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拖拽式线路的端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03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拖拽式线路(5)的端部夹具(4),该拖拽式线路固定在可沿支承轨道(1)运动的行驶托架(7)上,所述端部夹具具有用于拖拽式线路的支座(8)、用于将拖拽式线路夹紧在支座上的夹紧装置(9)、和用于衰减第一行驶托架对端部夹具的碰撞的减振器(10)。所述减振器具有至少两个特性不同的弹性体(20,22),所述弹性体沿减振器的规定作用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最具弹性的弹性体(20)设置成最靠近减振器的用于承受碰撞力的端部。所述减振器还具有升力杆(16),该升力杆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可在减振器的规定的作用方向上移动。在所述升力杆的两端上设有彼此特性不同的弹性体。所述减振器具有壳体,升力杆可动地支承在该壳体内,其中升力杆的内侧端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而外侧端部位于所述壳体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拖拽式线路的 端部夹具。这种端部夹具用于将拖拽式线路的一端固定保持在支承轨道的 一端上,拖拽式线路能借助于多个行驶托架沿着所述支承轨道被拖拽。为 此,端部夹具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支承轨道上。
技术介绍
由DE 32 36 992 Al已知,设置链节形式的减振元件来衰减在行驶托 架背向移动时牵引绳索中的冲击性的机械应力,其中,链节在一些位置硫 化以形成橡胶封装,单个的行使托架通过所述牵引绳索彼此联接。在拖拽式线路运动过程中,各个行驶托架也可能相撞。由于行驶托架 可移动地支承在支承轨道上,所以简单类型的减振元件足以衰减由这种碰 撞引起的撞击。在上述的DE 32 36 992 Al中,在行驶托架的端侧上设置 橡胶緩冲器。但是,将拖拽式线路的一端固定在支承轨道一端上的端部夹 具位置固定地固定在支承轨道上,所以当第一个行驶托架由于拖拽式线路 返回而碰撞端部夹具时,端部夹具不能通过自身的运动而退让。因此,必 须在端部夹具上设置一用于由第一行驶托架的沖击引起的撞击的弹性更好 的减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衰减拖拽式线路的第一行驶托架对端部 夹具的石並撞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能以简单的结构满足要求。 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端部夹具来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端部夹具配设有减振器,该减振器具有特性不同的 至少两个弹性体,这些弹性体沿减振器的规定作用方向依次设置。由此可 实现减振器的总特性,该总特性最佳地与在拖拽式线路一端上的碰撞衰减 要求相匹配。第一行驶托架对端部夹具的碰撞强度可变化,即处于宽的范 围内,因此对于高的碰撞强度需要足够强的减振特性,但该减振特性在碰 撞强度低的情况下几乎不会起减振作用。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在出现的整个碰撞 强度范围上满足对减振特性的不同要求。特别合理的是,在减振器的设置成用于导入碰撞力的同一端部上设置 弹性的弹性体,因此该弹性体在强度低的碰撞下可基本上单独承担减振作 用,而不使减振器的其它构件明显偏移。在这里,具有多孔/蜂窝状结构的 弹性材料特别适合于弹性大的弹性体。用于联接特性不同的弹性体的有利的解决方案在于所述弹性体设置在 升力杆的不同端部上,该升力杆在碰撞力作用下可沿减振器的规定作用方 向移动。在此,较硬的弹性体将升力杆支承在壳体上,该壳体用作升力杆 的支座和较硬弹性体的支承部。特别有利的是,该壳体同时形成用于将端 部夹具固定在支承轨道上的固定装置的 一部分。将至少两个相同类型的弹性体并排布置在壳体中,有效的合力至少近 似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弹性体上,这使得减振器的结构形式可以特别紧凑以 及可以在偏移情况下稳定地引导减振器的可动部件。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中图1示出线路拖拽系统的示意图2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端部夹具的三视图3示出图2中的端部夹具的减振器的局部放大视图4示出图3中的减振器的一个弹性体的特性曲线;以及图5示出图3中的整个减振器的特性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示意所示,在线路拖拽系统中在支承轨道l上引导有多个可动的行驶托架2和3,所述行驶托架的数量通常远大于两个。由牢固安装在 支承轨道l的一端上的端部夹具4开始, 一根或多根线路5 (例如电力线) 通过行驶托架2和3被引导朝向可动工作器具7 (例如起重机)的线路夹 具6。因为行驶托架2和3在跟随工作器具7沿着支承轨道1运动的过程 中可能相互碰撞,所以它们装备有减振器,在图1中未示出所述减振器。 这些减振器无需设计成非常弹性的,因为行驶托架2和3在碰撞时也可通 过其自身的可运动性而退让。但这不适用于端部夹具4,该端部夹具在拖 拽式线路被拉回到图1上部所示的初始位置时通过碰撞第一行驶托架2而 与该行驶托架一起经受较大的振动,所以相对于可动的行驶托架2和3, 所述端部夹具需要弹性更好的减振器。图2示出一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端部夹具4的三浮见图,其中在右侧上部可看 到与图1相对应的侧视图,因此在图2中未示出拖拽式线路在该视图中会 从端部夹具4向右延伸。在所述侧视图的左边,可看到正视图,在右下侧 可看到俯视图。在侧视图中可最清晰地看出,端部夹具4包括在该视图中 基本半圆形的用于拖拽式线路的支座8、用于将拖拽式线路固定在支座8 上的夹紧装置9、和通过支承板11与支座8相连接的减振器10。支座8 包括两个对称部件,这两个部件分别具有凸缘8A,在该凸缘处所述两个部 件既相互又与支承板11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承板的上端部, 一板12垂直于支承板11地固定例如焊接到该支 承板11,所述板12是减振器10的壳体的组成部分,即形成壳体的底板12。 减振器10的壳体的其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前壁13和后壁14。后壁通过支 承角形件15支承,该支承角形件与底板12形锁合地连接,例如卡接。此 外,壳体还包括一在图2中未示出的盖,该盖封闭其余的三个侧面。通过 将壳体设计成连接到一构件,而该构件的側部能直接连接到支承轨道1, 可以使壳体还形成固定装置的一部分,借助该固定装置可将端部夹具4固定在支承轨道l上。这种构件可特别地成形,使其部分地包围壳体、贴靠底板12的下侧、并可通过相互对齐的孔与该底板相连接。在图3中放大示出了减振器10的组成部分,其中,未示出底板12以 及在图2中也不可见的盖板。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可动的升力杆16,该升力 杆在其静止位置主要位于壳体外部,但穿过前壁13伸入该壳体中。在升力 杆的相对于壳体的外侧端部上,在升力杆16上固定有一外部端板17,在 升力杆的相对于壳体的内侧端部上固定有一内部端板18。在外部端板17上借助于连接板19固定有一弹性的弹性体20,该弹性 体由具有多孔结构的塑料如聚氨酯制成。这种也作为多孔緩冲器已知的弹 性体20的优点在于在横向应变很小的情况下高的压缩性,并以此著称。这 种多孔緩冲器形式的弹性体20的典型特性曲线在图4中示例示出。其特征 在于,力通过相对压缩首先以很小的斜率增大,该斜率只有在在此情况下 为约三分之二长度的显著压缩下才急剧转变到明显较大的值。内部端板18固定在压板21上,该压板将并排设置的两排彼此相同类 型的、较硬的弹性体22夹紧在其本身和壳体的后壁14之间。所述硬的弹 性体22分别由具有基本线性弹性特性曲线的橡胶弹性的实心材料制成并 具有中空的柱体形状,这从图中不能看出。对于两排中的每排,多个这种 弹性体22依次安放在在前壁13和后壁14之间延伸的导杆23上,其中, 所述弹性体共同沿着压力板21和后壁14之间的整个距离包围导杆23。硬 的弹性体22以这种方式将升力杆16在轴向方向上支承在减振器10的壳体 的后壁14上。为了将由于弹性体22的支承而施加在后壁14上的力传递给 底板12,设置有支承角形件15。导杆23固定在壳体的前壁13和后壁14上,并穿过压力板21和内端 板18。所述导杆与升力杆16穿过壳体的前壁13的开口协同作用,形成用 于升力杆16和与该升力杆牢固连接的部件一一即板17、 18和21以及弹性 体20—一的运动的引导部,在对升力杆16沿轴向方向(即减振器10的作 用方向)施加的力足够大的情况下,所述运动抵抗弹性体22的支承力而被 引入。因此,升力杆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拖拽式线路的端部夹具,该拖拽式线路固定在可沿支承轨道运动的行驶托架上,所述端部夹具具有用于拖拽式线路的支座、用于将拖拽式线路夹紧在支座上的夹紧装置、和用于衰减第一行驶托架对端部夹具的碰撞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0)具有至少两个特性不同的弹性体(20,22),所述弹性体沿减振器(10)的规定作用方向依次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6-2-8 102006005720.11.一种用于拖拽式线路的端部夹具,该拖拽式线路固定在可沿支承轨道运动的行驶托架上,所述端部夹具具有用于拖拽式线路的支座、用于将拖拽式线路夹紧在支座上的夹紧装置、和用于衰减第一行驶托架对端部夹具的碰撞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0)具有至少两个特性不同的弹性体(20,22),所述弹性体沿减振器(10)的规定作用方向依次设置。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部夹具,其特征在于,最具弹性的弹性 体(20)设置成最靠近减振器(10)的用于引入碰撞力的端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 (10)具有升力杆(16),该升力杆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可在减振器(10)的规定的作用方向上移动;以及在所述升力杆(16)的两端上设有彼此特 性不同的弹性体(20, 2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0) 具有壳体,升力杆(16)可动地支承在该壳体内,其中升力杆(16)的内 侧端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而外侧端部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最具弹性的弹性 体(20)设置在升力杆(16)的外侧端部上;以及升力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提斯—瓦普弗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