圈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圈弧形凸起与第一圈弧形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圈弧形凸起与第二圈弧形凹槽相匹配,所述活塞的外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卡槽及第二密封圈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卡槽分为左第一密封圈卡槽及右第一圈密封卡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卡槽分为左第二密封圈卡槽及右第二圈密封卡槽,所述左活塞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左第一密封圈卡槽及左第二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友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力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