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景明专利>正文

直串极高能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996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直串极高能火花塞属于活塞式汽油内燃机配件。在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的过渡电极呈直线状,去掉了串极高能火花塞过渡电极的弯钩部分。使过渡电极露在绝缘瓷体之外的长度大幅度缩减,从而减少了的受热面积,降低了工作温度,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因为呈直线状不会因为烧蚀缩短而改变跳火间隙的大小,使跳火强度恒定持久,从而保证了火花塞的工作稳定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活塞式汽油内燃机配件,尤其是一种直串极高能火花塞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火花塞其电极结构绝大部分为单侧电极结构形式,请参阅附图图1,是普通单侧电极火花塞的电极部分结构图,1为中心电极,2为侧电极,1与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便是跳火间隙。故这种结构在跳火时,只有一个“火球”。本人申请的专利号96228846.2的串极高能火花塞,其电极部分的结构如图2所示1为中心电极,2为侧电极,3为过渡电极,3与1之间及3与2之间在跳火时可同时出现2个“火球”,从而增大了跳火能量,达到更充分燃烧混合气、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减少尾气污染的目的。但是经过近10年的反复实践和实际应用,发现,过渡电极3由于受“几何空间”的限制,其直径不可能达到普通火花塞中心电极直径(Φ2-Φ2.5mm)的标准,只能保持在(Φ1-Φ1.5mm)的范围之内。所以串极高能火花塞过渡电极3耐烧蚀程度达不到应有的使用寿命要求,为了提高其使用寿命过渡电极3必须采用价格昂贵的白金材料或铱金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串极高能火花塞上述缺欠,而提供一种直串极高能火花塞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在不提高成本使用普通电极材料的前提下,使过渡电极的耐烧蚀寿命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火花塞(Φ2-Φ2.5mm)的电极材料的寿命标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串极高能火花塞过渡电极呈弯钩状,其露在瓷体之外的弯钩部分在长时间的、持续的、跳火燃烧的状态下,其端部的温度可达1000℃±,由于弯钩部分过长热传导速度相对较慢,不能及时散热降温,其端部由于烧蚀而逐渐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过渡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间隙和过渡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间隙增大到无法正常跳火的距离时,其跳火功能随即丧失。针对串极高能火花塞如此弊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中心电极和侧电极,其特点是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增加了1至2个过渡电极,所述过渡电极的形状为直线状。本技术的效果由于过渡电极呈直线状,露在瓷体外部的长度大幅度减少,从而大幅度的减少了受热面积,而且因露在瓷体外部的长度大幅度缩减而大大的加快了热传导的速度,从而能使过渡电极的端部及时而快速的降温,大大的减少了烧蚀程度,提高过渡电极的使用寿命。通过长时间的实际应用,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是串极高能火花塞的五倍以上,最高可使车辆行驶十万公里以上。附图说明 图1是单侧电极结构普通火花塞电极部分示意图。图2是串极高能火花塞电极部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极部分示意图。图中1是中心电极,2是侧电极,3是过渡电极。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图3可知,有中心电极1和侧电极2,在中心电极1与侧电极2之间增加了1至2个过渡电极3,所述过渡电极3的形状为直线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串极高能火花塞,包括有中心电极(1)和侧电极(2),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电极(1)与侧电极(2)之间增加了1至2个过渡电极(3),所述过渡电极(3)的形状为直线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串极高能火花塞,包括有中心电极(1)和侧电极(2),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景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