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44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通过在原蝶阀两端的轴头打孔,加装主要由注油接头和注油漏斗组成的注油装置,可定期向注油漏斗中补油,注油漏斗储油室为V型结构,能够储存一定的稀油,在蝶阀开关过程中随着轴的转动,将稀油准确带入轴与轴套间隙,确保阀门主轴与轴套润滑的有效性,可避免卡涩,降低阀门故障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与注油泵配合使用,当阀门主轴与轴套已出现轻微卡涩或轴与轴套润滑已失效时,将注油泵的油管出口接头与连接螺纹螺接,强制注油。现场安装无需停气置换,蝶阀在线即可实施,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安装后防卡涩及消除卡涩效果明显,适合于所有阀门转动轴部位卡涩预防、处理及维护应用推广。处理及维护应用推广。处理及维护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


[0001]本技术涉及具有转动轴的阀门,具体是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

技术介绍

[0002]蝶阀广泛应用于介质管网,实现管网的压力、用量及热值的调节,因其运行过程中受介质腐蚀、水分及杂质给阀体主轴或轴套带来的影响,蝶阀经常出现卡涩现象,造成执行结构过载损坏,甚至会导致电机的烧损。
[0003]另外,现有蝶阀其轴套多为铜质,轴为钢或铸钢材质。阀门使用中,轴套与轴相互磨损,若轴与轴套间隙过大会出现漏料问题,因此,轴与轴套一般采用过渡配合,使用中容易出现轴与轴套锈蚀、粘连、轴套自润滑失效等问题,导致阀门卡涩无法正常运行,增加了蝶阀故障率,造成阀门检修、维护运行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蝶阀阀门轴卡涩及执行结构过载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包括阀门主轴和轴套,所述轴套上设有注油装置,注油装置包括注油接头,注油接头插入轴套内部,底部与阀门主轴连通;注油接头顶部设有注油漏斗,注油漏斗包括储油室和连接螺纹,储油室呈V型,连接螺纹包括漏斗顶部外螺纹和漏斗底部内螺纹,漏斗顶部外螺纹上设有防尘帽;所述防尘帽为一边封闭螺帽,螺帽顶部设有倒V型通气孔;连接螺纹可与注油泵出油管接头内螺纹相接,用于出现卡涩时向阀门主轴和轴套中强制注油;所述注油接头为两端外螺纹接头,与轴套通过底端外螺纹螺接,与漏斗底部内螺纹通过顶端外螺纹螺接。
[000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蝶阀轴头打孔设置注油接头,所述注油泵为外接高压手动注油泵。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注油接头内径≥5mm。
[0009]与现有蝶阀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通过在原蝶阀两端的轴头打孔,加装主要由注油接头和注油漏斗组成的注油装置,可定期向注油漏斗中补油,注油漏斗储油室为V型结构,能够储存一定的稀油,在蝶阀开关过程中随着轴的转动,将稀油准确带入轴与轴套间隙,确保阀门主轴与轴套润滑的长期有效性。本技术还可与高压注油泵配合使用,当阀门主轴与轴套已出现轻微卡涩或轴与轴套润滑已失效时,将注油泵的油管出口接头接在注油漏斗上部连接螺纹上,强制注油润滑。本技术加装注油装置对阀门来说未引入新的安全风险及隐患,现场实施无需停气置换,蝶阀在线即可实施,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安装后防卡涩及消除卡涩效果明显,适合于所有阀门转动轴部位卡涩预防、处理及维护应用推广。
[0011]2、本技术设置注油接头与注油漏斗螺纹连接,便于漏斗的通用连接互换,另
一方面螺纹密封效果相对较好,便于日常高压强制注油操作。
[0012]3、本技术防尘帽采用一端开口螺帽结构,螺帽上设有倒V型通气孔,该通孔可使注油漏斗中稀油顺利流入轴与轴套间隙,且注油漏斗中的稀油不易流出,外部灰尘也不易进入注油漏斗,结构简单、实用。
[0013]4、本技术注油漏斗的顶部外螺纹、储油室和底部内螺纹一体成型,且与注油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密封性能好,蝶阀运行中可防止润滑油外漏,影响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可防止卡涩的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16]图3为注油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防尘帽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阀门主轴;2、轴套;3、注油接头;4、注油漏斗:4

1、储油室,4

2、漏斗顶部外螺纹,4

3、漏斗底部内螺纹;5、防尘帽;6、倒V型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此。
[0020]参照图1

图4,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包括阀门主轴1和轴套2,轴套2上设有注油装置,注油装置包括注油接头3,注油接头3插入轴套2内部,底部与阀门主轴1连通;注油接头3顶部设有注油漏斗4,注油漏斗4包括储油室4

1和连接螺纹,储油室4

1呈V型,连接螺纹包括漏斗顶部外螺纹4

2和漏斗底部内螺纹4

3,漏斗顶部外螺纹4

2上设有防尘帽。防尘帽5为一边封闭螺帽,螺帽顶部设有倒V型通气孔6;连接螺纹4

2可与注油泵出油管接头内螺纹相接,用于出现卡涩时向阀门主轴1和轴套2中强制注油。注油接头3为两端外螺纹接头,与轴套2通过底端外螺纹螺接,与漏斗底部内螺纹4

2通过顶端外螺纹螺接。
[0021]上述注油泵为外接高压手动注油泵。为了顺利注油,注油接头3内径大于5mm。本技术的安装及使用过程如下:
[0022]在原蝶阀两端的轴头打孔,按照上述连接方式加装主要由注油接头3和注油漏斗4组成的注油装置,可打开防尘帽5,定期向注油漏斗4中补油,补油后盖上防尘帽5,注油漏斗4的储油室4

1为V型结构,能够储存一定的稀油,在蝶阀开关过程中随着阀门主轴1的转动,缓慢自流进入阀门主轴1与轴套2间隙,确保阀门主轴1与轴套2润滑的长期有效性,可避免卡涩,降低阀门故障率。当阀门主轴1与轴套2已出现轻微卡涩时,打开防尘帽5,将注油泵的出油管接头与注油漏斗4顶部的连接螺纹4

2连接,使用注油泵强制注油,可防止阀门主轴1与轴套2的进一步卡涩。
[0023]本技术加装注油装置的蝶阀未引入新的安全风险及隐患,现场实施无需停气置换,蝶阀在线即可实施,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安装后安装后防卡涩及消除卡涩效果明显,适合于所有阀门转动轴部位卡涩处理及维护应用推广。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简单实例,并不局限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操作方法的引导下,可以依据本方法技术原理做出其它应用
于所有轴及轴套卡涩故障处理及同类过渡配合转动部位润滑的等同变型和改进,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卡涩的蝶阀,包括阀门主轴和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上设有注油装置,注油装置包括注油接头,注油接头插入轴套内部,底部与阀门主轴连通;注油接头顶部设有注油漏斗,注油漏斗包括一体成型的储油室和连接螺纹,储油室呈V型,连接螺纹包括漏斗顶部外螺纹和漏斗底部内螺纹,漏斗顶部外螺纹上设有防尘帽;所述防尘帽为一边封闭螺帽,螺帽顶部设有倒V型通气孔;连接螺纹可与注油泵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栋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