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簇及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611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簇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架;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或消防介质流通的管路。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储能簇,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簇支架。本技术的储能簇支架,通过在支撑框架上设置安装工位,以满足储能包的安装要求;同时将构成支撑框架的支撑立柱设为中空结构,利用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或消防介质流通的管路,无需在支撑框架外在布置其他管路结构,能够有效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能储能,具体的为一种储能簇及其支架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储能电池行业呈现爆发式发展,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储能电池在充放电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欧姆热、极化热的存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扩散,堆积在电池内部一方面会造成储能电池界面副反应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热量过度积累可能会引起电池热失控,因此高效的散热措施是储能电池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目前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其中,风冷式主要通过空调制冷,冷却介质为空气,能效比低,设备占地面积大,储能电池温度一致性较差。液冷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冷却板以水为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板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与储能电池之间换热,热量需要通过电池外壳、冷却板后最终传递到冷却介质,再由冷却介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出;另一种则是以绝缘液体介质浸没储能电池,通过液体介质与储能电池进行换热。但不论是冷却板方式还是浸没方式的液冷,均需要配置对应的管路进行液体介质(水或绝缘液体介质)的输送,导致储能系统的安装支架上各种管路布置结构会占用大量空间,也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簇及其支架,利用支架本申请的结构构造管路并满足液体介质的输送要求,能够有效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储能簇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架;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或消防介质流通的管路。

4、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

5、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冷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液冷立柱;所述液冷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液冷出液口,所述液冷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液冷连接头。

6、进一步,所述液冷立柱的顶部设有液冷进液口,所述液冷进液口上安装有第二液冷连接头。

7、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均温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均温立柱;所述均温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均温出液口,所述均温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均温连接头。

8、进一步,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温控介质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设有均温泵。

9、进一步,所述均温立柱的底部设有均温进液口,所述均温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均温泵连接的第二均温连接头。

10、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回流的回液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回液立柱;所述回液立柱的底部设有回液进液口,所述回液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储液箱和/或所述均温泵连接的第一回液连接头。

11、进一步,所述回液立柱的顶部设有回液出液口,所述回液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二回液连接头。

12、进一步,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的通孔作为消防介质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消防立柱;所述消防立柱上连接有消防出液管,所述消防出液管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消防出液管位于对应所述安装工位的顶部,所述消防出液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消防出液口。

13、进一步,所述消防出液管安装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

14、进一步,所述消防立柱的顶部设有消防进液口,所述消防进液口上设有消防连接头。

1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簇,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簇支架。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技术的储能簇支架,通过在支撑框架上设置安装工位,以满足储能包的安装要求;同时将构成支撑框架的支撑立柱设为中空结构,利用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或消防介质流通的管路,无需在支撑框架外在布置其他管路结构,能够有效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架;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或消防介质流通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冷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液冷立柱;所述液冷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液冷出液口,所述液冷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液冷连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立柱的顶部设有液冷进液口,所述液冷进液口上安装有第二液冷连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均温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均温立柱;所述均温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均温出液口,所述均温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均温连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收集装置(24),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温控介质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设有均温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立柱的底部设有均温进液口,所述均温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均温泵连接的第二均温连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回流的回液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回液立柱;所述回液立柱的底部设有回液进液口,所述回液进液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储液箱和/或所述均温泵连接的第一回液连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立柱的顶部设有回液出液口,所述回液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二回液连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的通孔作为消防介质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消防立柱;所述消防立柱上连接有消防出液管,所述消防出液管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消防出液管位于对应所述安装工位的顶部,所述消防出液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消防出液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出液管安装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立柱的顶部设有消防进液口,所述消防进液口上设有消防连接头。

13.一种储能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簇支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储能包的至少一个安装工位,所述安装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架;所述支撑立柱采用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温控介质或消防介质流通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至少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四个对角位置处的4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液冷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液冷立柱;所述液冷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液冷出液口,所述液冷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液冷连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立柱的顶部设有液冷进液口,所述液冷进液口上安装有第二液冷连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内的通孔作为均温管路,令该支撑立柱为均温立柱;所述均温立柱上与所述安装工位一一对应设有均温出液口,所述均温出液口上安装有第一均温连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收集装置(24),所述收集装置采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温控介质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设有均温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民昌毛田江守鑫
申请(专利权)人: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