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269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中包括底架和上料框,上料框活动设置与底架的顶端中部,底架中包括两组对立设置的侧板,底架的底端开设有空槽,每组侧板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齿条,齿条的外侧表面与上料框的齿轮啮合,上料框中包括活动板、电机箱和保护板,电机箱设置于活动板的底端表面,保护板设置于活动板的顶端表面,齿轮设置于活动板顶端两侧,通过设置的上料框和底架等装置,可以简化铝模板的上料过程,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面板,将上料框通过可调高度式底架进行移动,保护使用者免于模板的伤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工程建设的兴起,模板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大多数的工程还是以竹、木模板为主要结构支护材料,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而铝合金模板凭借着其自重轻、重复使用率高的特点,在众多类型的建筑模板中逐渐脱颖而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行业产品标准《铝合金模板》的公告,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巨大的建筑模板市场空间下,将为建筑铝模板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建筑铝模板凭借刚度好、使用寿命长、能多次周转使用的特性,被大量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上料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上料,由于大量使用的铝模板,所以形状规整,但是使用人工上料较为麻烦,操作不慎还可能划伤人体皮肤,对工作过程和人员的操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料框和底架等装置,可以简化铝模板的上料过程,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面板,将上料框通过可调高度式底架进行移动,保护使用者免于模板的伤害,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中包括底架和上料框,所述上料框活动设置于底架的顶端中部,所述底架中包括两组对立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架的底端开设有空槽,每组所述侧板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侧表面与上料框的齿轮啮合,所述上料框中包括活动板、电机箱和保护板,所述电机箱设置于活动板的底端表面,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活动板的顶端表面,所述齿轮设置于活动板顶端两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结构,且凹槽结构内固定有辊轴,且每组所述辊轴均为等距均匀分布,所述底架的底端表面后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液压伸缩杆,一侧所述侧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一端与电机箱电性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槽的长度与凹槽结构的长度相适配。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箱中设置有两组旋转电机,每组所述旋转电机的顶端均通过传动轴与齿盘的中部固定,每组所述齿盘的一侧均与底轴啮合,所述底轴的顶端与齿轮的底端焊接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板设置有三组,且每组所述保护
板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两组软条,所述活动板的两侧边缘处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于齿条的底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板的顶端表面为粗糙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的底端活动设置有固定腿结构,且所述底架的偏转角度为0
°
~45
°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的上料框和底架等装置,可以简化铝模板的上料过程,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面板,将上料框通过可调高度式底架进行移动,将铝模板移动至指定高度处,避免搬运,保护使用者免于模板边缘的伤害。
[0014]2、通过设置设置的辊轴结构,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减小活动板与底架之间的摩擦,减少能量损耗。而多组保护板,可以方便使用者同时放置多组铝模板,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上料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上料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装置本体;2、底架;21、侧板;22、支撑腿;23、齿条;231、滑槽;24、辊轴;25、空槽;26、控制面板;3、上料框;31、活动板;32、电机箱;321、旋转电机;322、齿盘;33、保护板;331、软条;34、齿轮;341、底轴;3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中包括底架2和上料框3,上料框3活动设置于底架2的顶端中部,底架2中包括两组对立设置的侧板21,底架2的底端开设有空槽25,每组侧板21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齿条23,齿条23的外侧表面与上料框3的齿轮34啮合,上料框3中包括活动板31、电机箱32和保护板33,电机箱32设置于活动板31的底端表面,保护板33设置于活动板31的顶端表面,齿轮34设置于活动板31顶端两侧。
[0023]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控制面板26,通过电机箱32内的两组旋转电机321带动顶端的齿盘322进行旋转,并启动一侧的支撑腿22,支撑腿22带动底架2的一端向上移动,之后齿盘322带动两侧的底轴341和齿轮34进行旋转,齿轮34与齿条23啮合,故齿轮34带动上料框3
在底架2上移动上升,可以将上料框3中的铝模板输送至指定高度,避免在上料过程中,铝模板的边缘对工人造成损伤。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空槽25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结构,且凹槽结构内固定有辊轴24,且每组辊轴24均为等距均匀分布,底架2的底端表面后端设置有支撑腿22,支撑腿22为液压伸缩杆,一侧侧板2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6,控制面板26的一端与电机箱32电性连接。
[0025]辊轴24可以有效的减少上料框3与底架2之间的摩擦,提高传动效率,减小能量损耗,等距分布的多组辊轴24可以也可加速上料框3的运输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一侧底端的支撑腿22可以方便使用者将底架2的一端固定在指定高度,提高使用范围。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空槽25的长度与凹槽结构的长度相适配。
[0027]使用者可以将上料框3中的电机箱32放置在空槽25中,电机箱32配合上料框3的移动。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箱32中设置有两组旋转电机321,每组旋转电机321的顶端均通过传动轴与齿盘322的中部固定,每组齿盘322的一侧均与底轴341啮合,底轴341的顶端与齿轮34的底端焊接固定。
[0029]对称设置的两组旋转电机321,可以将产生的动力通过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中包括底架(2)和上料框(3),所述上料框(3)活动设置于底架(2)的顶端中部,所述底架(2)中包括两组对立设置的侧板(21),所述底架(2)的底端开设有空槽(25),每组所述侧板(21)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齿条(23),所述齿条(23)的外侧表面与上料框(3)的齿轮(34)啮合,所述上料框(3)中包括活动板(31)、电机箱(32)和保护板(33),所述电机箱(32)设置于活动板(31)的底端表面,所述保护板(33)设置于活动板(31)的顶端表面,所述齿轮(34)设置于活动板(31)顶端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25)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结构,且凹槽结构内固定有辊轴(24),且每组所述辊轴(24)均为等距均匀分布,所述底架(2)的底端表面后端设置有支撑腿(22),所述支撑腿(22)为液压伸缩杆,一侧所述侧板(2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6),所述控制面板(26)的一端与电机箱(32)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喜福韩双林杜刻羽孙悦平张艳平李宗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