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支架和储能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96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簇支架,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设有用于汇集从储能包内溢流的液体介质的溢流汇集槽;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收集从所述溢流汇集槽内流下的液体介质的收集装置。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储能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储能簇支架。本技术的储能簇支架和储能支架可以汇集储能包溢流的液体介质,并使汇集的液体介质全部进入到收集装置内,从而能够实现液体介质溢流和循环的使用要求,能够适配采用溢流方式实现液体介质循环流动的储能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能储能,具体的为一种储能支架和储能簇支架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储能电池行业呈现爆发式发展,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储能电池在充放电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欧姆热、极化热的存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扩散,堆积在电池内部一方面会造成储能电池界面副反应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热量过度积累可能会引起电池热失控,因此高效的散热措施是储能电池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目前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其中,风冷式主要通过空调制冷,冷却介质为空气,能效比低,设备占地面积大,储能电池温度一致性较差。液冷采用以水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板,通过冷却板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与储能电池之间换热,热量需要通过电池外壳、冷却板后最终传递到冷却介质,再由冷却介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出,其热传递的环节多,热阻大,换热效率低,导致对散热器性能要求较高。

3、为了提高储能系统的散热性能,以液体介质浸没储能电池的浸没式储能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浸没式储能系统以液体介质浸没储能电池,利用液体介质与储能电池之间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但现有的浸没式储能系统大都采用静态浸没的方式,在长时间运行后,由于液体介质内的热量逐渐累积,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些浸没式储能系统虽然可以使液体介质在储能包内循环流动,但由于不同储能包的进液口压力不均衡,难以分别控制储能包的进液流量,即储能包之间的均温一致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溢流方式实现液体介质循环流动的浸没式储能包,由于每个储能包的进液口压力等于其内部液体介质的液体压力,通过控制溢流高度即可使不同储能包的进液口压力相等,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储能包或储能簇的进液流量。

2、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支架和储能簇支架,能够适配采用溢流方式实现液体介质循环流动的储能包。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储能簇支架,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

5、所述安装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设有用于汇集从储能包内溢流的液体介质的溢流汇集槽;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收集从所述溢流汇集槽内流下的液体介质的收集装置。

6、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具有四个侧面,分别为位于前后两侧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用于储能包进出的进出口。

7、进一步,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为溢流面;所述安装工位朝向所述溢流面的一侧设有所述溢流汇集槽;所述溢流汇集槽的槽底设有槽底孔;或,所述溢流汇集槽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设有溢流回流管。

8、进一步,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为非溢流面;所述安装工位朝向所述非溢流面的一侧设有用于阻挡液体介质的溢流挡板。

9、进一步,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框架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储能包下部定位配合的定位挡板。

10、进一步,位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框架后侧面上的定位挡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储能包的定位孔。

11、进一步,所述安装架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顶部安装架;所述溢流汇集槽和溢流挡板均固定安装在位于其上方的所述安装架上或顶部安装架上并形成防止液体介质流通的密闭结构。

12、进一步,所述溢流汇集槽的上方设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上设有透气孔。

13、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体介质流通的管路。

14、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

15、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冷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液冷立柱;所述液冷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液冷出液口,所述液冷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液冷连接头。

16、进一步,所述液冷立柱的顶部设有液冷进液口,所述液冷进液口上安装有第二液冷连接头。

17、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均温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均温立柱;所述均温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均温出液口,所述均温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均温连接头。

18、进一步,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液体介质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设有循环泵;或,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19、进一步,所述均温立柱的底部设有均温进液口,所述均温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第二均温连接头。

20、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体介质回流的回液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回液立柱;所述回液立柱的底部设有回液进液口,所述回液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储液箱和/或所述循环泵连接的第一回液连接头。

21、进一步,所述回液立柱的顶部设有回液出液口,所述回液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二回液连接头。

22、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的通孔作为消防介质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消防立柱;所述消防立柱上连接有消防出液管,所述消防出液管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消防出液管位于对应所述安装工位的顶部,所述消防出液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消防出液口。

23、进一步,所述消防出液管安装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

24、进一步,所述消防立柱的顶部设有消防进液口,所述消防进液口上设有消防连接头。

25、进一步,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环绕一周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密封槽或贴在对应侧面上的密封垫。

26、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顶部盖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底部密封板,所述安装工位设置在所述顶部盖板与所述底部密封板之间。

27、进一步,所述底部密封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底部功能安装区,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功能安装区内。

28、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支撑立柱;

29、所述支撑立柱上分别设有立柱面板,所述立柱面板位于所述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上;

30、所述顶部盖板的四周向下折弯形成分别位于所述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顶部面板;

31、所述底部密封板的四周向上折弯形成分别位于所述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面板;

32、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位于同一个侧面上的所述立柱面板、顶部面板和底部面板相互拼接并形成环绕一周的框架密封面,所述密封槽设置在所述框架密封面上,或,所述密封垫贴在密封面上。

33、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的前侧面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具有四个侧面,分别为位于前后两侧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用于储能包进出的进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为溢流面;所述安装工位朝向所述溢流面的一侧设有所述溢流汇集槽;所述溢流汇集槽的槽底设有槽底孔;或,所述溢流汇集槽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设有溢流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为非溢流面;所述安装工位朝向所述非溢流面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储能包上部配合以阻挡液体介质的溢流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框架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储能包下部定位配合的定位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框架后侧面上的定位挡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储能包的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顶部安装架;所述溢流汇集槽和溢流挡板均固定安装在位于其上方的所述安装架上或顶部安装架上并形成防止液体介质流通的密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汇集槽的上方设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上设有透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体介质流通的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冷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液冷立柱;所述液冷立柱上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液冷出液口,所述液冷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液冷连接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立柱的顶部设有液冷进液口,所述液冷进液口上安装有第二液冷连接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均温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均温立柱;所述均温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均温出液口,所述均温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均温连接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液体介质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设有循环泵;或,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立柱的底部设有均温进液口,所述均温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第二均温连接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体介质回流的回液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回液立柱;所述回液立柱的底部设有回液进液口,所述回液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储液箱和/或所述循环泵连接的第一回液连接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立柱的顶部设有回液出液口,所述回液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二回液连接头。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的通孔作为消防介质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消防立柱;所述消防立柱上连接有消防出液管,所述消防出液管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消防出液管位于对应所述安装工位的顶部,所述消防出液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消防出液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出液管安装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立柱的顶部设有消防进液口,所述消防进液口上设有消防连接头。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环绕一周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密封槽或贴在对应侧面上的密封垫。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顶部盖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底部密封板,所述安装工位设置在所述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具有四个侧面,分别为位于前后两侧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用于储能包进出的进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为溢流面;所述安装工位朝向所述溢流面的一侧设有所述溢流汇集槽;所述溢流汇集槽的槽底设有槽底孔;或,所述溢流汇集槽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设有溢流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为非溢流面;所述安装工位朝向所述非溢流面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储能包上部配合以阻挡液体介质的溢流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框架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储能包下部定位配合的定位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支撑框架后侧面上的定位挡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储能包的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顶部安装架;所述溢流汇集槽和溢流挡板均固定安装在位于其上方的所述安装架上或顶部安装架上并形成防止液体介质流通的密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汇集槽的上方设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上设有透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体介质流通的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冷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液冷立柱;所述液冷立柱上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液冷出液口,所述液冷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液冷连接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立柱的顶部设有液冷进液口,所述液冷进液口上安装有第二液冷连接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均温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均温立柱;所述均温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均温出液口,所述均温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均温连接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民昌毛田江守鑫
申请(专利权)人: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