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464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包括有料带和一体连接于料带上的若干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料带包括有间距平行布置的第一料带、第二料带,所述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沿料带长度方向交替式间距布置;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均包括有一体连接的鱼眼部和连接部;第一鱼眼针的鱼眼部经第一分料带连接至第二料带上,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直接连接至第二料带上,使得:第一鱼眼针的鱼眼部远离第二料带,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靠近第二料带,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位置错开,如此,通过在同一料带结构上交替式布置不同长度的鱼眼针,使得相邻鱼眼针的鱼眼部位置错开,这样,可以有效缩小相邻鱼眼针的间距,减少料带上废料面积。带上废料面积。带上废料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鱼眼针端子料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行业中,通过使用锡膏来焊接电子连接器端子焊脚与印刷电路板的工艺正在慢慢减少。反之,越来越多的电子连接器产品采用端子压接工艺,来使得印刷电路板与连接器稳定的接触导通。
[0003]现有技术中,鱼眼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接端子结构,现有的鱼眼针的结构:依次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相连的两个弹性部以及与两个弹性部和插脚部;所述弹性部呈圆弧线状,两弹性部相向设置,并且所述的两弹性部之间形成鱼眼孔。鱼眼针是由薄金属带经过高速冲压机冲压而成,然而,在传统技术中,一个金属带作为一个料带以连续冲模方式冲压出鱼眼针及料带组合形式的中间产品,一个料带上通常只冲压一种形状尺寸的鱼眼针,而且,相邻两个鱼眼针需要保持较大间距,以确保鱼眼针的鱼眼部位冲压操作,如此,金属带的料带的废料占面积较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对于不同尺寸或形状的端子,需要分别冲压获得,导致需配置多款冲压模具,冲压生产制作效率也受局限,难以进一步提升。
[0004]还有,所述鱼眼针在安装到插孔的过程中,由于鱼眼针与插孔之间的连接关系均非固定连接,如果弹性部的横截面偏小,弹性部受挤压就容易发生弹性收缩,这样端子在插入时会比较轻松,但插装后容易从插孔内退出,端子一旦从插孔中退出就会发生断路,电连接不可靠;如果弹性部的横截面较大,弹性部受挤压不易发生弹性收缩,这样端子插装后不易从插孔中退出从而形成可靠电连接,但端子在插入时会比较费力。/>[000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其主要是通过在同一料带结构上交替式布置不同长度的鱼眼针,使得相邻鱼眼针的鱼眼部位置错开,这样,可以有效缩小相邻鱼眼针的间距,减少料带上废料面积,同时,对鱼眼针冲压料带进行一次冲料可获得不同端子,冲压效率得以提升;
[0007]其另一目的是,通过鱼眼针的鱼眼部的结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鱼眼针在插装到插孔的过程中,弹性部横截面偏小或者较大所存在的脱落以及费力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包括有料带和一体连接于料带上的若干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所述料带包括有间距平行布置的第一料带、第二料带,所述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沿料带长度方向交替式间距布置;
[0010]所述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均包括有一体连接的鱼眼部和连接部;
[0011]所述第一鱼眼针的鱼眼部经第一分料带连接至第二料带上,所述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直接连接至第二料带上,使得:第一鱼眼针的鱼眼部远离第二料带,第二鱼眼针的鱼眼
部靠近第二料带,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位置错开。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一料带延伸,且连接部的延伸末端与第一料带保持间距,所述第一料带朝向第二料带所在侧一体延伸有若干第二分料带,所述第二分料带分别位于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连接部之间,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连接部的两侧均具有第一裁切位,所述第二分料带连接至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连接部的第一裁切位。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鱼眼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则作为连接部的延伸末端;所述第一裁切位设置于第二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的两侧均具有第二裁切位,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第一裁切位通过第三分料带一体连接。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鱼眼针的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弯折位,在第二鱼眼针的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二弯折位,所述第一弯折位离第二料带的距离大于第二弯折位离第二料带的距离,使得:第一鱼眼针的第一弯折位与第二鱼眼针的第二弯折位形成错位。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第三连接段上均设置有第三弯折位,两者的第三弯折位的位置齐平。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料带上设置有多个沿料带长度方向间距设置的定位孔。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鱼眼部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插脚部、弹性部、基部和连接肩部;
[0018]所述弹性部包括有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呈外拱形设计,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均包括有弹性接触段和分别一体连接于弹性接触段的两端的斜向延伸段,其一斜向延伸段之远离弹性接触段的端部一体连接于插脚部,其另一斜向延伸段远离弹性接触段的端部一体连接于基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弹性接触段的相背侧均具有弹性接触平面;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相对设置且相互面对的内壁面之间围成鱼眼孔。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脚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的端部周侧朝向端部中心渐小设置。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同一料带结构上交替式布置不同长度的鱼眼针,使得相邻鱼眼针的鱼眼部位置错开,这样,可以有效缩小相邻鱼眼针的间距,减少料带上废料面积,同时,对鱼眼针冲压料带进行一次冲料可获得不同端子,冲压效率得以提升;
[0021]其次是,通过鱼眼针的鱼眼部的结构设计,所述弹性部朝向插脚部逐渐缩小,一方面,所述弹性部靠近插脚部的一端受到挤压时更容易发生弹性收缩,在鱼眼针插入插孔时会比较轻松省力;因而在鱼眼针插入插孔时会比较轻松省力;另一方面,由于弹性接触段的设计,所述弹性部靠近基部的一端受挤压时不易发生弹性收缩,当鱼眼针插装到位后,两端的斜向延伸段均会对弹性接触段产生较大的保持力,防止鱼眼针从插孔内退出,由于是面
接触,终与插孔的孔壁紧密接触,连接更加牢固、信号传送更加可靠。
[00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鱼眼部的正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鱼眼部的侧视图;
[0026]图4是图2中Y

Y处局部截面图;
[0027]图5是图2中X

X处局部截面图;
[0028]图6是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弯折后的状态示图。
[0029]附图标识说明:
[0030]10、料带11、第一料带
[0031]12、第二料带13、第一分料带
[0032]14、第二分料带15、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 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料带和一体连接于料带上的若干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所述料带包括有间距平行布置的第一料带、第二料带,所述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沿料带长度方向交替式间距布置;所述第一鱼眼针、第二鱼眼针均包括有一体连接的鱼眼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鱼眼针的鱼眼部经第一分料带连接至第二料带上,所述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直接连接至第二料带上,使得:第一鱼眼针的鱼眼部远离第二料带,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靠近第二料带,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鱼眼部位置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朝向第一料带延伸,且连接部的延伸末端与第一料带保持间距,所述第一料带朝向第二料带所在侧一体延伸有若干第二分料带,所述第二分料带分别位于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连接部之间,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连接部的两侧均具有第一裁切位,所述第二分料带连接至相邻第一鱼眼针和第二鱼眼针的连接部的第一裁切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眼针料带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鱼眼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则作为连接部的延伸末端;所述第一裁切位设置于第二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的两侧均具有第二裁切位,相邻第一鱼眼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峰谢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