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车辆底盘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5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3
本公开涉及车辆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车辆底盘以及车辆。该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包括:碰撞承接部、吸能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车辆的纵梁连接,所述碰撞承接部通过所述吸能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碰撞承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纵梁的一侧;所述吸能部包括加强筋结构。该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通过碰撞承接部、吸能部和连接部的设置,能够使该吸能结构的整体性更强,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并且还能通过加强筋结构使吸能部的强度更高,能够吸收更大的冲击,进一步提高车上人员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减少车辆的变形程度,方便后期的维修。方便后期的维修。方便后期的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车辆底盘以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碰撞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车辆底盘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汽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与此同时,汽车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目前,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路况越来越复杂,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事故,其中以低速行驶时的前碰或后碰(追尾)居多。现有技术中,为了有效提高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在汽车低速碰撞下的防护作用,通常在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后防撞梁和后纵梁之间均设置汽车吸能盒,以充分吸收汽车碰撞能量。
[0004]但是现在使用的吸能盒普遍需要和防撞梁配合,防撞梁能够保证更大角度防撞梁在受到冲击后将能量传到吸能盒上,再通过吸能盒自身的溃缩完成吸能缓冲工作,这种结构零件数量较多,需要分别加工生产,不仅生产效率低,还会使整车的装配工艺更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承接部(1)、吸能部(2)和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用于与车辆的纵梁(4)连接,所述碰撞承接部(1)通过所述吸能部(2)与所述连接部(3)连接;所述碰撞承接部(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远离所述纵梁(4)的一侧;所述吸能部(2)包括加强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一端与所述碰撞承接部(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1)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1)包括:轴线加强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张霁钱治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