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单体、储能簇及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424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单体,包括单体壳体,所述单体壳体内设有储能电芯,所述单体壳体上设有单体温控系统和单体防爆系统;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通道,所述温控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单体防爆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单体壳体内的气压超过设定阈值时排气的排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储能簇,包括簇支架,所述簇支架上安装有若干如上所述的储能单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若干如上所述的储能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能单体、储能簇及储能装置,能够提高温控效果,并提高储能装置的运行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单体、储能簇及储能装置


[0001]本技术电化学储能
,具体的涉及一种储能单体、储能簇及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储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保证储能装置的正常使用,需要对储能装置进行降温。相关技术中,市场上多数储能装置都采用风冷散热结构,主要利用风扇与开放式风道结构相结合,使内外空气对流交换达到降低机柜内部器件温度的功能。风冷散热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温的效果,但其降温效率较低。特别低,当储能装置放置于密闭空间内时,风冷散热结构的降温效率会进一步下降,无法保证储能装置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单体、储能簇及储能装置,能够提高温控效果,并提高储能装置的运行安全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储能单体,包括单体壳体,所述单体壳体内设有储能电芯,所述单体壳体上设有单体温控系统和单体防爆系统;
[0006]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通道,所述温控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
[0007]所述单体防爆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单体壳体内的气压超过设定阈值时排气的排气阀。
[0008]进一步,所述温控通道焊接在所述单体壳体上;或,
[0009]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温控板,所述温控通道设置在所述温控板内;或,
[0010]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导热薄板,所述温控通道设置在两块所述导热薄板之间;或,
[0011]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温控底板和温控盖板,所述温控底板和温控盖板之间对应设有温控凹槽、并在所述温控盖板盖在所述温控底板上后形成所述温控通道。
[0012]进一步,所述储能电芯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电芯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之间设有绝缘导热隔膜。
[0013]进一步,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相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隔膜和电解液;或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固体电解质;
[0014]当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芯时,所述电芯之间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第一集流体或第二集流体叠合在一起;或相邻两个电芯中,其中一个电芯的所述第一集流体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第二集流体叠合在一起。
[0015]进一步,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或所述集流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三电极材料层或第四电极材料层;且:
[0016]相邻两个所述集流体相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所述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隔膜和电解液,或所述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固体电解质。
[0017]进一步,所述排气阀上连接有负压排气管。
[0018]进一步,所述单体防爆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单体壳体内通入防热失控介质的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所述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上设有防热失控介质注入阀门。
[0019]进一步,所述单体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的注防热失控介质口,所述注防热失控介质口与所述排气阀分别位于所述单体壳体的两端。
[0020]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簇,包括簇支架,所述簇支架上安装有若干如上所述的储能单体。
[0021]进一步,所述簇支架上设有用于通入温控介质的第一介质注入管道和用于排出温控介质的第一介质回流管道,所述第一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介质注入管道相连,所述第一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介质回流管道相连。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介质流量的第一介质流量控制阀门。
[0023]进一步,所述第一介质注入管道和第一介质回流管道固定安装在所述簇支架上;或所述簇支架包括立柱,所述第一介质注入管道和第一介质回流管道设置在所述立柱内。
[0024]进一步,所述簇支架上设有间隔设有储能单体组,所述储能单体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储能单体,相邻的所述储能单体组之间设有温控单体。
[0025]进一步,所述储能单体组包括1个或2个所述储能单体,所述储能单体的壳体表面与相邻的所述温控单体之间接触配合。
[0026]进一步,所述温控单体内设有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单体温控通道,所述单体温控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簇支架上设有用于通入温控介质的第二介质注入管道和用于排出温控介质的第二介质回流管道,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二介质注入管道相连,所述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介质回流管道相连。
[0027]进一步,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介质流量的第二介质流量控制阀门。
[0028]进一步,所述簇支架上还设有温控板。
[0029]进一步,所述温控板上设有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却通道。
[0030]进一步,所述簇支架上设有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内充满氮气或惰性气体。
[0031]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若干如上所述的储能簇。
[0032]进一步,所述箱体内间隔设有所述储能簇,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簇之间设有温控装置,所述储能簇与相邻的所述温控装置接触配合。
[0033]进一步,所述温控装置内设有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装置温控通道。
[0034]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侧壁和/或底面上设有箱体温控装置。
[003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6]本技术的储能单体,通过在单体壳体上设置单体温控系统和单体防爆系统,
通过温控通道,可实现温控介质与储能电芯之间的热交换,从而使储能电芯的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以改善储能电芯的运行温度,提高储能电芯的运行安全性能;同时,通过在单体壳体上设置排气阀,当储能电芯内部产气并超过设定压力后,排气阀能够将单体壳体内的气体排出,避免单体壳体膨胀甚至爆炸。
[0037]通过设置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和防热失控介质注入阀门,当储能单体内发生短路等极端情况时,可打开防热失控介质注入阀门向储能单体内注入防热失控介质,冷冻电解液以抑制储能单体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提高安全性能。
[0038]通过在簇支架上设置密封外壳,并在密封外壳内填充氮气或惰性气体,能够起到防止爆炸的作用,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40]图1为本技术储能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储能簇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储能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4为电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图4的A详图;
[0045]图6为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单体,包括单体壳体,所述单体壳体内设有储能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壳体上设有单体温控系统和单体防爆系统;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通道,所述温控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介质入口和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单体防爆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单体壳体内的气压超过设定阈值时排气的排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通道焊接在所述单体壳体上;或,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温控板,所述温控通道设置在所述温控板内;或,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导热薄板,所述温控通道设置在两块所述导热薄板之间;或,所述单体温控系统包括温控底板和温控盖板,所述温控底板和温控盖板之间对应设有温控凹槽、并在所述温控盖板盖在所述温控底板上后形成所述温控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芯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电芯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元之间设有绝缘导热隔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相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隔膜和电解液;或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固体电解质;当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芯时,所述电芯之间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第一集流体或第二集流体叠合在一起;或相邻两个电芯中,其中一个电芯的所述第一集流体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第二集流体叠合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或所述集流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三电极材料层或第四电极材料层;且:相邻两个所述集流体相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所述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隔膜和电解液,或所述第三电极材料层和第四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固体电解质。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上连接有负压排气管。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防爆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单体壳体内通入防热失控介质的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所述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上设有防热失控介质注入阀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防热失控介质注入管的注防热失控介质口,所述注防热失控介质口与所述排气阀分别位于所述单体壳体的两端。9.一种储能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民昌曾庆欣
申请(专利权)人: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