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72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包括上导管、下外导管及下内导管,上导管与下内导管连接,下外导管套设在下内导管外周,下外导管与下内导管之间的环形通道为燃油通道,上导管与下内导管的中央通道为气流通道;下内导管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管组件的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通过下内导管的通孔连通,在燃油流动时,气流通道内的气体通过通孔被排出到燃油通道内,随燃油一起流动被带走,降低预滤器内部的压力,使滤芯总成内的燃油液面可以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使得滤纸层更多地参与到过滤作用中,提高滤芯总成的使用率,延长滤芯总成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频率及使用成本。降低更换频率及使用成本。降低更换频率及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燃油过滤器
,尤其是一种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燃油预滤器设置于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用于将燃油中的杂质、水和其它污染物过滤掉后,再输入输油泵和喷油器中,避免输油泵和喷油器等重要部件磨损过多或出现堵塞等问题,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2020129497.8中公开了一种模块集成式燃油预滤器总成结构,主壳体的上部设有透明上端盖,主壳体的下端设置透明集水杯,主壳体内设有过滤腔与排气腔,过滤腔内设置滤芯总成,主壳体上设置与过滤腔相通的进油口,排气腔内设置排气电泵,滤芯总成的中部设置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第一导管与排气腔相通,第二导管短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出口连接单向阀,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出油口。该燃油预滤器总成的工作方式为:单向阀关闭时,燃油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滤芯总成,经过第一导管流入排气腔,排气电进行排气后从出油口出去;单向阀打开时,燃油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滤芯总成,经过第二导管和单向阀再从出油口出去。
[0004]这种燃油预滤器总成存在如下问题:
[0005]预滤器的滤芯总成中央的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的压力相当,在燃油流动时,第一导管内的气体不会持续排出,即在预滤器内部会残留有气体,而使得预滤器内部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预滤器内的燃油液面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使得滤芯总成的滤纸中上部较少参与到过滤作用中,滤芯总成的使用率较低,造成中上部过滤结构的浪费,而滤纸下部承受较重过滤任务导致下部损耗较快而寿命低,导致滤芯总成使用寿命低,更换频繁,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燃油预滤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导管组件的下部采用内外层套管结构,使燃油液面保持在较高水平,提高滤芯总成的使用率,延长滤芯总成的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包括上导管、下外导管及下内导管,上导管与下内导管连接,下外导管套设在下内导管外周,下外导管与下内导管之间的环形通道为燃油通道,上导管与下内导管的中央通道为气流通道;
[0009]下外导管上开设有进油孔、出油孔、及出气孔,进油孔与出油孔连通燃油通道,出气孔连通气流通道;
[0010]下内导管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2]通孔位于进油孔与出油孔之间。
[0013]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于进油孔的开口面积。
[0014]下外导管内设有横挡块,横挡块上开设出油孔及出气孔。
[0015]横挡块中央设有轴向凸台,轴向凸台插入下内导管内,轴向凸台内开设纵向出气孔,横挡块上开设横向出气孔,纵向出气孔与横向出气孔连通。
[0016]下外导管包括有管部与连接部,管部上开设若干进油孔,连接部外周面设有若干道第一凸环及轴向的第二凹槽;连接部相对的两侧、位于横向出气孔上方分别开设有盲孔。
[0017]上导管通过过盈配合插装在下内导管上,下内导管通过卡接结构与下外导管连接。
[0018]下内导管上设置有卡块,卡块与下外导管的进油孔对应,卡块卡入进油孔内形成卡接结构。
[0019]下内导管上端部设有径向凸台,下内导管位于径向凸台上侧的部位外周设置有第二凸环,第二凸环与上导管内周面过盈配合。
[0020]下内导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下外导管的进油孔内开设有凹口,第一支撑筋伸入凹口内;第二支撑筋支撑在下内导管与下外导管之间。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本技术的导管组件的燃油通道与气流通道通过下内导管的通孔连通,在发动机正常运行、燃油流动时,燃油通道内的燃油流速较快,而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基本趋于静止状态,流速趋于零,气流通道与燃油通道之间会产生一个正压差,在该正压作用下,气流通道内的气体通过通孔被排出到燃油通道内,随燃油一起流动被带走,即在工作过程中,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会随燃油一起被持续不断地排出,降低预滤器内部的压力,使滤芯总成内的燃油液面可以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使得滤纸层更多地参与到过滤作用中,提高滤芯总成的使用率,延长滤芯总成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频率及使用成本。
[0023]本技术的下内导管上的通孔位于下外导管的进油孔的下方,可以避免气流通道出来的气体从进油孔溢出到净油腔内,保证气体全部被燃油带走。
[0024]本技术的下外导管通过若干道第一凸环与插装孔壁面过盈配合、形成若干道密封结构,下内导管通第二凸环与上导管内周面过盈配合、形成密封结构,过盈配合的密封结构替代传统的密封件进行密封,减少了密封件的使用,降低了零部件成本,同时也简化了零部件的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
[0025]本技术的下内导管的第二支撑筋支撑在下内导管与下外导管之间,提高支撑强度,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采用本技术的燃油预滤器的立体图。
[0027]图2为燃油预滤器的主视角度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9]图4为图2中B

B截面的剖视图,图中虚线箭头为气体走向。
[0030]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
[0031]图6为图4中D

D截面的剖视图。
[0032]图7为燃油预滤器的立体剖切视图,图中实线箭头所示为燃油走向。
[0033]图8为图7中E部的放大图。
[0034]图9为壳体的立体图。
[0035]图10为图9中F部的放大图。
[0036]图11为壳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7]图12为上盖的立体图。
[0038]图13为图12中G部的放大图。
[0039]图14为螺套的立体图。
[0040]图15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41]图16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42]图中:1、壳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泵腔;131、安装孔;14、插装孔;141、支撑块;142、过油孔;15、气流腔;151、第一过流孔;152、第二过流孔;16、盖板;17、透视窗;18、外螺纹;19、第一缺口;
[0043]2、上盖;21、排气阀;22、限位边;23、第一筋条;24、第二缺口;
[0044]3、螺套;31、内螺纹;32、第二筋条;33、第一凹槽;
[0045]4、滤芯总成;41、滤层;42、上端盖;421、排气孔;43、下端盖; 44、骨架;45、疏水网;
[0046]5、导管组件;51、上导管;52、下外导管;521、管部;522、连接部;5221、第一凸环;5222、第二凹槽;5223、盲孔;523、进油孔;5231、凹口;524、横挡块;525、出油孔;526、轴向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管(51)、下外导管(52)及下内导管(53),上导管(51)与下内导管(53)连接,下外导管(52)套设在下内导管(53)外周,下外导管(52)与下内导管(53)之间的环形通道为燃油通道(500),上导管(51)与下内导管(53)的中央通道为气流通道(600);下外导管(52)上开设有进油孔(523)、出油孔(525)、及出气孔,进油孔(523)与出油孔(525)连通燃油通道(500),出气孔连通气流通道(600);下内导管(53)上开设有通孔(533),通孔(533)连通燃油通道(500)与气流通道(60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通孔(533)位于进油孔(523)与出油孔(525)之间。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通孔(533)的开口面积小于进油孔(523)的开口面积。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下外导管(52)内设有横挡块(524),横挡块(524)上开设出油孔(525)及出气孔。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横挡块(524)中央设有轴向凸台(526),轴向凸台(526)插入下内导管(53)内,轴向凸台(526)内开设纵向出气孔(527),横挡块(524)上开设横向出气孔(528),纵向出气孔(527)与横向出气孔(528)连通。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张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