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75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包括第一板车和第二板车,其中:所述第一板车用于转运从动部和主车架;所述第二板车用于转运电控部、供电部和检测部;所述第一板车与第二板车可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第一板车和第二板车组成,运输过程中,第一板车与第二板车连接,当需要进入电梯时,可将其拆分,使用方便,能够在将轨道巡检机器人拆分成几个部分后通过转运小车进行装载运输,转运车能够方便快捷推动并进入电梯桥厢到达起始站点端门,解决了轨道巡检机器人在地铁线路区间作业过程中搬运耗时费力的问题。线路区间作业过程中搬运耗时费力的问题。线路区间作业过程中搬运耗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及城际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轨道机车运行时间长且密度大,轨道难免会出现磨损引发各种安全隐患;为保证轨道交通的长时间通畅运行,轨道检测就成了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0003]现有的轨道检测方式主要分为人工巡道以及仪器检测,仪器检测主要是通过将检测仪器搭载在可在轨道上自主行走的机器人或小车对轨道安全隐患进行检测。如图7所示,机器人主要由从动部3和主车架5组成车体,在车架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电控部6、供电部4和检测部7,其中:如图8所示,从动部3包括副车架31,副车架31下侧面配置有轮架32;如图9所示,主车架5的外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51;如图10所示,电控部6下端配置有四个中空支管61;如图11所示,检测部7包括呈长方形状的框架71,该框架71内设置有两个横杆72;而供电部4呈长方体块状。这种机器人体积较大,在使用时由于地铁轨道平常白天需要正常运营搭载客人,对地铁维护检修只能于深夜进行且由于地铁线路施工工种多且作业复杂,通常搭载检测仪器的机器人或小车不能从地铁线路车辆段直接出发。对此,常规的解决方式是分区间作业,即当晚对整条线路一部分线路进行检测,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搭载检测仪器的机器人或小车需要从特定区间段的起始点开始作业,设备需要从作业起点站(整条线路中的某一站点)地面进口经过直梯先到达售票大厅,再经过售票大厅的直梯运输到作业点的端门外,这一过程因设备(机器人或小车)本身结构尺寸(主要是轮对长度)不能方便的进入电梯桥和重量限制比较费力这两个因素,存在前往作业的搬运过程中过于耗时耗力的问题。
[0004]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其可方便快捷地将巡检机器人部件转运至目的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包括第一板车和第二板车,其中:所述第一板车用于转运从动部和主车架;所述第二板车用于转运电控部、供电部和检测部;所述第一板车与第二板车可拆连接。
[000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车包括支板,该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两个凸起配合的两个第一卡槽,以及用于支撑轮架的第一支撑件和用于支撑副车架的第二支撑件。
[000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呈长方体状,所述
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板的上表面平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板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外形与所述轮架相适配;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配置有限位板。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板车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的上表面配置有与四个中空支管一一对应配合的四个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呈长方体状,处于对角线位置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配置有定位销,用于嵌入中空支管内对其进行定位。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架上转动安装有调整摇臂,所述调整摇臂的下端配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底盘架转动连接;所述调整摇臂的上端通过第一延伸杆配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转杆上配置有多个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二延伸杆的自由端配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用于支撑框架,并对其进行限位,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横杆。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架上转动安装有固定摇臂,用于支撑所述调整摇臂以使得所述固定摇臂、所述调整摇臂和所述底盘架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固定摇臂的下端配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与所述底盘架转动连接;所述调整摇臂的上端配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固定摇臂的第二卡槽;所述底盘架上配置有托板,用于支撑供电部;所述托板分布于所述固定摇臂和所述调整摇臂之间。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杆和所述第二转杆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底盘架转动连接。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板和所述底盘架的下表面均配置有滚轮。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车上配置有叉架,所述叉架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内嵌设有连接销;所述第二板车上配置有凸缘,该凸缘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销孔;当凸缘嵌入叉架内时,连接销贯穿所述第二销孔。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转运小车由第一板车和第二板车组成,在使用时,运输过程中,第一板车与第二板车连接,当需要进入电梯时,可将其拆分,使用方便,能够在将轨道巡检机器人拆分成几个部分后通过转运小车进行装载运输,转运车能够方便快捷推动并进入电梯桥厢到达起始站点端门,解决了轨道巡检机器人在地铁线路区间作业过程中搬运耗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板车与主车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板车与从动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板车与电控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板车与检测部以及供电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检测机器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国从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中主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中电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中检测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标:1

支板,11

第一卡槽,12

第一支撑件,121

限位槽,13

第二支撑件,131

限位板,14

叉架,15

连接销,2

底盘架,21

第三支撑件,211

定位销,22

固定摇臂,221

第二转杆,23

调整摇臂,231

第一延伸杆,2311

支撑板,23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车和第二板车,其中:所述第一板车用于转运从动部(3)和主车架(5);所述第二板车用于转运电控部(6)、供电部(4)和检测部(7);所述第一板车与第二板车可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车包括支板(1),该支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两个凸起(51)配合的两个第一卡槽(11),以及用于支撑轮架(32)的第一支撑件(12)和用于支撑副车架(31)的第二支撑件(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均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板(1)的上表面平行,所述第二支撑件(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板(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件(12)上开设有限位槽(121),所述限位槽(121)的外形与所述轮架(32)相适配;所述第二支撑件(13)的上端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12)的一侧配置有限位板(13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车包括底盘架(2),所述底盘架(2)的上表面配置有与四个中空支管(61)一一对应配合的四个第三支撑件(21);所述第三支撑件(21)呈长方体状,处于对角线位置上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件(21)的上端配置有定位销(211),用于嵌入中空支管(61)内对其进行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的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架(2)上转动安装有调整摇臂(23),所述调整摇臂(23)的下端配置有第一转杆(232),所述第一转杆(232)与所述底盘架(2)转动连接;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亮雷志刚黄海军黄丹丹毛宏军刘南洋兰伟牟振林林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