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空滤进气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068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空滤进气管结构,包括车体、空气滤芯和空滤进气管结构,空滤进气管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前端与车体可拆密封连接,第二进气管的前端与第一进气管的后端可拆连接、后端与空气滤芯可拆连接,第一进气管的前端还开设有用于避让车辆的发罩锁的避让口,发罩锁下方与外界连通,第一进气管通过此处实现吸入外界空气。空滤进气管结构为分段式结构,可通过更换零件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实现空气滤芯结构共用;第一进气管与车体密封连接,避让口尺寸根据发罩锁包络设定,保证发罩锁正常关闭的同时,减少前舱热空气吸入,防止进气温度过高,保证车辆燃料电堆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其空滤进气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空滤进气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辆是现在车辆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空气滤芯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部件之一,在规划结构时会根据机舱环境及零部件布置情况对进气管进行适应性设计,以满足进气量、NVH、进气温度等各方面要求。现有的车辆的车型众多,不同的车型之间的适配性差,导致不同的车型之间的空滤进气管无法通用,因此不同的车型需要开发不同的进气管,增加了车辆的制作成本。
[0003]现有的车辆空滤进气管多为分段式结构,针对不同的车型替换相应的分段,以减小车辆的制作成本。如现有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设置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的空气滤清器本体,空气滤清器本体包括:滤芯和壳体,滤芯沿竖直方向设置,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水平排列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壳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开孔及出气口,且开孔位于第一腔室,出气口位于第二腔室上;以及用于空气进入的进气管,与开孔连接,进气管上连接有柔性编织管段,柔性编织管段连接至进气口,其中编织管段上未包覆金属圈。
[0004]上述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的进气管采用分段式结构,可以更换不同的零件来适配不同的车型。但是对于新能源车辆,进气温度对于燃料电堆的工作效率以及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现有的进气管在应用时,车辆前舱的热空气会经由进气管的管口进入进气管内,导致进气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滤进气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前舱的热空气会进入进气管内,导致进气温度升高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空滤进气管结构的车辆。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空气滤芯和空滤进气管结构,所述空滤进气管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前端与所述车体可拆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后端可拆连接、后端与所述空气滤芯可拆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前端还开设有用于避让车辆的发罩锁的避让口,所述发罩锁下方与外界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为覆盖在所述车体上的罩体结构,所述避让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顶部,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上侧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侧与所述车体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大腿保护支架和前端模块,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前侧固定在所述大腿保护支架上,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后侧固定在所述前端模块上,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大腿保护支架、所述前端模块围成封闭的腔体。
[0009]优选地,所述前端模块上设置有沉台,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侧与所述沉台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沉台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沉台通过卡扣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前端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沉台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空气滤芯固定在燃料电堆上,所述空气滤芯与所述燃料电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的材质为弹性材料,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波纹管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管为后端向下延伸的S形结构,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空气滤芯通过卡扣连接。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滤进气管结构,所述空滤进气管结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中所包括的空滤进气管结构。
[001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辆及其空滤进气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与空气滤芯、车体之间均可拆连接,空滤进气管结构为分段式结构,结构和工艺简单,可通过更换零件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实现空滤进气管结构共用,降低设计成本;第一进气管与车体密封连接,避免吸入前舱内的空气,同时在第一进气管上设置用于避让车辆的发罩锁的避让口,发罩锁下方与外界连通,第一进气管通过此处实现外界空气的吸入,保证发罩锁正常关闭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前舱热空气吸入,防止进气温度过高,保证车辆燃料电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车辆的空滤进气管结构与空气滤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车辆的空滤进气管结构的第一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空滤进气管结构的第二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的空气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的第一进气管与车体的装配剖面示图;
[0022]图6是图1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车体的装配剖面示图;
[0023]图7是图1的第二进气管与空气滤芯的装配剖面示图;
[0024]图8是图1的车辆的空滤进气管结构与车体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进气管;11、避让口;2、第二进气管;3、空气滤芯;4、前端模块;41、沉台;5、大腿保护支架;6、密封条;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本技术的一种车辆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车体、空气滤芯3和空滤进气管结构,空滤进气管结构连接在车体与空气滤芯3之间,空滤进气管结构供气体进入车内,空气滤芯3对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空气滤芯3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
细叙述。
[0028]空滤进气管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第一进气管1的前端与车体可拆密封连接,第二进气管2的前端与第一进气管1的后端可拆连接、后端与空气滤芯3本体可拆连接。第一进气管1、第二进气管2均为可拆结构,本技术中空滤进气管结构由两段组成,由现有技术中的长段管路拆分成多个简单结构,结构和工艺都更为简单,可通过更换其中部分零件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实现空滤进气管共用,降低设计成本。
[0029]第一进气管1的前端还开设有用于避让车辆的发罩锁的避让口11,避让口尺寸根据发罩锁包络设定,此处不做限定,发罩锁下方与外界连通,第一进气管通过此处实现外界空气的吸入,避免在车辆的前舱内另外开口以进气,最大程度减少前舱热空气吸入,防止进气温度过高,保证车辆燃料电堆的工作效率。
[0030]优选地,第一进气管1为覆盖在车体上的罩体结构,第一进气管1与车体密封连接,避让口11开设在第一进气管1的顶部,第二进气管2的上侧与第一进气管1连接,第二进气管2的下侧与车体连接。第一进气管1覆盖在车体上并与车体密封连接形成气体流通的腔体,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机舱内有限的空间。
[0031]第一进气管1整体呈扁平盒状、半封闭结构,通过六个固定点固定在车体上,在顶部挖缺口避让发罩锁,可以保证发罩正常关闭。第二进气管2整体呈“S”型的扁盒状,第二进气管2用于连接第一进气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空气滤芯和空滤进气管结构,所述空滤进气管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前端与所述车体可拆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后端可拆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后端与所述空气滤芯可拆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前端还开设有用于避让车辆的发罩锁的避让口,所述发罩锁下方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为覆盖在所述车体上的罩体结构,所述避让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顶部,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上侧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侧与所述车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大腿保护支架和前端模块,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前侧固定在所述大腿保护支架上,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后侧固定在所述前端模块上,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大腿保护支架、所述前端模块围成封闭的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上设置有沉台,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维华波汪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