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强横风条件下桥梁转体抗倾覆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05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横风条件下桥梁转体抗倾覆调节装置,涉及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桥梁转体施工运营困难,转体球铰各角度的力矩容易不平衡,使转体桥梁上的拉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转体桥梁不均匀变形的技术问题,包括主水箱、副水箱、进水管、排水管,所述主水箱内设置有进水泵,副水箱内设有有排水泵,所述主水箱通过排水管与排水泵连通,副水箱通过进水管与进水泵连通,所述排水泵、进水泵分别与设置在主水箱的延时开关组电性连接,该延时开关组通过设置在主水箱上的风力机械触发机构开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桥梁受到强横风的影响时及时调节各水箱内的水量,保障桥梁的安全稳定,可以应对突发的不良天气状况。可以应对突发的不良天气状况。可以应对突发的不良天气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横风条件下桥梁转体抗倾覆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转体施工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强横风条件下桥梁转体抗倾覆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体桥即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桥梁,具体是指将跨越江河或公路、铁路的桥梁部分,整跨一分为二,分别在两岸或道路两侧施工,在施工位点完成桥梁上部结构的建设,再使两岸或道路两侧上的梁体转动至桥梁工作位点,并在工作位点使两部分合拢成整体桥梁;桥梁转体技术可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作业,不仅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还可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缩短封闭时间并降低施工成本;随着近年来交通建设工程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桥梁工程与既有公路、铁路线路及江河出现交叉跨线的情况,鉴于转体法施工的安全性高且对交通影响小,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跨线桥梁采用转体法施工。
[0003]目前常见的桥梁转体装置有申请号为CN202010850624.8,公开了一种便于桥梁水平转体施工的平衡装置,支撑座上降组件上传动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上安装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的转轴一端固定套设有齿轮,安装腔室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板,滚珠丝杠的顶端贯穿转动座顶部的圆形槽并固定连接有转盘,桥梁主体的底端延伸至转盘顶部的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相卡装,转盘的顶部安装有与桥梁主体和转盘形成三角形状的夹紧装置,使得桥梁主体在转体施工时,能够保持平衡,不会发生倾斜。优点:
①<br/>本结构通过使两个固定柱和两个夹紧板与桥梁主体和转盘形成一个三角形状,可以增加稳定度,使得桥梁主体在转体施工时,能够保持平衡,不会发生倾斜;

通过转盘结构方便桥梁主体转动,且转动稳定,不会发生倾斜,提高了平衡性,便于转体施工;

该结构设置了限位杆,限位杆可以在圆形槽内转动,既可以减少转动的摩擦力,又可以使转盘和桥梁主体转动更加稳定;

通过推杆电机可以使桥梁主体进行升降,方便移动至合适位置,便于施工。缺点:

该结构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适用于圆柱型桥墩转体的平衡;

对于大型桥梁结构桥墩与承台的相对宽度较小,无法在较小空间里安装该平衡装置;

结构与桥墩支撑点与球铰的距离较短,短距离下提供的有效不平衡力矩有限。
[0004]申请号为CN202011363417.6公开了一种跨铁路桥的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球铰下支座、设置在球铰支座上的转体球铰、设置在转体球铰上的球铰上支座、设置在球铰上支座上的转体桥梁以及设置在转体桥梁下方的配重平衡装置;所述球铰上支座位于转体桥梁中心的一侧,所述转体桥梁包括长桥体以及短桥体,所述配重平衡装置设置在短桥体的下方,所述配重平衡装置用于使长桥体和短桥体保持平衡。本申请具有在短桥体下方设置的配重平衡装置可以使转体球铰两端的力矩平衡,使转体桥梁上的拉应力分布均匀,使转体桥梁均匀变形的效果。优点:

该结构适用于转体桥梁两侧不平衡时,可在短桥体的下方设置配重平衡装置,使转体球铰两端的力矩平衡,使转体桥梁上的拉
应力分布均匀,使转体桥梁均匀变形;

该结构的安装较为简单,可以有效的平衡桥梁的不平衡力矩;

该结构设有两根固定杆,其作用会将配重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在转体桥梁进行转体施工时,固定杆可以防止配重块因惯性早空中发生晃动,保证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缺点:

该结构需要在桥梁转动的承台平面上预留驱动机构的位置,部分桥梁位置不够,适用范围收到影响;

牵引机构需要在转体桥梁下部结构安装牵引点的固定杆,重物吊起对桥梁局部位置会造成较大集中力,对桥梁结构有一定的损伤。
[0005]申请号为CN202022260896.0公开了一种桥梁转体防倾覆装置,包括环形滑道以及环形滑道上设置的若干支撑组件,若干个支撑组件沿环形滑道均布,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撑脚和砂筒,所述撑脚包括撑脚桶和底板,所述砂筒包括安配在一起的外筒和内筒,所述环形滑道的圆心位于桥梁转体的球铰转轴上,所述撑脚桶内浇注混泥土,所述外筒内灌注砂粒,桥梁转体设置在球铰和支撑组件上。本申请对施工中的桥梁进行支撑,使桥梁在旋转过程中实现平稳和安全。优点:

该结构的设计在桥梁转体过程中有益于辅助转体球铰平台的承重以及完成桥梁的转体动作;

该结构中包括支撑组件包括撑脚和砂筒,可以在桥梁转体完成后放砂后方便取出,便于后期的球铰处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该结构承重及稳定效果好可以保证转体过程中的平稳安全。缺点:

该结构安装相对比较复杂,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过程对精度的控制相对较高,支撑面的高度不易精确的达到一致;

该结构的安装精度对于桥梁转体的影响很大,会增大转体过程中的摩擦力;

结构的造价相对较高。
[0006]申请号为CN202021557658.X公开了一种可控式防倾覆转体球铰,包括球铰支架、下球铰、限位销轴和上球铰。其中,下球铰固定于球铰支架上,上球铰同轴纵向叠置于下球铰上方,上球铰与下球铰呈球面转动装配,限位销轴固定于下球铰的中心位置,上球铰上设有供限位销轴插入的限位孔,限位销轴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上球铰呈圆环形凸球面结构,下球铰呈与上球铰适配的圆环形凹球面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上球铰和下球铰整体呈中空的圆环形设置,同等承载力情况下可以实现横断面更窄,更利于保证其底部混凝土浇筑的密实程度;可控式防倾覆转体球铰整体平面结构为环形,有利于转体作业完成后对中心部位的回填封固,确保后期桥梁安全使用。优点:

本申请的上球铰和下球铰整体呈中空的圆环形设置,同等承载力情况下可以实现横断面更窄,更利于保证其底部混凝土浇筑的密实程度;

可控式防倾覆转体球铰整体平面结构为环形,有利于转体作业完成后通过顶板上的预留灌浆孔向中心部位回填封固,确保后期桥梁安全使用;

通过设置密封圈,有效避免了外界杂物进入球面转动副,保证了球面转动副的运转灵活及稳定工作。缺点:

该结构对于较大的桥梁建设有一定的局限性,该结构的球铰的加工精度较高,在工厂完成设计与制作,对于大型桥梁的球铰运输是一个目前普遍的难题;

该构造安装精度相对于普通球铰高,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更高,施工难度较大。
[0007]针对于目前现有专利:

目前大多数应用于桥梁转体技术的相关技术均在结构上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对桥梁转体抗倾覆有很深入的研究;

目前主流技术是对桥梁转体的球铰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也有对桥梁转墩进行加固的技术,效果都不错,但在桥梁转体施工专门应对强横风的技术不够深入,目前一些建设与强横风条件下的跨越既有铁路的转体桥梁亟需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横风条件下桥梁转体抗倾覆调节装置,包括主水箱(1)、副水箱(6)、进水管(3)、排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箱(1)内设置有进水泵(2),副水箱(6)内设有有排水泵(4),所述主水箱(1)通过排水管(5)与排水泵(4)连通,副水箱(6)通过进水管(3)与进水泵(2)连通,所述排水泵(4)、进水泵(2)分别与设置在主水箱(1)上的延时开关组(7)电性连接,该延时开关组(7)通过设置在主水箱(1)上的风力机械触发机构(8)启闭;所述风力机械触发机构(8)包括风扇壳体(80)、链条(84)、齿轮(85)、第二转轴(86)、扇形齿轮(87)、弹簧(88)、限制卡块(89),所述风扇壳体(80)与主水箱(1)的顶部连接,该风扇壳体(80)内设置有三叶风扇(81),该三叶风扇(81)的一根扇叶通过弹簧(88)与风扇壳体(80)连接,三叶风扇(81)的另一根扇叶与限制卡块(89)限位触接,该三叶风扇(81)的风扇轴上设置有第一转轴(82),该第一转轴(82)通过链条(84)与齿轮(85)连接,该齿轮(85)通过第二转轴(86)与扇形齿轮(87)连接,该扇形齿轮(87)的齿牙(871)与延时开关组(7)的双向锤(73)锤柄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横风条件下桥梁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刚段海松刘旭李永强朱兆荣姚利军吴道勇张俊德吕小强侯超关伟韦洪唐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