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活动机翼的装夹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翼装夹固定
,具体涉及面向活动机翼的装夹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翼是飞行器的关键部件,是影响气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固定外形机翼可满足常规飞行任务和有限的飞行条件,但是难以满足未来大空域、高速域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机翼变形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变形机翼结构。例如,变翼型弯度、厚度、展长和扭转的变形机翼结构、变形蒙皮技术、变前缘襟翼、变后掠翼、折叠机翼等。1920年,BUBERT等提出变翼型弯度机翼结构。20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实验室(AFRL)、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L)等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主动柔性机翼(AFW)、任务自适应机翼(MAW)、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AW)和智能机翼(SmartWing)等研究项目。欧盟国家先后开展了CHANGE、SARISTU、SMS和3AS等项目研究。目前,国内变形机翼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变形机翼系统设计与验证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满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活动机翼的装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摩擦轮组(2)和定位销(3),摩擦轮组(2)和定位销(3)安装在固定架(1)上,可移动的活动机翼穿过摩擦轮组(2)和固定架(1),完成对活动机翼的装夹,并通过定位销(3)对活动机翼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活动机翼的装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连接板(10)、前横向支撑板(11)、后横向支撑板(12)、纵向支撑板(13)和装夹轴(14),纵向支撑板(13)的数量为二且平行布置,纵向支撑板(13)的底部与连接板(10)相连,前横向支撑板(11)和后横向支撑板(12)互相平行且位于相邻纵向支撑板(13)之间,定位销(3)安装在后横向支撑板(12)上,装夹轴(14)依次穿设于前横向支撑板(11)、摩擦轮组(2)和后横向支撑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活动机翼的装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板(13)的截面呈“U”字形结构,纵向支撑板(13)的端部为折弯结构,折弯结构与连接板(10)固连,纵向支撑板(13)上设有纵向支撑板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活动机翼的装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向支撑板(11)上设有前横向支撑板第一孔(111)和前横向支撑板第二孔(112),前横向支撑板(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支撑板(13)相连,前横向支撑板第二孔(112)的数量为四且分布在前横向支撑板第一孔(111)的两边,前横向支撑板第一孔(111)为长条状通孔结构,前横向支撑板第二孔(112)的截面为圆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