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无菌罐底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2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无菌罐底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与阀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气缸,气缸内形成有一压力腔,阀体内形成有一阀腔,阀体上设有连通至阀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出口端朝向气缸方向弯曲设置,进口端朝阀腔方向呈缩口设置,阀腔内设有阀芯,压力腔内设有气缸盖,压力腔内滑动设置有延伸至阀腔内且与阀芯连接的阀杆,阀杆一端贯穿过气缸盖且与之滑动配合,气缸盖上设有转换盖,转换盖上对应于阀杆的位置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观察孔,观察孔上设有透视窗,阀杆对应于观察孔的位置设有与阀杆做同步运动的行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观察阀芯的启闭程度,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无菌罐底阀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罐底阀
,特别涉及一种气动无菌罐底阀。

技术介绍

[0002]罐底阀应用于制药、生物、精细化工、食品等洁净行业的反应容器排料使用,该阀具有排放物料无死角、无残留、无泄漏、密封性能好等优点,阀门打开,阀瓣伸入反应釜或管道内;阀体流道大,流通能力较好;阀芯上顶可项破釜底凝结物;开启行程短,整体长度短,行程固定,不会由于深入长度改变而改变阀门长度,特别当采用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时,不会受到深入长度限制。
[0003]然而现有的气动罐底阀的都不具备可观察阀芯开启高度的功能,无法让用户在开启阀芯时判断开度,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观察罐底阀阀芯开度的一种气动无菌罐底阀。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动无菌罐底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有与阀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内形成有一压力腔,所述阀体内形成有一阀腔,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至阀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朝向气缸方向弯曲设置,所述进口端朝阀腔方向呈缩口设置,所述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压力腔内设有气缸盖,所述压力腔内滑动设置有延伸至阀腔内且与阀芯连接的阀杆,所述阀杆一端贯穿过气缸盖且与之滑动配合,所述气缸盖上设有转换盖,所述转换盖上对应于阀杆的位置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上设有透视窗,所述阀杆对应于观察孔的位置设有与阀杆做同步运动的行程杆,所述阀杆上设有位于压力腔内与阀杆做同步运动的活塞,所述气缸盖与活塞之间设有挤压活塞向下运动的挤压弹簧。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通气通过活塞控制阀杆开启阀芯时,阀杆会向上运动,而由于行程杆固定于阀杆上端,同阀杆一起向上移动,然后即可通过透视窗观察行程杆的上升高度来确定阀芯的开度,呈缩口设置的进口端方便对介质进行引流。
[000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内侧形成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卡环,所述气缸盖外侧上形成有配合卡环来限制气缸盖背向压力腔运动的限位环,所述转换盖通过螺纹连接在气缸盖上且与气缸之间抵触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环限制气缸盖脱离出气缸内使,使气缸盖只能向压力腔内滑动,然后将转换盖连接至气缸盖上,由于转换盖与气缸之间抵触连接,从而限制气缸盖在压力腔内滑动,从而对气缸盖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气缸进行拆卸时,只需将转换盖从气缸盖上拧下,将气缸盖推向压力腔内后将卡环取出即可将气缸盖拿出,拆卸十分方便。
[000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与阀杆之间设有连通至压力腔的T型密封槽,所述T型密封槽内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设有延伸至压力腔的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背向阀杆一侧面从密封环朝压力腔方向逐渐呈缩口设置形成一挤压斜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气口通气对活塞进行施压时,气体可能会进入密封环与阀杆之间从而进入到阀腔内,造成气压降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施压效果,而通过在密封环上设置的密封凸台,当气压对密封凸台进行挤压时,使密封凸台与阀杆更加贴合,增加其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进入,而挤压斜面可以提高密封凸台的受力面积以及受力方向,提高气压对密封凸台的挤压效果。
[00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内侧开设有呈开口设置的一号锥形槽,所述密封环背向压力腔的一侧上开设有呈开口设置的二号锥形槽,所述密封环外侧形成有密封凸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压无法从阀杆与密封环中间进入时,大部分气压就会从密封环外侧进入T型密封槽内,此时气压就会对密封环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以及向内的压力,而通过一号锥形槽与二号锥形槽的设置可以通过气压对密封环的挤压使密封环对应的面向两侧挤压扩张,增加密封性能以及密封的面积,而密封凸环的设置可以防止介质通密封环外侧进入至阀腔。
[00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上设有将阀腔分隔成上阀腔与下阀腔的隔膜密封片,所述下阀腔与阀体内的流道相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膜密封片隔开介质与阀杆,防止介质与阀杆直接接触,避免阀杆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将介质带入阀杆与气缸之间而造成磨损或腐蚀从而降低密封性能。
[00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与阀体之间形成有与上阀腔相通的密封槽,所述隔膜密封片延伸进密封槽内,所述阀体上设有压持隔膜密封片构成密封的压环,所述隔膜密封片与密封槽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环与密封槽配合对隔膜密封片紧密加紧,而O型密封圈用于补偿隔膜密封片与密封槽配合产生的配合间隙,提升固定的强度并能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方便观察阀芯的启闭程度,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0021]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
[0022]图中:1、阀体;2、气缸;3、压力腔;4、阀腔;401、上阀腔;402、下阀腔;5、阀芯;6、气缸盖;7、阀杆;8、转换盖;9、透视窗;10、行程杆;11、活塞;12、挤压弹簧;13、卡槽;14、卡环;15、限位环;16、T型密封槽;17、密封环;18、密封凸台;19、挤压斜面;20、一号锥形槽;21、二号锥形槽;22、密封凸环;23、隔膜密封片;24、密封槽;25、压环;26、O型密封圈;27、观察孔;28、螺栓;29、进口端;30、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参考图1至图4,一种气动无菌罐底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设有与阀体1通过螺栓28连接的气缸2,气缸2内形成有一压力腔3,阀体1内形成有一阀腔4,所述阀体1上设有连通至阀腔4的进口端29和出口端30,所述出口30端朝向气缸2方向弯曲设置,所述进口端29朝阀腔4方向呈缩口设置,阀腔4内设有阀芯5,阀芯5上设有将阀腔4分隔成上阀腔401与下阀腔402的隔膜密封片23,下阀腔402与阀体1内的流道相通,气缸2与阀体1之间形成有与上阀腔401相通的密封槽24,隔膜密封片23延伸进密封槽24内,阀体1上设有压持隔膜密封片23构成密封的压环25,隔膜密封片23与密封槽24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26,压力腔3内设有气缸盖6,压力腔3内滑动设置有延伸至阀腔4内且与阀芯5连接的阀杆7,阀杆7一端贯穿过气缸盖6且与之滑动配合,气缸盖6上螺纹连接设有转换盖8,气缸2内侧形成有一卡槽13,卡槽13内设有卡环14,气缸盖6外侧上形成有配合卡环14来限制气缸盖6背向压力腔3运动的限位环15,转换盖8通过螺纹连接在气缸盖6上且与气缸2之间抵触连接,转换盖8上对应于阀杆7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观察孔27,观察孔27上设有透视窗9,阀杆7对应于观察孔27的位置螺纹连接设有与阀杆7做同步运动的行程杆10,阀杆7上一体设有位于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无菌罐底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阀体(1)通过螺栓(28)连接的气缸(2),所述气缸(2)内形成有一压力腔(3),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一阀腔(4),所述阀体(1)上设有连通至阀腔(4)的进口端(29)和出口端(30),所述出口端(30)朝向气缸(2)方向弯曲设置,所述进口端(29)朝阀腔(4)方向呈缩口设置,所述阀腔(4)内设有阀芯(5),所述压力腔(3)内设有气缸盖(6),所述压力腔(3)内滑动设置有延伸至阀腔(4)内且与阀芯(5)连接的阀杆(7),所述阀杆(7)一端贯穿过气缸盖(6)且与之滑动配合,所述气缸盖(6)上设有转换盖(8),所述转换盖(8)上对应于阀杆(7)的位置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观察孔(27),所述观察孔(27)上设有透视窗(9),所述阀杆(7)对应于观察孔(27)的位置设有与阀杆(7)做同步运动的行程杆(10),所述阀杆(7)上设有位于压力腔(3)内与阀杆(7)做同步运动的活塞(11),所述气缸盖(6)与活塞(11)之间设有挤压活塞(11)向下运动的挤压弹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无菌罐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内侧形成有一卡槽(13),所述卡槽(13)内设有卡环(14),所述气缸盖(6)外侧上形成有配合卡环(14)来限制气缸盖(6)背向压力腔(3)运动的限位环(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群李亮张善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