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60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包括主阀体、设置于主阀体的执行机构、安装于主阀体内且与执行机构连接的阀轴,所述阀轴上沿阀轴的轴线依次安装有上阀座、中阀座以及下阀座,所述上阀座与中阀座之间设有被该两者夹持且配合主阀体构成密封的第一密封圈,所述中阀座与下阀座之间设有被该两者夹持且配合主阀体构成密封的第二密封圈,所述阀轴上连接有用于锁紧上阀座、中阀座与下阀座三者的锁紧件,所述阀轴、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三者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拆卸式组装方式,从而来实现密封圈的便捷拆装,密封效果更好、操作更加便捷且带有位置反馈。有位置反馈。有位置反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座双密封防混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单座双密封防混阀。

技术介绍

[0002]防混阀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乳品、制药和化学工业中介质需要安全隔离的应用。防混阀具有高精度卫生级双密封阀门,通过两条流体间分隔阀座,可以在两个阀体中实现同步工作,有效防止了物料的混流和被污染的可能性。泄漏和检漏腔可以通过阀座的提升进行清洗,密封部分受损时,泄漏物可通过阀门的泄漏腔排出到外面,及时提醒用户更换密封,用一个单独的CIP连接,向隔离腔提供洗液,直接排出,不影响阀门内部介质工作。
[0003]现有双密封的防混阀通过在阀芯上安装两道密封圈来配合阀体实现双密封,但现有密封圈在于阀芯上的安装多为固定式安装,当密封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脱落时,现有的固定式安装方式无法实现对受损后的密封圈实现快速拆卸或重新安装新密封圈的操作,导致拆装困难、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座双密封防混阀,该单座双密封防混阀采用拆卸式组装方式,从而来实现密封圈的便捷拆装,密封效果更好、操作更加便捷。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包括主阀体、设置于主阀体的执行机构、安装于主阀体内且与执行机构连接的阀轴,所述阀轴上沿阀轴的轴线依次安装有上阀座、中阀座以及下阀座,所述上阀座与中阀座之间设有被该两者夹持且配合主阀体构成密封的第一密封圈,所述中阀座与下阀座之间设有被该两者夹持且配合主阀体构成密封的第二密封圈,所述阀轴上连接有用于锁紧上阀座、中阀座与下阀座三者的锁紧件,所述阀轴、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三者同轴设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件配合阀轴在锁紧的过程中带动上阀座、中阀座与下阀座三者实现夹紧固定,该三者在夹紧固定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了对于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夹紧,以此来实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同步固定。当要对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进行更换或重新安装时,通过解锁锁紧件,就能同时实现对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同步拆卸。通过采用拆卸式组装方式来实现密封圈的便捷拆装,密封效果更好、操作更加便捷。
[000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阀座与中阀座之间形成有供第一密封圈安装的上安装槽、中阀座与下阀座之间形成有供第二密封圈安装的下安装槽,所述上阀座或中阀座上延伸有配合上安装槽用于限制第一密封圈径向运动的上限位部,所述中阀座或下阀座上延伸有配合下安装槽用于限制第二密封圈径向运动的下限位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安装槽配合上限位部构成对于第一密封圈的限位,来实现第一密封圈的稳定安装;下安装槽配合下限位部构成对于第二密封圈的限位,来实现第二密封圈的稳定安装,进一步避免密封圈出现脱落现象,提升安装稳定性。
[0009]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设置于主阀体与执行机构之间的支架,所述锁紧件包括与阀轴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所述支架与阀轴之间设有自润套与轴密封圈,所述自润套位于轴密封圈与执行机构之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栓与阀轴螺纹连接来实现上阀座、中阀座与下阀座的锁紧,通过自润套的设置降低转动中阀轴的摩擦阻力,减少转动扭矩。通过轴密封圈的设置来避免介质进入支架,造成二次污染。
[00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机构上设有安装架,所述阀轴上设有随阀轴运动的感应器,所述安装架上沿平行于感应器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至少两个传感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轴带动感应器运动,当感应器经过传感器时,传感器接受来自于感应器的信号,以此来实现阀轴的运动位置反馈。
[00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的形状包括带有开口且罩设感应器的筒形,所述感应器与阀轴之间螺纹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设的方式对感应器起到保护作用,确保感应器的精准传输以及使用寿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根据阀轴的所处位置来对感应器与传感器的配合位置进行调整,来补偿配合产生的公差、实现位置的精准反馈。
[00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阀体内腔位于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的区域形成一检漏腔,所述主阀体上形成有连通检漏腔与外界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上均连接有检漏阀门,两个所述检漏阀门均配合执行机构实现启闭,当所述主阀体处于开启状态时,两个所述检漏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主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所述检漏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阀体处于开启状态时,两个检漏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以此来保证物料正常通过主阀体而不会造成泄漏。当主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检漏阀门处于开始状态,可以做CIP清洗,通过向其中一个检漏阀门注入清洗液,清洗液经过检漏腔从另一个检漏阀门流出,完成清洗操作。当物料从底部进料时,如果第二密封圈损坏,物料即从两边的检漏阀门流出,就能知晓第二密封圈发生损坏,从而进行及时检修;当物料从侧面进料时,如果第一密封圈损坏,物料即可两边的检漏阀门流出,就能知晓第一密封圈发生损坏,从而进行及时检修。
[0017]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检漏阀门均包括带有流道的检漏阀体、活动设置于检漏阀体内的检漏阀芯以及驱动检漏阀芯背向流道运动的检漏弹簧,所述检漏阀体与执行机构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执行机构配合检漏弹簧来实现检漏阀门的启闭,结构简单、成本低。
[001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缸体、设置于缸体内且随阀轴运动的活塞以及驱动活塞运动使主阀体处于关闭状态的气缸弹簧,所述缸体的进气口与两个检漏阀体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串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弹簧通过活塞驱动阀轴运动,使主阀体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朝向缸体的进气口进气,使主阀体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朝向检漏阀门的进气驱动检漏阀芯密封流道。
[002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密封圈的内圈形成有向外凸出且抵紧于阀轴的密封凸环,
所述密封凸环沿阀轴的轴线排列设置有多个。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密封凸环的设置实现阀轴与轴密封圈之间的多道密封,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2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磁铁、传感器包括磁传感器。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拆卸式组装方式,从而来实现密封圈的便捷拆装,密封效果更好、操作更加便捷且带有位置反馈。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6]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0028]图4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实施例中执行机构与安装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主阀体;2、执行机构;201、缸体;202、活塞;203、气缸弹簧;3、阀轴;4、上阀座;5、中阀座;6、下阀座;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9、锁紧件;10、上安装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包括主阀体(1)、设置于主阀体(1)的执行机构(2)、安装于主阀体(1)内且与执行机构(2)连接的阀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轴(3)上沿阀轴(3)的轴线依次安装有上阀座(4)、中阀座(5)以及下阀座(6),所述上阀座(4)与中阀座(5)之间设有被该两者夹持且配合主阀体(1)构成密封的第一密封圈(7),所述中阀座(5)与下阀座(6)之间设有被该两者夹持且配合主阀体(1)构成密封的第二密封圈(8),所述阀轴(3)上连接有用于锁紧上阀座(4)、中阀座(5)与下阀座(6)三者的锁紧件(9),所述阀轴(3)、第一密封圈(7)与第二密封圈(8)三者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座(4)与中阀座(5)之间形成有供第一密封圈(7)安装的上安装槽(10)、中阀座(5)与下阀座(6)之间形成有供第二密封圈(8)安装的下安装槽(11),所述上阀座(4)或中阀座(5)上延伸有配合上安装槽(10)用于限制第一密封圈(7)径向运动的上限位部(12),所述中阀座(5)或下阀座(6)上延伸有配合下安装槽(11)用于限制第二密封圈(8)径向运动的下限位部(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主阀体(1)与执行机构(2)之间的支架(14),所述锁紧件(9)包括与阀轴(3)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所述支架(14)与阀轴(3)之间设有自润套(15)与轴密封圈(16),所述自润套(15)位于轴密封圈(16)与执行机构(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座双密封防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2)上设有安装架(24),所述阀轴(3)上设有随阀轴(3)运动的感应器(17),所述安装架(24)上沿平行于感应器(17)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至少两个传感器(18)。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群李亮张善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