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08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包括,上浮胎,上浮胎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圆环状结构,上浮胎的下部设有隔离防护层,隔离防护层的下部设有下浮胎,下浮胎的下部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具有配重环板,配重环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柱,配重环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环,外支撑环的内侧设有内支撑环,内支撑环的一侧面通过弹簧件与外支撑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弹簧件连接的内支撑环能够在水中波流的冲击下,带动其自身产生位移,有助于其在水中形成周期性的晃动或震动,以此来带动周围水体形成波纹,波纹会对照射到水体的光线产生干涉,进而能够使附近的水生生物远离救生筏,从而降低一些大型水生生物攻击救生筏的风险。救生筏的风险。救生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新能源应用
,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精进,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因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所能产生的效益的显著提升,其在船舶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已呈潮涌之势。救生筏是船舶上必不可少的救生设备之一,救生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航行船舶上,在船用救生设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救生设备比较,气胀式救生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0003]气胀式救生筏由用橡胶材料制成的上下浮胎提供浮力,以双层防水尼龙布制成篷帐,用气体充胀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带有篷帐的小筏。救生筏体叠起后和属具一起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气胀式救生筏设计先进、结构紧密、安全性好、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成形迅速,故被广泛地用于海上各类民用和军用船舶。但是,现有的救生筏不具备动力设施和自发电功能,因此,虽然其安全性很高,但是救生措施还停留在等待救援的基础上,人很难完成自救。
[0004]现有技术公开的同名专利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CN108909984A),该专利技术通过薄膜光伏电池板、发电风扇和发电装置为蓄电箱提供电力,从而具备稳定的电力基础,可以为驱动装置提供电力,具备了完整的动力系统,没有复杂的转向机构,易于控制;该专利技术还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新能源发电,可以持续的提供电力,从而可以支持更多的救生用电力设备,从而提供更多的生存需求和更快捷的救援。但其没有能够提高整个救生筏在水面上的重心稳定效果和驱赶大型水生生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以解决救生筏在水面上的重心不稳定和易遭受大型水生生物攻击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包括,上浮胎,上浮胎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圆环状结构,上浮胎的下部设有隔离防护层,隔离防护层的下部设有下浮胎,上浮胎的上部设有帐篷,帐篷上设有人员出入口,下浮胎的下部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具有配重环板,配重环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柱,配重柱具有中空弧形块状结构,配重环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环,外支撑环具有弧形弯板结构,外支撑环的圆弧角度为120
°
,外支撑环的内侧设有内支撑环,内支撑环的一侧面通过弹簧件与外支撑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内支撑环的结构与所支撑环的结构相同;该救生筏能够在船舶遇难时对落水人员进行救助,并且通过配重柱的配重保证装置在水中的重心稳定性,防止因人员的活动导致救生筏在水中重心不稳造成倾覆,也通过配重环板来避免装置底部被撞击损坏,例如遭遇暗礁或遭受大型水生生物攻击;在配重环
板内侧设置外支撑环,可以为配重环板提供内部支撑,降低配重环板受冲击产生的形变大小,例如,配重环板外侧与礁石发生碰撞易导致自身的形变;而在外支撑环内设有的内支撑环,可以在配重环板受到冲击力时,内支撑环相互抵接,互相之间形成闭环,以此来为外支撑环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外部所受力进行动能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冲击力大小并且减少了配重环板的形变量;同时,通过弹簧件连接的内支撑环能够在水中波流的冲击下,带动其自身产生位移,有助于其在水中形成周期性的晃动或震动,以此来带动周围水体形成波纹,波纹会对照射到水体的光线产生干涉,进而能够使附近的水生生物远离救生筏,从而降低一些大型水生生物攻击救生筏的风险。
[0007]隔离防护层上设有密封口,隔离防护层的内部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具有上防护板,上防护板具有圆板状结构,上防护板的直径与隔离防护层的外径相同;隔离防护层内部还填充有海绵圈,海绵圈设于防护外圈的外侧;隔离防护层内部的防护组件的上防护板下方设有防护外圈,防护外圈具有内凹的圆环状结构,防护外圈的下方设有下防护板,下防护板和上防护板结构和大小相同,防护外圈的内部设有防护内圈,防护内圈具有圆环状结构,防护外圈和防护内圈通过防护连接板固定连接,防护外圈和防护内圈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防护孔;隔离防护层和上防护板、下防护板及其内部结构的设计,既能够将上浮胎和下浮胎之间形成一个分离空间,又能够使上浮胎和下浮胎互相分离,实现上浮胎和下浮胎的分别充气和放气,使充气和放弃效率获得了提升的同时避免任一浮胎破裂导致装置浮力消失;隔离防护层选用透水材质,并在其内部通过隔水袋放置有救生物资,例如应急饮用水包、压缩饼干、保暖救生衣和闪光灯等能够增加人员在海上的独自生存时间和提高被救援几率的物品;上防护板、下防护板能够对救生筏底部即上浮胎和下浮胎底部起到加强和承重的作用,上防护板、下防护板优先选用木质或空心塑料的材质,内防护圈和外防护圈优先选用橡胶材质,选用的轻质材料能够降低救生筏的总体质量,便于运输和投放,同时,橡胶材质的内防护圈和外防护圈也可以起到抗氧化和海水腐蚀的效果;防护外圈外侧的海绵圈,可以相对于上防护板和下防护板起到减震的效果,增加被救人员在救生筏上的舒适度;内防护圈、外防护圈和防护孔能够对进入到内防护圈、外防护圈的水流起到一定的能量消耗,降低其流动性,在降低水流流动性的前提下,上浮胎往下方隔离防护层内部的温度传递速率降低,即起到减少上浮胎底部温度流失的效果。
[0008]防护内圈内设有海水电池,配重组件的下方设有推力组件,推力组件与海水电池电性连接;推力组件具有两个推力筒,并且分别使用一个电机带动,通过调节某一电机的速率来实现救生筏的转向,海水电池则可以通过海水作为电解质对推力组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通过设有的配重组件,能够提高整个救生筏在水面上的重心稳定效果,减少因海浪波动造成救生筏整体过量晃动的问题,同时,配重组件会对照射到水下的光线形成干涉,进而能够使附近的水生生物远离救生筏,从而降低一些大型水生生物攻击救生筏的风险;2. 该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通过隔离防护层和上防护板、下防护板及其内部
结构的设计,能够对进入到内防护圈、外防护圈的水流起到一定的能量消耗,降低其流动性,在降低水流流动性的前提下,上浮胎往下方隔离防护层内部的温度传递速率降低,即起到减少上浮胎底部温度流失的效果。
[0010]3. 该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通过设有的推力组件能够实现救生筏的转向,同时设有的海水电池则可以通过海水作为电解质对推力组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防护外圈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护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配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配重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
Ⅰ‑Ⅰ
的放大图。
[0012]图中:1、上浮胎;11、下浮胎;12、隔离防护层;13、密封口;14、推力组件;15、帐篷;16、人员出入口;2、配重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包括上浮胎(1),所述上浮胎(1)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圆环状结构,所述上浮胎(1)的下部设有隔离防护层(12),所述隔离防护层(12)的下部设有下浮胎(11),所述上浮胎(1)的上部设有帐篷(15),所述帐篷(15)上设有人员出入口(16)所述下浮胎(11)的下部设有配重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2)具有配重环板(22),所述配重环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柱(21),所述配重柱(21)具有中空弧形块状结构,所述配重环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支撑环(23),所述外支撑环(23)具有弧形弯板结构,所述外支撑环(23)的圆弧角度为120
°
,所述外支撑环(23)的内侧设有内支撑环(24),所述内支撑环(24)的一侧面通过弹簧件(25)与所述外支撑环(2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环(24)的结构与所述外支撑环(23)的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防护层(12)上设有密封口(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新能源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防护层(12)的内部设有防护组件(3),所述防护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墨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