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88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包括:模壳本体,所述模壳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底部插接有第一螺纹板,所述第一螺纹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该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向螺纹杆带动第一螺纹板和第二螺纹板相互靠近,进一步实现带动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板相互靠近,达到固定在模壳本体边缘的效果,实现将接缝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板与模壳本体之间的固定安装,达到解决现有密肋板在填缝时对模壳连接不牢固,造成模壳的稳定性差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施工中需要工序,其中楼地面和屋面采用预制混凝土成品叠合方箱,而密肋板施工过程中,密肋板需采用定型模板并配上支撑系统,相邻两块定制模壳之间不留缝隙或采用多层模板塞缝条进行固定塞缝。
[0003]但是目前的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密肋板在填缝时对模壳连接不牢固,造成模壳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包括:模壳本体,所述模壳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底部插接有第一螺纹板,所述第一螺纹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限位筒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螺纹板,所述第二螺纹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螺纹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第一螺纹板的内壁螺纹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啮合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侧面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面开设有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侧面插接,所述连接架的外表面与限位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筒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泡沫板,所述第一泡沫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泡沫板,所述第二泡沫板的底面与第三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块,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与支撑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底面开设有十字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与弹性板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双向螺纹杆带动第一螺纹板和第二螺纹板相互靠近,进一步实现带动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板相互靠近,达到固定在模壳本体边缘的效果,实现将接缝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三钢筋混凝土板与模壳本体之间的固定安装,达到解决现有密肋板在填缝时对模壳连接不牢固,造成模壳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连接架便于将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连接,同时便于将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进行拆卸,便于脱模使进行拆卸,在通过弹性板和限位块便于将第二钢筋混凝土板和下方的动力控制机构进行分离,便于脱模时进行分离,进一步便于模壳本体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第二钢筋混凝土板之间分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接缝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螺纹板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限位筒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二钢筋混凝土板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8]图中标号:1、模壳本体;2、第一钢筋混凝土板;3、第二钢筋混凝土板;4、弹性板;5、第一螺纹板;6、限位筒;7、第二螺纹板;8、第三钢筋混凝土板;9、双向螺纹杆;10、限位槽;11、限位柱;12、第一泡沫板;13、第二泡沫板;14、限制块;15、转动轴;16、十字槽;17、支撑板;18、弹簧;19、连接架;20、滑槽;21、定位孔;2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包括:模壳本体1,模壳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板4,弹性板4的底部插接有第一螺纹板5,第一螺纹板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筒6,限位筒6形状成T型,便于限制限位筒6的位置,限位筒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7,限位筒6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螺纹板7,第二螺纹板7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钢筋混凝土板8,第二螺纹板7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9,双向螺纹杆9的外表面与第一螺纹板5的内壁螺纹连接。
[00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的一侧面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的内壁啮合连接有限位柱11,限位柱11的一侧面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的底面开设有滑槽20,通过限位柱11和限位槽10的啮合连接,便于使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之间进行定位,滑槽20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架19,连接架19的一侧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的一侧面插接,连接架19的外表面与限位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筒6内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8,通过连接架19插入到限位筒6的内部,通过推动限位筒6进行运动,带动连接架19进行运动,同时设置弹簧18在安装时推动连接架19向上运动,在将装置拆卸时,使弹簧18进行压缩缓冲。
[0022]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泡沫板12,第一泡沫板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泡沫板13,第二泡沫板13的底面与第三钢筋混凝土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泡沫板12和第二泡沫板13在模壳本体1进行夹紧固定时,减少对模壳本体1的磨损,提高模
壳本体1的使用寿命,双向螺纹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块14,双向螺纹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7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5的底面开设有十字槽16,通过十字槽16便于对转动轴15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轴15带动双向螺纹杆9进行转动,便于对双向螺纹杆9进行控制,第一螺纹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的内壁与弹性板4滑动连接,弹性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通过限位块22便于使第一螺纹板5向下运动时,带动弹性板4向下运动,弹性板4的形状为V型,通过挤压V型的弹性板4运动,使弹性板4穿过定位孔21,将弹性板4和第一螺纹板5连接,且V型的弹性板4有效的避免第一螺纹板5向上运动时脱离。
[0023]本技术提供的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中,首先将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放置在模壳本体1的一侧,然后将连接架19插入到限位筒6内部,然后在通过对弹性板4进行压缩,使弹性板4贯穿定位孔21,使限位块22运动到第一螺纹板5的下方,在使支撑板17向上推动,使支撑板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壳本体(1),所述模壳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板(4),所述弹性板(4)的底部插接有第一螺纹板(5),所述第一螺纹板(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筒(6),所述限位筒(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限位筒(6)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螺纹板(7),所述第二螺纹板(7)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钢筋混凝土板(8),所述第二螺纹板(7)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9),所述双向螺纹杆(9)的外表面与第一螺纹板(5)的内壁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的一侧面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的内壁啮合连接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的一侧面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3)的底面开设有滑槽(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悦平韩双林刘耀武杜刻羽张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