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屏蔽双绞线电缆的电缆线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76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6
一种电缆线束组件(10)包括具有一对电线(110)的电缆(100)和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内套圈(212)的连接器组件(200)。每个电线(110)具有导体(112)和围绕导体(112)设置的绝缘体(114)。该对电线(110)具有绞合区域(T)和未绞合区域(R)。内套圈(212)具有延伸穿过内套圈(212)的电缆通道(218)和设置在电缆通道(218)内的分离器(220)。未绞合区域(R)设置在内套圈(212)中,分离器(220)设置在未绞合区域(R)中的电线(110)之间。的电线(110)之间。的电线(110)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屏蔽双绞线电缆的电缆线束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线束组件,更具体地,涉及带有屏蔽双绞线电缆的电缆线束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组件固定至屏蔽双绞线电缆,以便允许屏蔽双绞线电缆与其他电气元件的可分离电连接。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壳体和用于防止电缆相对于壳体移动的套圈。然而,套圈通常是将壳体的部件一起和电缆固定至壳体的唯一元件,这增加了组装和维修由连接器组件和电缆形成的电缆束组件的难度。此外,屏蔽双绞线电缆在壳体内未绞合以连接到其他电气元件,使得电缆阻抗的控制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电缆线束组件包括具有一对电线的电缆和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内套圈的连接器组件。每个电线具有导体和围绕导体设置的绝缘体。该对电线具有绞合区域和未绞合区域。内套圈具有延伸穿过内套圈的电缆通道和设置在电缆通道内的分离器。未绞合区域设置在内套圈中,分离器设置在未绞合区域中的电线之间。
附图说明
[0004]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
[0005]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电缆线束组件的透视图;
[0006]图2是电缆线束组件的电缆的透视图;
[0007]图3是电缆线束组件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08]图4A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内套圈的透视图;
[0009]图4B是图4A的内套圈的截面透视图;
[0010]图5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内套圈的透视图;
[0011]图5B是图5A的内套圈的分解透视图;
[0012]图6是连接器的壳体的截面透视图;
[0013]图7是具有外套圈和密封件的电缆的透视图;
[0014]图8是具有一对内触头的电缆的透视图;
[0015]图9是包括内套圈、壳体和外触头的电缆线束组件的连接器的截面透视图;
[0016]图10是附接到连接器的电缆的透视图;
[0017]图11是附接到连接器的电缆的截面侧透视图;
[0018]图12是附接到连接器的电缆的截面顶部透视图;以及
[0019]图1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用外套圈附接到连接器的电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
的元件。然而,本公开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将本公开的概念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此外,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很明显,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
[0021]如图1所示,根据一实施例的电缆线束组件10包括电缆100和连接到电缆100的连接器组件200。在本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缆线束组件10是插头,连接器组件200是插头连接器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缆线束组件10可以是插座,连接器组件200可以是插座连接器组件;本公开的原理适用于插头和插座装置。
[0022]如图1和2所示,电缆100是屏蔽双绞线(STP)电缆。电缆100包括沿着纵向方向L以螺旋形状彼此绞合的一对电线110、围绕并包围该对电线110设置的编织屏蔽130以及围绕并包围编织屏蔽130设置的外绝缘护套140。在所示实施例中,内绝缘护套120围绕并包围该对电线110设置,编织屏蔽130围绕并包围该内绝缘护套120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内绝缘护套120可以省略。在另一实施例中,电缆100可以包括在编织屏蔽130下方、围绕并包围该对电线110设置的箔包裹物。
[0023]如图2所示,每个电线110具有导体112和围绕并包围导体112设置的绝缘体114。每个电线110的导体112和编织屏蔽130由导电材料形成,比如铜、铝或用于电缆的其他导电材料。每个电线110的绝缘体114、内绝缘护套120和外绝缘护套140各自由绝缘材料形成,比如橡胶、聚乙烯、硅或与导电线一起使用的其他形式的绝缘体。
[0024]如图1和3所示,连接器组件200包括连接器210、围绕连接器210的一部分设置的外套圈250以及设置在连接器210内的一对内触头260。
[0025]如图3所示,连接器210包括内套圈212、可附接到内套圈212的外触头230以及可附接到内套圈212和外触头230的壳体240。图3、4A和4B示出了内套圈212的第一实施例,图5A和5B示出了内套圈212的第二实施例。
[0026]如图3、4A和4B的实施例所示,内套圈212具有第一端214和在纵向方向L上与第一端214相对的第二端216。内套圈212具有沿纵向方向L从第一端214延伸穿过内套圈212至第二端216的电缆通道218。设置在电缆通道218中的分离器220将电缆通道218分成一对单独电线通道222。在图3、4A和4B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套圈212由导电材料整体形成为单件。
[0027]在图3、4A和4B所示的实施例中,分离器220沿着整个电缆通道218从第一端214延伸到第二端216。分离器220在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宽度方向W上具有厚度221。在所示实施例中,厚度221从第一端214到第二端216增加;厚度221在第一端214最小,在第二端216最大。由于分离器220的厚度221的变化,每个单独电线通道222的横截面积224从第一端214到第二端216减小;横截面积224在第一端214最大,在第二端216最小。在另一实施例中,厚度221沿着分离器220的长度在纵向方向L上是恒定的,并且每个单独电线通道222的横截面积224沿着纵向方向L是恒定的。单独电线通道222在所示实施例中是相同的,并且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224。
[0028]如图3、4A和4B的实施例所示,内套圈212具有围绕电缆通道218延伸的外表面225。外表面225具有从外表面225突出的止动件226和延伸到外表面225中的多个凹进227。
[0029]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内套圈212在图5A和5B中示出。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关于图4A和4B中所示实施例的相同元件,本文将仅详细描述图5A和5B中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30]在图5A和5B所示的实施例中,不是分离器220沿着整个电缆通道218从第一端214延伸到第二端216,而是分离器220仅设置在内套圈212的第二端216。在图5A和5B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缆通道218没有在第一端214分成单独电线通道222,而是在靠近第二端216的沿纵向方向L的点处分成单独电线通道222。电缆通道218在第一端214的横截面积219大于在第二端216的每个单独电线通道222的横截面积224。
[0031]在图5A和5B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套圈212不是整体形成为单件,而是形成为可附接到彼此或可配合在一起的一对半部228。如图5B所示,每个半部228由单件导电材料整体形成,并且具有电缆通道218的一部分、分离器220的一部分和每个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线束组件(10),包括:具有一对电线(110)的电缆(100),每个电线(110)具有导体(112)和围绕导体(112)设置的绝缘体(114),该对电线(110)具有绞合区域(T)和未绞合区域(R);以及连接器组件(200),其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内套圈(212),内套圈(212)具有延伸穿过内套圈(212)的电缆通道(218)和设置在电缆通道(218)内的分离器(220),未绞合区域(R)设置在内套圈(212)中,分离器(220)设置在未绞合区域(R)中的电线(1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内套圈(212)具有第一端(214)和第二端(216),所述分离器(220)位于第二端(216)并将所述电缆通道(218)分成一对单独电线通道(222),每个电线(110)设置在单独电线通道(222)之一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分离器(220)从所述内套圈(212)的第一端(214)延伸至所述内套圈(212)的第二端(2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在所述第二端(216)的每个单独电线通道(222)的横截面积(224)小于在所述第一端(214)的电缆通道(2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200)包括压接在所述内套圈(212)上的外套圈(250),所述电缆(100)具有围绕所述一对电线(110)设置的编织屏蔽(130),该编织屏蔽(130)保持在内套圈(212)和外套圈(25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电缆(110)具有围绕所述编织屏蔽(130)设置的外绝缘护套(140),所述外套圈(250)可在未压接状态(U)下围绕外绝缘护套(140)定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外套圈(250)具有基部(254)和从基部(254)延伸的一对导体压接翼(256),所述导体压接翼(256)围绕所述编织屏蔽(130)和内套圈(212)压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200)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并附接到所述内套圈(212)的壳体(24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线束组件(10),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200)包括一对内触头(260),每个内触头(2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斯塔克S瓦登
申请(专利权)人:泰连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