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884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桥梁原位外侧的两侧河岸沿桥梁长度方向各拼装河道箱梁的其中一部分,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相向移动实现合龙构成完整的河道箱梁,将完整的河道箱梁横向移动至桥梁原位处,通过起吊装置将河道箱梁提升至所需高度以实现与边跨部分的合龙,从而形成完整的桥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对于一些跨度相对较小、且周边施工场地有限的的水源保护地或者通航河道,可以实现跨河桥梁的快速施工,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污染水源或者阻断河道交通,而且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较低。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属于桥梁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其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河桥梁建造时,河道箱梁施工过程中最常用、且最直接的施工方法既是在河道中架设支架以完成河道箱梁的拼装。但是当所跨越的河道为水源保护地或者通航河道时,这个时候就不能使用在河道中架设支架的方式了,因为容易污染水源或者阻断河道交通。除了河道搭设支架外,常用的桥梁施工方法有悬拼施工方法和原位转体施工方法。悬拼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高程较高、且跨度较大桥梁,但其施工周期相对其它施工方法而言比较长。
[0003]对于一些跨度较小、高度相对较低的桥梁,不能使用河道搭设支架施工时,通常使用原位转体施工方法,通过在河道的一侧或两侧的支墩上沿河道长度方向拼装河道箱梁部分,然后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以支墩为支点原位进行转体,比如河道和跨河桥梁为平面垂直90
°
设置时,需要转体90
°
,将转体后的河道箱梁部分与已经施工完毕的边跨部分进行合龙,即可形成完整的桥梁结构。此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在河道中搭设支架,不会污染水源或者阻断河道交通。但是该施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支墩要承受整个河道箱梁的重量而且要保证能够实现转体,因此支墩较之常规结构体积和强度等要求均有所提高,导致桥梁施工成本提高;再者,为了能够实现河道箱梁的转体,要保证支墩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实现转体,若桥梁周围空间较小,则无法使用该施工方法,河道箱梁转体过程中需要的空间较大,为了安全需求,需要大量征用桥梁周边的土地,也需要大量资金,导致桥梁施工成本进一步提高;最后,河道箱梁整体结构比较长,为了保证安全,只能缓慢转体,因此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
[0004]因此,对于一些跨度相对较小、且周边施工场地有限的的水源保护地或者通航河道,如何在不侵占河道的情况下,实现跨河桥梁的快速施工,成为了本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对于一些跨度相对较小、且周边施工场地有限的的水源保护地或者通航河道,可以实现跨河桥梁的快速施工。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桥梁原位外侧的两侧河岸沿桥梁长度方向各拼装河道箱梁的其中一部分,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相向移动实现合龙构成完整的河道箱梁,将完整的河道箱梁横向移动至桥梁原位处,通过起吊装置将河道箱梁提升至所需高度以实现与边跨部分的合龙,从而形成完整的桥梁结构。
[0007]前述的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中,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0008]A:进行桩基、下部构件的施工,完成临时支架安装;
[0009]B:完成边跨钢箱梁的施工;
[0010]C:在桥梁外侧的两侧河岸边各搭设1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2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0011]D:在两侧的河道箱梁拼装胎架上各拼装河道箱梁的其中一部分,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与顶推装置连接,通过顶推装置推动2段河道箱梁相向运动,再将2段河道箱梁头端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河道箱梁;
[0012]E:将完整的河道箱梁横向移动至河道箱梁原位处,通过边跨部分上安装好的起吊装置将河道箱梁提升至所需高度以实现与边跨部分的合龙,从而形成完整的桥梁结构。
[0013]前述的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中,步骤C中,2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桥梁平行,并在其内侧设置有与桥梁相互垂直的横移轨道;步骤E中,通过顶推装置推动完整的河道箱梁沿着横移轨道横向移动。
[0014]前述的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中,步骤D中,每侧的河道箱梁拼装完成后,在其尾部安装有配重,步骤E完成后再去掉其配重。
[0015]前述的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中,步骤D中,每侧的河道箱梁拼装完成后,在其尾部搭建竖直支架,竖直支架通过拉索与河道箱梁前端连接,待两侧的河道箱梁固定在一起后,再去掉竖直支架和拉索。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桥梁施工方法,不需要在河道中搭设支架,从而避免污染水源或者阻断河道交通。通过在桥梁外侧沿桥梁方向拼装河道箱梁、并相向运动完成河道箱梁的合龙,再将其横向移动至桥梁原位处向上提升实现最终的合龙。整个过程中河道箱梁不需要进行转体施工,对施工场地没有太大要求,狭窄区域亦可使用该方法完成桥梁的施工。而且较之原位转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要大量征用桥梁周边的土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桥梁的施工成本;再者,本专利技术方法不需要对桥梁原有结构进行改造,只需要在边跨部分安装吊装装置实现提升即可,进一步降低了桥梁施工成本;最后,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中河道箱梁纵横向水平移动速度远大于原位转体速度,较之原位转体施工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较低施工风险。
[0017]综合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对于一些跨度相对较小(≤100m)、且周边施工场地有限的的水源保护地或者通航河道,可以实现跨河桥梁的快速施工,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污染水源或者阻断河道交通,而且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完成桩基、下部构件以及临时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进行河道箱梁拼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4为河道箱梁完成合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6为合龙后的河道箱梁横向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7为河道箱梁向上提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8为河道箱梁与边跨部分完成合龙并拆除临时支架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如附图1

8所示,通过在桥梁原位外侧的两侧河岸边沿桥梁长度方向各拼装河道箱梁的其中一部分,然后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相向移动实现合龙,从而构成完整的河道箱梁。再将完整的河道箱梁横向移动至桥梁原位处,通过起吊装置将河道箱梁提升至所需高度以实现与已经施工好的边跨部分的合龙,从而形成完整的桥梁结构。
[0028]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0029]A:首先采用旋挖钻进行孔桩开挖、进行桩基施工,支墩、桥台施工、拉锁锚固结构预埋以及临时支架的安装。
[0030]B:完成边跨钢箱梁的施工。边跨钢箱梁由两岸复拼场完成拼装、起吊,利用吊车进行安装。
[0031]C:在桥梁外侧的两侧河岸边各搭设1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搭设过程中应保证2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后续相向移动时能够实现合龙。该河道箱梁拼装胎架除实现河道箱梁的拼装外,还可实现河道箱梁沿其直线移动,即还起到纵向轨道作用。
[0032]D:在两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桥梁原位外侧的两侧河岸沿桥梁长度方向各拼装河道箱梁的其中一部分,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相向移动实现合龙构成完整的河道箱梁,将完整的河道箱梁横向移动至桥梁原位处,通过起吊装置将河道箱梁提升至所需高度以实现与边跨部分的合龙,从而形成完整的桥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桥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A:进行桩基、下部构件的施工,完成临时支架安装;B:完成边跨钢箱梁的施工;C:在桥梁外侧的两侧河岸边各搭设1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2个河道箱梁拼装胎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D:在两侧的河道箱梁拼装胎架上各拼装河道箱梁的其中一部分,将拼装好的河道箱梁与顶推装置连接,通过顶推装置推动2段河道箱梁相向运动,再将2段河道箱梁头端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河道箱梁;E: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赵伟母进伟解振乙郑鹏鹏黄盛刘贤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