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318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管道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本体和固定装置,修复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座,电机箱的内部铆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主齿轮,连接柱的外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副齿轮、转轴套筒、螺纹杆、弧形固定板、第一支撑杆和限位套筒,弧形固定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座,限位套筒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提升了修复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具体为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开挖技术是指在不开挖或只开挖少量作业坑的条件下,利用岩土钻掘技术进行铺设、修复和更换管道,它高效、优质、成本适中、对环境友善,具有不影响交通、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许多情况下,非开挖施工比开挖法施工周期短、综合成本低、安全性好。现已经成为城市市政施工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穿越公路、铁路、建筑物、河流以及在闹市区、古迹保护区、农作物和植被保护区等不允许或不能开挖的条件下进行煤气、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线路、石油、天然气、热力、排水等管道的铺设。非开挖管道的敷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不会阻碍交通,不会破坏绿地、植被,不会影响商店,医院,学校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解决传统开挖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对交通,环境,周边建筑物基础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果。
[0003]现有的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结构较简单,不能对修复装置进行有效稳定的固定,在进行修复过程中容易产生滑动,导致修复出现偏差,给工作人员带来众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对修复装置进行有效稳定的固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本体和固定装置,所述修复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靠近连接槽一端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内侧通过螺纹与连接槽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铆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延伸至连接柱的内侧,且与连接柱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主齿轮,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
[0006]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副齿轮、转轴套筒、螺纹杆、弧形固定板、第一支撑杆和限位套筒,所述副齿轮与主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副齿轮的顶部与转轴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套筒的顶部贯穿延伸至连接柱的外部并且与螺纹杆螺纹套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贯穿延伸至转轴套筒的上方且与弧形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与第三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的一侧与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筒的底部与连接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筒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贯穿延伸至限位套筒上方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连接柱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腿,两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两组所述支撑腿的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机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牵引座。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与连接柱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套筒的外表面与连接柱通过另一组轴承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弧形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垫。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共设置有四组,所述副齿轮设有四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利用设置的电机带动四组副齿轮转动带动转轴套筒,转轴套筒通过螺纹作用使得螺纹杆伸出转轴套筒,螺纹杆在伸出转轴套筒时带动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对管道内壁进行挤压,从而实现了对修复装置本体进行固定,有利于提升修复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设置的限位套筒、滑杆和第一支撑杆,避免了螺纹杆直接被转轴套筒带动旋转,保证了螺纹杆能够有效地从转轴套筒内伸出或回缩,设置的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接座和第二支撑杆,进一步提升了装置在支撑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利用固定外壳、固定座和连接槽,实现了对连接柱和修复装置本体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提升了该装置的便捷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该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提升了修复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弧形固定板结构右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主齿轮结构右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座结构左视图。
[0018]图中:1、修复装置本体;2、连接槽;3、固定座;4、固定外壳;5、连接柱;6、固定装置;601、副齿轮;602、转轴套筒;603、螺纹杆;604、弧形固定板;605、防滑橡胶垫;606、第二连接座;607、第一支撑杆;608、第二支撑杆;609、第三连接座;610、限位套筒;612、滑杆;7、转轴;8、主齿轮;9、电机箱;10、电机;11、牵引座;12、第一连接座;13、支撑腿;14、移动轮;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管道非
开挖局部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本体1和固定装置6,修复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2,连接槽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靠近连接槽2一端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外壳4,固定外壳4的内侧通过螺纹与连接槽2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柱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9,电机箱9的内部铆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另一端贯穿延伸至连接柱5的内侧,且与连接柱5的右端转动连接,转轴7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主齿轮8,连接柱5的外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6;
[0021]固定装置6包括副齿轮601、转轴套筒602、螺纹杆603、弧形固定板604、第一支撑杆607和限位套筒610,副齿轮601与主齿轮8啮合连接,副齿轮601的顶部与转轴套筒602的底部固定连接,转轴套筒602的顶部贯穿延伸至连接柱5的外部并且与螺纹杆603螺纹套接,螺纹杆603的顶部贯穿延伸至转轴套筒602的上方且与弧形固定板604的底部固定连接,弧形固定板604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座606,第二连接座606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管道非开挖局部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本体(1)和固定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靠近连接槽(2)一端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外壳(4),所述固定外壳(4)的内侧通过螺纹与连接槽(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9),所述电机箱(9)的内部铆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另一端贯穿延伸至连接柱(5)的内侧,且与连接柱(5)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主齿轮(8),所述连接柱(5)的外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6);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副齿轮(601)、转轴套筒(602)、螺纹杆(603)、弧形固定板(604)、第一支撑杆(607)和限位套筒(610),所述副齿轮(601)与主齿轮(8)啮合连接,所述副齿轮(601)的顶部与转轴套筒(6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套筒(602)的顶部贯穿延伸至连接柱(5)的外部并且与螺纹杆(603)螺纹套接,所述螺纹杆(603)的顶部贯穿延伸至转轴套筒(602)的上方且与弧形固定板(60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固定板(604)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座(606),所述第二连接座(606)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60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华王海鹰胡榕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兴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