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长耀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10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火花塞,包括本体(1)、中心电极(2)、侧电极(3),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之间平行斜错开间距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开了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电极之间的防火墙,提高了火花塞点火效率,使气缸内的混合气燃烧充分,从而达到使用最少的油达到最大的爆炸力,以达到节油的目的,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适合汽车、摩托车和各种燃油发动机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火花塞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1的公知的火花塞主要由接触头,中心电极,侧电极和壳体等 部分组成。外壳体下端固定有弯曲的侧电极。中心电极与侧电极均采用传统的 镍合金。火花塞根据空气在一定的因素下的影响可发生离解作用而成为导电体 的气体放电原理,利用汽油机点火系统所产生的脉冲高电压以击穿火花塞中心 电极和侧电极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当间隙被击穿时,由于离子和电子的高速运 动而形成高温炽热的电离通道,并产生火花,从而点燃燃气油机室内的燃料室 气混合气,以达到使发动机运转做功的目的。火花塞将承受高压燃气的冲击, 气缸中混合气体的燃烧产物很复杂,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包括燃烧不充分的物 质,如臭氧、 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同时,传统的火花塞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相对,且间隙多为0.6-0.7mm,具有燃烧阻隔,使燃料燃烧不充分,所以要有合适 的电极间隙和间隙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火花塞,克服上述火花塞的缺点。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火花塞,包括本体、中心电极、侧电极,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 极和侧电极之间相对斜错开间距A。 所述间距可以为3-5毫米。 所述间距如为4毫米。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相对斜错开间距,消除了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 间的防火墙,提高了火花塞点火效率,使气缸内的混合气燃烧充分,从而达到 使用最少的油达到最大的爆炸力,以达到节油的目的,降低了废气的排放,减 少空气污染,降低车辆发动机噪声,燃烧效果佳,适合汽车、摩托车和各种燃 油发动机使用。该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相对斜错开间距为4毫米为最好,混合气燃烧 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火花塞,包括本体l、中心电极2、侧电极3, 所述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之间相对斜错开间距A。所述间距3可以为3-5毫米。 所述间距3如为4毫米。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 之间相对斜错开间距,消除了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之间的防火墙,提高了火 花塞点火效率,使气缸内的混合气燃烧充分,从而达到使用最少的油达到最大 的爆炸力,以达到节油的目的,降低了废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车辆 发动机噪声,燃烧效果佳,适合汽车、摩托车和各种燃油发动机使用。在气缸中燃烧的程度可以在使用后的火花塞上看出,使用后的两个放电极, 即中心电极2、侧电极3,成黄色,专利技术人在中型客车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燃烧从分,而且没有开锅的现象发生,节油达到35%-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火花塞,包括本体(1)、中心电极(2)、侧电极(3),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之间相对斜错开间距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火花塞,包括本体(1)、中心电极(2)、侧电极(3),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3)之间相对斜错开间距A。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耀
申请(专利权)人:陈长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